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這是過於片面機械理解「唯識」了。
佛法對世界的劃分有色法和名法,色法指的就是一切物質世界,名法指的是一切與心理意識、思維活動有關的意識、概念、判斷、認識等行為。所以很明顯,佛法並不是所謂單純講意識或者單純講物質的,而是講名與色的和合。在色法中,一切都有自己的特性,即地、水、火、風所代表的四種物質表現特徵,所謂四大。
所有外界的物質世界都是由這些特徵的因緣聚合離散而表現出的,一切難終久,會合必有散。由於各物質組成的分合變化,因緣聚會,才產生了這個世界。但是,物質世界種類紛紜,只有被我們慢慢點滴的覺察認知才會發現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唯識」。
並不是說被「識」了才出現,而是說因為「識」了,才有意義。
外界一直存在,內心的意識也一直存在,沒有誰在決定誰,只有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意識思維是有侷限的,因為它是我們自己的心的接受、理解和判斷能力的體現,我們對外界認識到什麼樣子、認識到什麼程度,這些並不以外界的存在和變化而獲得,而是依靠我們的心意見解能夠走多遠。
所以,我們從只知道周邊的環境,到感受地球的狀況,再到理解地球與月亮和太陽的關係、乃至探索銀河以外無限的星系這些行動,都是由於我們的「識」的功能在支配。
佛法出來沒有說世間是「心」構成,沒有說不存在物質世界。說萬法唯心造,並不是說心外無物,或以意識念想成就一切世間萬物,這裡的心,指的是意識的判斷,是動作過程,也就是說由於心的意識思維過程而認識和理解了世界萬物。
2樓:東方不敗
我們的心,八識,裡面有種子,它會依因緣而顯現器世間以及有情世間。器世間就是宇宙森羅永珍,有情世間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
你不要把世界看成真實存在的,而是虛幻幻化的,是心做夢了。
夢中有山川人物、江河湖海,有喜怒哀樂的故事,醒來這夢中種種事物可還有否?
3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這個問題涉及「唯識種智」、涉及「大種性自性」,是初地以上聖位菩薩才能實際了知。凡夫位只能薰聞之後,思維想象。《楞伽經》中有解說,也是初地以上菩薩才能看得懂,凡夫只能思維想象。
末學只能在粗淺的方面大略說一下,或有錯謬,僅供參考:
地、火、水、風四大元素無窮分解,是為「四大極微」。四大極微和合而成四大,四大和合而成有情的色身、山河大地器世間、一切有形有色或是無形無色的萬物,乃至星球及宇宙物質世界。
四大極微的產生以及合成萬物的「動力」,是無量有情真心之中含藏的業種,所以是共同成就:無量有情因業報故,當生某一形態的世界(世界將是何種形態和有情的業種有關),則此世界就會依據有情的業報逐漸形成,提供此一類有情的生存空間:比如地球以及附近的星體,叫做「南閻浮提」世界,是欲界的一種情形。
從細菌到人類的很多種有情生於其中,因為是此世界成住壞空(從四大極微到四大極微的乙個週期)的一劫之中所有有情都要往生此世界,所以這些有情數量極其龐大。共業的業力也就不可思議,乃至聚合而成世界。當全部有情的業報逐漸因受報而消亡,有情應當逐漸生於他方世界時,此世界就開始壞滅。
如是迴圈往復。雖是以劫來計算,但是,世界的成住壞空的卻是像虛空中的幻化,忽現忽滅。《楞伽經》有云: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如果是有佛住世的世界,不僅是一切當生此世界的全部有情共業所成,還有佛之大願力共同成就。比如西方極樂世界,每有乙個眾生生於此世界,就能令國土增加一分。故說「莊嚴佛淨土」。
其次,世界的形成,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成就。以此攝受無邊眾生。
南閻浮提是五濁惡世,眾生真心之中的業種染汙很重,國土呈現不淨,眾生壽命短促,所受業報也只是剛好堪於忍受。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眾生真心之中的業種比較清靜,則國土清靜,眾生壽命無量,所受業報很殊勝。
南無常住十方三寶
4樓:
業是能量,金木水火土也是能量。點到為止!
其它的至「法迄巴」貼吧看文章!
5樓:不知冷熱心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依報隨著正報轉!!!南無阿彌陀佛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樓:鉛筆盒兒
這個問題認真的講起來要很長。
簡單說也要先從佛法對業這個字的解釋開始。
太長了。。。。
阿彌陀佛
7樓:匿名使用者
這話的意思是行是由我們的心念生而生,心念一動外在表現就是行。
如何理解這句話!佛教!
8樓:天堂裡的咖啡
這句話與神秀的那個偈子相對
神秀: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這是要我們漸修 沒有見性 只能在虛妄中修 因為不知心為何而惠能因為根器成熟,因金剛經一句無所住而生其心 便能開悟 取得法身成就 四智已得二智 他說的話是開悟後的話 知道心為何 明心見性 心不被遮
故有: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重在一句本來無一物 心 佛都是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 非無非有 要跳出常規的有無來看才可若你覺的本來無一物是什麼那就錯了 那是需要證悟的 不是想出來的我說的是我意識上的理解 也是邪見 非佛法
這個東西講不明白 若能講明白 禪宗何必不立文字 以心傳心
9樓:匿名使用者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乙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
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10樓:匿名使用者
慢慢悟,你會明白的,禪宗的很多東西多是要悟的。而且這句話已經非常簡單明瞭,再好的解釋對這四句偈來講都是多餘。
11樓:
呵呵 樓上兩位師兄發言有些意思。阿彌陀佛。還是淨土宗更容易、更直接一些。更適合鈍根的人。
12樓:智鎧
這首偈子只是破除前面的偈子,沒有任何意義,你明白嗎?
