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檾茗蔏菏荼
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個兵種,這與現代陸、海、空三軍的實質意義完全不同。現代「三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
三軍1.周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
《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舊有三軍,今又添二軍,共是五軍,亞於天子之制,豪傑向用,軍政無闕。」
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漢書·灌夫傳》:「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吳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晉王〕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長征》詩:「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例子《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
《管子·參患》:「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魏國稱前軍、中軍、后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
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4."三"在古代為虛數,泛指多,因此三軍也泛指數量大的軍隊
2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古代三國時的「三軍」指的哪三軍?謝謝了
4樓:輕候慧秀
【三軍】1.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灌夫傳》:
「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長征》詩: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4.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2回答者:
5樓:夙琳樹翠絲
三軍雖然變了,但是「三軍」這個說法沒變。可以理解為乙個成語。就像「名落孫山」一樣。
6樓:皇極道
應該是 中軍 左軍 右軍 表示位置,中軍為統帥
統帥三軍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7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時三軍是泛指,三軍將士就是所有的將士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
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
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9樓:shouli1_啊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10樓:匿名使用者
1前後中
2左中右3全軍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11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12樓:尉原阮心諾
最早提出三軍這個概念的是春秋時期期國的大政治家管仲,為了對齊國的軍隊進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將當時齊國的軍隊三萬人分成三軍,每軍就是一萬人;其中齊國的國君指揮一軍,丞相指揮一軍,士大夫指揮一軍,合起來就是古代所謂的「三軍」!
按照周朝規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戰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
後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坐上國君後,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後,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那個時候並不叫三軍總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書等雖然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並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現在我國的國防部長一樣,能調動軍隊的職務,在魏晉以前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
13樓:紫金骷髏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14樓:匿名使用者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5樓:檢義大雅暢
樓上幾位說的都是古代軍事編制,跟樓主問的三軍是兩個概念,古代的三軍主要指水軍、步軍、騎軍這三個常規軍種。
16樓:逯化胡景曜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魏國稱前軍、中軍、后軍..
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后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
請問古代統領三軍是元帥嗎,古代統領三軍的是什麼官位 或什麼軍職?
中華文化中 三軍 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 海 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 下 中軍漸漸被前軍...
古代所說的「統領三軍」的三軍指的是什麼意思
三軍 復步 車 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制六軍,bai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du百人zhi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dao,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 下 中...
三軍可奪帥也 三軍 的古今義,三軍可奪師中的三軍的古義和今義分別是什麼
指的是前軍 中軍和后軍。前軍一般是先鋒部隊 偵察部隊。中軍是主力部隊,大隊人馬和指揮部就在中軍,比如 中軍大帳 說的就是指揮部。后軍指的是糧草 輜重 傷員 家屬 後衛警戒等部隊。三軍可奪師中的三軍的古義和今義分別是什麼 三軍 古義 軍隊的通稱。三軍 今義 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 海 空三軍。原句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