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三表是什麼,墨子的三表法是什麼

2022-09-28 17:57:29 字數 4021 閱讀 7268

1樓:漫漫迷途終有歸

墨翟關於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與檢查認識的正確性問題, 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內容基本相同。

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認為, 判斷事物的是非, 需要論證有據, 論據要有所本,「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就是本於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但僅憑古人的間接的經驗來證明還是不夠的,必須「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就是考察廣大群眾耳目所接觸的直接經驗。

第三表是「有用之者」,「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當這一言論或判斷當作政策法令實行之後,還要看它是否切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斷事物是非、辨別知識真偽的標準。這也是墨家的邏輯學。儒墨都講邏輯學。

孔子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歷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再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利。對比起來,墨家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墨家的三表法是指:「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子墨子曰: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

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

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從間接經驗、直接經驗總結而得出的經驗,從而用於實際生活之中去。

3樓:匿名使用者

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子的三表法是什麼

4樓:**發表

墨子提出了判斷事物是非的三項標準,稱為「三表法」:一表是古代聖王的作為,二表是百姓民眾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實」,即根據百姓耳聞自睹的事例來判斷是非。

5樓:匿名使用者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準。三表分別是:第一表,「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乙個很大的進步。

中文名三表法

宗派墨家

出處《墨子·非命》上

定義判斷是非真假標準

提出者墨子

名詞出處

《墨子·非命上》:「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

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

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所謂「本之」,主要是根據前人的經驗教訓,其依據是求之於古代的典籍;所謂「原之」,是「訴諸百姓耳目之實」,也就是從普通百姓的感覺經驗中尋求立論的根據。

「本之」是間接經驗,「原之」是直接經驗,都是屬於歸納法的範圍。所謂「用之」,是將言論應用於實際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來判斷真假和決定取捨。

內容介紹

第一表,「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乙個很大的進步。但他過分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忽視了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書記載和眾人見聞的真偽,也不能區別不同階級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陷入經驗論的錯誤。

第三表解釋為何思

這裡,第三表實際上是解答「為何思」的問題的,對此,墨子的回答是:為「刑政」之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而思。第一表、第二表則是解答「怎麼思」的問題的,墨子的回答是:

思必有所本,必有所原,即思想一定要有根據,思維一定要合乎邏輯。所謂「古者聖王之事」和「百姓耳目之實」,便是墨子為人的思維所確定的兩個邏輯前提,凡離開這兩個前提而進行的思維,即被視為不合邏輯的思維,是無效思維。後期墨家繼承和發展了墨子的學術思想,更圍繞「思是什麼」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認為思維(「慮」)是主體憑藉其認識能力而向外的一種求知活動,而要獲得知識,則必「以五路知」,並依靠「心」(思維器官)對由「五路」(感覺器官)所獲得的經驗知識進行考察、辨別、推理,方能形成深切著明的理性認識。

後期墨家還按其**將知識區分為「親知」(直接經驗知識)、「聞知」(間接經驗知識)和「說知」(由推理得來的知識)三類。

科學歸納法

培根在他的《新工具》第二卷詳細地闡述了他的「科學歸納法」,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從若干個別事例中發現普遍的因果規律。科學歸納法的首要步驟就是三表:a.

「本質或具有表」,b.「差異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c.「程度表」或「比較表」。

19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據此提出一種系統地尋求事物因果聯絡的「穆勒五法」:a.求同法(契合法),b.

求異法,c.同異並用法,d.剩餘法,e.

共變法。

墨子的三表法是什麼意思啊

6樓:周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準。三表分別是:第一表,「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表,「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乙個很大的進步。

但他過分誇大了感覺的作用,忽視了理性認識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書記載和眾人見聞的真偽,也不能區別不同階級對事物的不同態度,在實際運用中不能不陷入經驗論的錯誤。

什麼是三表法?

7樓:阿樂

「三表法」即檢驗認識的三條標準: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

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

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春秋末戰國墨翟《非命上》。

白話釋義:

有本的人,有原的人,有人用。在有什麼根本的?上本之於古代聖王之事。如何推究呢?下考察百姓耳目實際。如何使用它?發以為刑政,觀其符合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是墨子在認識論方面提出的判斷是非真假的一種標準。三表法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的,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在認識發展史上是乙個很大的進步。

墨子名翟,出生於春秋末戰國初,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檢驗認識的三條標準:「何謂三表?

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這就是要以關於古代聖王的歷史記載、老百姓的親身經驗和實際運用是否符合國家人民的利益,來判斷認識的正確與否。比較重視感覺經驗、聞見之知,更肯定古代文獻的記載,尤其強調社會效果是衡量諸種學說是非曲直的重要標準。

墨子強調「心」對「五官」得來的見聞之知的辨析察識。「慮,求也。」人有在感覺基礎之上的認識能力。

他承認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循所聞而得其意,心之察也」,「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辨也」。分析察知屬理性認識活動,可以鑑別眾人耳目聞見的真偽,滌除虛妄,使認識上公升到理性階段。

這是對「三表法」的重要補充。

8樓:匿名使用者

1,《墨子·非命上》:「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

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

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所謂「本之」,主要是根據前人的經驗教訓,其依據是求之於古代的典籍;所謂「原之」,是「訴諸百姓耳目之實」,也就是從普通百姓的感覺經驗中尋求立論的根據。

「本之」是間接經驗,「原之」是直接經驗,都是屬於歸納法的範圍。所謂「用之」,是將言論應用於實際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來判斷真假和決定取捨。 墨子的三表法是判斷言談是非的三條標準。

什麼是墨家學說?

9樓:王東嶽哲學

為什麼墨家學說有古希臘的餘韻?墨子不愧是個中外混血,有個性。

這是什麼型號是表,這是什麼型號的表?

抹不淨 這是什麼手錶?猜一個牌子 都很難呢,別說猜一個型號,一個牌子,裡面有多少 個型號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型號的表? 只看 也看不出是什麼型號,要看錶的背面才能夠看出它的型號年份,等等資訊。這是什麼表!什麼型號? 義柏廠 這是什麼表!什麼型號,這個表看起來就是一個普通的鐘表,但是這個鐘錶的外形來看的...

登錄檔的值是什麼,什麼是登錄檔鍵值

regedit 這是是進入 登錄檔的命令。問題具體說清楚一點。什麼是登錄檔鍵值 分類 電腦 網路 作業系統 虧晌橘系統故障。解析 登錄檔裡面的所有資訊是以各種形式的鍵值項資料儲存下來。在登錄檔器的右視窗中,儲存的都是各種鍵值銷團項資料。鍵值項由鍵值名 資料型別和鍵值三部分組成,其格式為 鍵值名 資料...

電單車的這錶叫什麼電單車的這三個表叫什麼?

左右的是車速和里程表,指標指示車的行駛速度,里程表上面的是總里程,顯示該車累計行駛了多少公里,下面的是單計程,它可以通過儀表左面那個旋鈕歸零 把旋鈕向前面擰 可以記錄某一時段內跑了多少路。象圖中這台錢江電單車,它的最高時速能之到90 100公里 小時左右。中間上面那個是汽油表,加滿油時,油表指標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