1樓:紅線
宗教要求人按照宗教的教規為人處世,這樣人不至於迷失做人的準則,這樣做人將來人死了靈魂也有個好的歸宿,按照佛教所說來生來世定有好包福報(這不正是我們人夢寐以求所追求的,今世得不到希望來世得到)。你若看不懂中午可以網上翻譯一下, 我試著翻譯了一下意思不太一樣,所以還是中午比較符合所說的意思。
什麼是本質?哲學問題?能用英語回答最好
2樓:
本質壓根兒就是一種糊塗不堪的概念。
以下是引用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我們可以將「本質」存在的含義具體化為以下幾個方面:1、本質是事物特有的屬性,這種屬性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它是事物成為自己的原因;由於這種屬性是事物自身特別「擁有的」,因此本質同時具有「內在」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2、本質是一事物的特有屬性也意味著它不是其它事物的屬性,這說明本質同時也是乙個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特徵,它是乙個事物與其它事物進行比較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本質」實際上又是乙個關係概念。乙個事物的本質不能脫離與其它事物的比較而存在;3、本質既然是決定事物性質的那些屬性,那麼它必然是人們認為事物最重要的那個或那些屬性,這也是「本質」區別於一般「特徵」的地方所在。由於對屬性重要性的理解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從這一點看,本質也必然具有一定的主觀性;4、事物的本質是同事物的定義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如果要給事物下定義,該定義就應將該事物的「本質」包括在內;反過來說,只要給出了乙個或某類事物的定義,一般也就揭示了該事物的本質;
5、亞里斯多德又提出,對事物下定義的方法一般是通過「屬」加「種差」的方式進行的,即「外延較大的種可以用來述說那外延較小的種」,[5]而本質又包含在定義之中,因此,事物的屬或那些重要的種差都可能構成法的本質。
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我們就可以發現乙個奇怪的現象,即從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竟可以同時演繹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本質觀,從其本質概念出發我們既可以推導出理念主義的本質觀,也可以推導出經驗主義的本質觀。
首先,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存在著演化為理念主義本質觀的可能性。亞里斯多德設想的本質是乙個事物之所以成為它自己的屬性,「這些性質一經變化就不能不喪失事物自身的同一性」[6],這意味著「本質」與事物是同一的,「本質」可以說即是事物本身;由於「本質」是屬於事物自己「擁有」的屬性,這種「自己的」屬性是事物成為自身的原因,因此人們很容易認為它可以不依賴於對其它事物的認識而獨立存在。由於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存在這樣一種內在化理解的傾向,這種傾向很容易導致這樣一種認識:
每乙個事物內部都存在乙個決定自己的終極因素即「本質」,只要認識了這個本質也就認識了事物本身。在這個意義上,亞里斯多德的「本質」幾乎成了柏拉圖「理念」的代名詞,只不過「本質」比「理念」更富知識論的色彩罷了,在這裡「本質」如「理念」一樣實際上也成了一種終極性的最高知識。[7]
其次,我們對亞里斯多德的本質概念也完全可以進行經驗主義的理解。本質在亞里斯多德看來是乙個事物具有而其它事物不具有的屬性,這說明它是與其它事物進行比較的結果,因此,人們只有在一事物與其它事物的「關係」(區別)中才能理解本質,這時事物的本質又成了與其它具體事物進行比較時表現的具體知識(即具體區別)。亞里斯多德關於事物的本質可以通過定義的方式加以認識的觀點更為本質的外在化提供了依據。