佛經的這段話怎麼理解?
13樓:憑欄看劍
「若以色見我,若以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久見如來!」出自《金剛經》,這是弘揚般若波羅密的著名經典。要深刻理解這句話,首先得有性空正見!!!
這裡的如來,可不是釋迦牟尼佛或者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格佛,而是指諸法實相。實相無相,所以無色聲香味觸法等。實相是什麼?
我佛還有一名詞來形容就是「空」,也就是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諸法實相。證空就是見如來(諸法實相)。
再說一下,什麼是佛性。佛性可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真有乙個什麼東西。佛性是成佛的可能性,為什麼有成佛的可能性,因為一切無自性——沒有固定的一成的絕對的自性。
所以說佛性的真正意義是「無自性」或說空性。
佛此言直指本心實相,非能由色相,聲音可見本心——「見性」,因一切色相和音聲皆為因緣幻化之相,眾生執著為真,不見本心,謂以此可以見佛,自然是邪道,金剛佛心,須離一切相,(即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不著,生無所住心,才能得自性自在,可見如來!修行之過程即是一切不著,放下的過程,
怎麼理解「佛就是我,我就是佛」這句話
14樓:
也有人問我,說有些人說某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看他修行是不錯,他確確實實是個好修行人。這個解釋很簡單,經論上全講過了,佛在《華嚴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說你是佛再來的沒說錯,你本來是佛。天台大師講六即佛,就是六種佛,第乙個是「理即佛」,就是佛所講的,在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這確確實實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現在你迷了,迷了你就變成凡夫。凡夫是什麼?
上面加兩個字,糊塗佛,我們大家都是糊塗佛。是佛,迷惑顛倒,在這裡造業受報,這糊塗佛。第二個佛,智者大師說,叫「名字佛」,有名無實,名字位中,名字佛。
你受了菩薩戒,你是名字菩薩,有名無實。這個很多,普遍看到都是的。第三種叫「觀行佛」,是真正修行的人,他煩惱習氣沒斷,他真修,真的依教修行。
他學習十善業道,學習三皈五戒,學習六波羅蜜,他真幹,這叫觀行。有觀行的功夫,如果修淨土法門他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觀行即。
觀行提公升,往上提公升就是相似,雖不是真的,很像。那就是他修得很好,為什麼不是真的?他還是用妄心,也就是他還是用阿賴耶,用八識五十一心所。
這到什麼地位?到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他還沒有轉識成智,所以叫「相似即佛」。很像,雖然用的是妄心,但是完全依照經律論來修行,修得很像,叫相似即佛。
再提公升叫「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他不用阿賴耶了。我們一般講轉凡成聖,也就是轉阿賴耶成四智菩提。這是什麼人?
《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這法身大士了。叫分證是他沒有證得圓滿,圓滿只有妙覺位。分證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乙個位次,四十乙個位次都叫分證佛。
圓滿叫妙覺佛,「究竟佛」。
天台大師給我們講六種佛,我們人人都是其中的兩種,普遍來講都是一種,就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一點沒錯,沒講錯,也不是說假話。
可是從迷了之後,再修回去,那個就有階段。如果不是真修,不是真行、真修就是名字即佛,就叫有名無實。古大德常說「名字中人」,就是說我修行沒功夫,沒修得好,我還在什麼地位?
名字位,有名無實。名字位依舊在六道裡搞輪迴,換句話說,三途苦報是避免不了。到觀行才可以說不會墮惡道,他不遇淨土、不修淨土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多半在人間天上,在人天兩道,因為他真修。
如何理解這句話,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是個很聰明很有主見的女生的口吻.而且思維很清晰理性.她說還不想深入了解乙個人,那即是拒絕你的靠攏.她說還不太想交朋友,也就是將你後面所做的行為提前打了伏筆。以防你死纏爛打.連做朋友都不想.可見她想法很堅決.然而從她最後那句話語可以看得出,她是乙個爽快而善良的人.絕不給你一點誤會,讓他耽誤時間.她說...
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怎麼理解這句話
你 是愛情港口,船 代表她的愛情,燃燒 代表燃燒愛情,釋放愛情。說明她的愛情已經停靠在你的愛情港口,並準備愛你,等你,為你燃燒她的所有。 時間是港口,它收留我停泊,滿載的漁火,原來是你我,擁抱的失落,在愛情的碼頭,我燃燒我的船,怕夜黑時候,你疏忽錯過,我焚心等候,我已不能回頭,天它可願意幫我,你在何...
如何理解 顧客就是上帝 這句話,請問 如何理解 顧客就是上帝 這句話
du知道君 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一個經營工作的真理。無論你有何種了不起的能力及相關產品,如果顧客不來消費,你想銷售賺錢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因此順服顧客的需要是我們實現銷售的前提基礎,就如人理應當順服上帝一樣,順服能夠獲得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賞賜。你不順服顧客的需要,就不是顧客所要的,與你固有的目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