亞里斯多德認為事物本質可以通過定義即「屬」(即類)加「種差」的方式進行,這就意味著一事物在與同類(屬)其它事物進行比較時,在定義之中最重要的種差就可以是事物的本質,而在與不同類(屬)的事物比較時,這種「類」或「屬」本身也可以說是事物的本質。
裡士多德在不知不覺中將本質的理念主義含義和經驗主義含義結合一起,但實際上,理念主義本質觀和經驗主義本質觀在對事物的認識上體現了完全不同的兩種認識思路。理念主義的本質觀意味著事物的本質是事物特有的內在屬性,本質與事物相同一,事物的內在本質決定了事物的外在特徵,但是這種本質屬性不隨著語境的改變而改變,也不依賴於與其它事物的比較關係而存在,因此本質必然是一元的、絕對客觀的。但經驗主義的本質觀則認為,事物的本質只是在與其它事物的具體對比關係中表現的特殊屬性,一旦離開具體的對比關係,這種屬性就可能不再是該事物所特有的了。
因此經驗主義的本質是依賴於具體語境、具體對比關係而表現的事物的屬性,它在現實表現上必然是多元的、多變的。理念主義的本質觀要求事物的本質在任何場合下都與事物保持永恆的同一,但經驗主義的本質觀卻只能保證在具體的場合下與事物保持一種暫時的同一。理念主義本質觀體現的是一種向事物內部探求對事物認識的超驗方法,試圖通過探求事物「是什麼」而知道事物「怎麼樣」;經驗主義本質觀則相反,它體現的是試圖在與其它事物的聯絡中達到對事物認識的經驗方法,它的認識思路是,通過認識事物在具體現實中「怎麼樣」而知道事物「是什麼」。
理念主義的本質問題在哲學上一直被當作是乙個本體論問題。自從蘇格拉底完成哲學的形上學轉變以來,人們一直試圖通過知道事物「是什麼」而知道事物「怎麼樣」。蘇格拉底認為只有知道事物「是什麼」才能真正知道事物「怎麼樣」,就如同只有「綱舉」才能「目張」。
對於事物「是什麼」的問題,柏拉圖的回答是「理念」,而亞里斯多德的答案則是「本質」。但問題是又怎樣才能認識「理念」和「本質」?這個所謂的事物「是什麼」的本體問題仍然不能不通過事物「怎麼樣」這個認識論問題來回答,而事物「怎麼樣」卻必然是個經驗問題。
亞里斯多德提出可以通過給事物下定義的方法解決本質問題,但實際上只要給事物下了定義,就必然要運用了經驗的認識方法,因為「種差」與「屬」必然要通過此事物與具體的其它事物比較區別才能獲得,並且在經驗的範圍內,我們不可能同時與「所有」的其它事物進行必較,這時所獲得的結果也必然是具體語境下經驗主義的具體「本質」,它並不能獲得理念主義本質超語境的普遍性。這樣看來,理念主義的本質只能是乙個先驗的問題,在人類經驗的範圍內,我們只能通過事物具體「怎麼樣」來回答事物在具體語境下「是什麼」,但永遠不可能脫離事物經驗的「怎麼樣」而回答事物在任何場合下都「是什麼」。
對事物「是什麼」問題的魅力與其存在的認識論困難之間的矛盾,許多哲學家早就有所認識。蘇格拉底是最早提出形上學的事物「是什麼」的問題,他認為懂得「是什麼」是懂得「怎麼樣」的前提,但問題是怎麼可能離開事物「怎麼樣」就先驗地知道事物「是什麼」呢?蘇格拉底對此困境深有自知之明,所以他雖然處處以智者們沒有回答「是什麼」而對他們進行詰難,但蘇格拉底深知自己也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只能到處承認自己的無知。
對於蘇格拉底「是什麼」的問題,柏拉圖以「理念」作回答,但柏拉圖也清楚知道「理念」最終只能是一種假定,「……相應於上述每一組多個東西,我們都假定了乙個單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乙個統一者,而稱它為每乙個體的實在。」[10]康德對此問題則更有清晰的認識,他在富有洞見地批評了柏拉圖將假定當成真實的不自覺傾向後認為,作為本體意義的認識物件「物自體」本身是不可認識的,我們只能假定它存在,但卻永遠不可能認識它。
理念主義本質觀具有的上述矛盾實際上反映了古典本體論的基本缺陷。這種「古典本體論始終在重複乙個錯誤:它把本體論命題當作是經驗世界的最高端的解釋」[11];它總抱有這種幻想:
只要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就會如同天眼的開啟,事物在現實世界中的經驗知識就會驟然全部展現在眼前;追求這種所謂的「最高知識」固然反映了人們美好的理想,但實際上又是一種非常簡單化的思維方式:以為只要發現了事物「本質」,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事物的經驗知識問題。康德早就明白這種「最高理想」對認識的侷限性:
「擔任合理性的『理念』都只能作為一種假定的『好像』存在的最後原因或最高智慧型,用以指導經驗的探求,而不能代替這種探求,不能從這種所謂最後原因、最高智慧型中推演出或直接論證經驗世界的知識,或作為經驗知識的現實**或基礎。」[12]因此「本體論無法推論出任何一門科學,或者說,本體論命題不是任何經驗命題的基礎」[13]。
不可否認,理念主義本質的假定性和不可知性並不等於就是無意義的。從功能主義的角度而言,理念主義本質觀對事物的認識還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這種意義類似於宗教信仰對於人們具有的意義,它反映了人們試圖超越自身經驗限制的渴望,表達了一種對事物知識統一性的信念,這種渴望和信念在某些情況下有助於激發人們不斷追求知識的熱情,有利於培養人們對知識的批判精神。它具有如同柏拉圖的「理念」所具有的作用:
「那是為了我們可以有乙個樣板。」[14]有了這個樣板,我們就可以知道怎樣改造現實世界。也具有如同康德的「物自體」所具有的積極意義,這個意義就在於它對認識具有「范導」作用,具有引導知性永遠追求經驗最大系統的統
一、完整和秩序,這樣就有助於知識擺脫零碎性,有利於科學原理的發現。[15]
但是理念主義本質觀的終極性質又決定了在實踐中它也是一種危險的本質觀。「本質」如同「理念」一樣,它的完美性決定了它只能作為高高在上的彼岸世界而存在,它在現實的經驗世界裡並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性;它只能是一種假設,一種信仰,而不可能是關於事物的實在知識;它如同柏拉圖的「理念」一樣只是「思想的物件,不是看見的物件」,[16]也如同康德的「物自體」一樣「不能知之,只可思之」。[17]一旦將這種理想性的東西付諸實踐,其危險性就會立刻顯示出來:
它的完美性會使現實中的人們要麼以為只要是理想的東西就一定可以變成現實,從而不顧一切地反對一切現狀,要麼以為現實就已經是理想本身,從而又不顧一切地維護現狀。這種唯美主義傾向對認識事物的危險在於,人們可能為了追求這種終極知識而忽略具體知識對於生活的意義;或者容易將事物具體的某一方面的知識誤認為是普適的「本質」本身而導致獨斷論。
各宗教對人誕生的解釋,世界各大宗教如何解釋人類為什麼誕生在世界
樓主的提問很好,我也想問想看。在宗教屋裡討論,回答者 zhqk1983 經理 四級 的話也太沒天良了。就算你說的是科學,但科學至今都不是定論。科學就是不斷地探索,就是活的變化的。在宗教屋裡,你說別人說宗教神話是毒氣,其實你的行為更是毒氣,照你的邏輯,你的毒氣也適合下面 回答者 木繹 的回答話也是毒氣...
大學生最好用的英語學習軟體是什麼
首先學習在於堅持,如果做不到堅持,那麼再好的軟體也無法發揮作用。其次,軟體沒有最好,只有是否適合,所以以我個人觀點我推薦一下幾款軟體。1 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是一款美國多 語言教學軟體。rosetta stone 羅塞塔石碑,中文譯名 如師通 是一款採用直接教學法的語言學習軟體。如果你想學習美語 ...
宗教的道德約束力的積極作用與其影響人唯物價值觀的消極作用對於
宗教bai 因對人們進行道德約du束而於人類社會發展 zhi所dao產生的積極作用 與 宗教因回影響答人們客觀的價值觀 世界觀 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消極作用相比 孰重孰輕?關於兩種作用的輕重比較,很顯然前者較強。我認為考量兩者作用不應拋開廣義上的時效性,地域性以及階段性。狹義上不應離開普及性與專業性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