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數有機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氫兩種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鹵素、磷等。部分有機物來自植物界,但絕大多數是以石油、天然氣、煤等作為原料,通過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無機物相比,有機物數目眾多,可達幾百萬種。有機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結合能力非常強,互相可以結合成碳鏈或碳環。碳原子數量可以是1、2個,也可以是幾千、幾萬個,許多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幾十萬個碳原子。
此外,有機化合物中同分異構現象非常普遍,這也是造成有機化合物眾多的原因之一。
有機化合物除少數以外,一般都能燃燒。和無機物相比,它們的熱穩定性比較差,電解質受熱容易分解。有機物的熔點較低,一般不超過400℃。
有機物的極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於水。有機物之間的反應,大多是分子間反應,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應緩慢,往往需要催化劑等手段。而且有機物的反應比較複雜,在同樣條件下,乙個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時進行幾個不同的反應,生成不同的產物。
歷史與命名:
「有機」這歷史性名詞,可追塑至19世紀,當時被認為有機化合物只能以生物經vis vitalis (life-force 生命力)合成。此理論基於有機物與「無機」的基本分別,無機物是不會被生命力合成而來。但後來這理論被推翻,friedrich wöhler 以氰酸鉀及硫酸銨合成尿素(乙個有機物)。
一般而言,有機化合物定義為化合物中有碳氫鍵而無機化合物則沒有。因此碳酸(h2co3)是無機化合物,但是蟻酸 (hco2h 第乙個脂肪酸)則是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除含碳元素外,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氫元素,有些還含氧、氮、鹵素 、硫和磷等元素。 已知的有些化合物近600萬種。
早期,有機化合物係指由動植物有機體內取得的物質 。自2023年人工合成尿素後,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的界線隨之消失,但由於歷史和習慣的原因,「有機」這個名詞仍沿用。有機化合物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 ,主要是由有機物組成的。
例如:脂肪、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
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物質,例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天然和合成藥物等,均屬有機化合物。
蛋白質有機化合物按結構分類,可分為:開鏈化合物、碳環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 。按所含官能團分類 ,可分為 :醇 、醚、醛、酮等類。
2樓:雪壓冰封
h2 醇類如ch2oh 烷烴類 如ch4 c2h7等 烯烴類如ch2=ch2, 炔烴類如c2h2 ,以及它們的一些衍生物 ,還有一些最新發現的h化物等,但是鹵化氫、h20等氫化物不能燃燒,其他的基本上都能夠燃燒,
3樓:密碼小子
所以其他氫化物能否燃燒,就決定於該氫化物與0: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的單質能否燃燒了。若置換出的單質能燃燒,那麼此氫化物就能燃燒,且氫化物燃燒的火焰顏色與對應的單質燃燒的火焰顏色相同。
如:鹵化氫、h20等氫化物不能燃燒,其他的氫化物都可以燃燒。 ...
4樓:葉綠之夏
多了去,氫氣,各種碳氫化合物,脂肪等等
5樓:匿名使用者
甲烷、乙醇、甲醇......
氫化物的j燃點由什麼決定 5
6樓:匿名使用者
氫是宇宙中最多的化學元素,碳和氧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相對靠前的化學元素,說明了形成的相對次序。地球本質上是乙個水球、氧球,而地球大氣中氮的含量非常之高,碳、氮、氧的次序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是相鄰的,說明宇宙射線的密度剛好在地球這個位置可以形成這三種化學元素,相對充裕的氫元素與氧化合為水,與碳、氮化合可以形成蛋白質等生命物質,地球生命之源不用到外星球和宇宙太空中尋找,宇宙射線的存在和地球的位置就決定了地球是生命之球!而二氧化碳不僅產生於燃燒過程,也產生於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撞擊聚變為碳、氧化學元素的過程!
碳元素既容易與氫元素化合為碳氫化合物,也容易與氧元素化合為二氧化碳,碳元素就成為氫元素、氧元素的載體。生命體的體溫主要由氫元素的裂變維持,而裂變過程需要氧元素參與,這是乙個置換過程,氧氣的存在就成為生命過程的基本要素之一,而二氧化碳的存在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形成新的碳氫化合物,或者聚變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原、澱粉、纖維素。
氫、碳、氧的這種關係,可以稱為維繫生命的三角關係。氫的燃點很低,網上搜尋,有攝氏400度(純氫氣)、520度、570度等不同說法,而氫化物的燃點更低,硫化氫的燃點只有攝氏260度,磷化氫在空氣中就可以自燃。
能夠燃燒的物質有哪些
7樓:芥末留學
1、部分非金屬單質,如碳、硫、磷、矽等;
2、大部分金屬單質,如鈉、鎂、鉀、鋰等;
3、部分氣態氫化物,如h2s、ch4等;
4、少量氧化物,如co;
5、絕大多數有機物,如甲醇、丙酮、油脂等。
什麼元素的氫化物可作製冷劑?
8樓:匿名使用者
水(r718) h2o 18.02 +100 0 +374.1 225.6 1.33
氨(r717) nh3 17.03 -33.4 -77.7 +132.4 115.2 1.31
r11 cfcl3 137.39 +23.7 -111 +198 44.6 1.17
r12 cf2cl2 120.92 -29.8 -155 +111.5 40.86 1.15
r13 cf3cl 104.47 -81.5 -180 +28.8 39.4 -
r22 chf2cl 88.48 -40.8 -180 +96 50.3 1.19
r115 c2f5cl 154.48 -38 -106 +80 33 1
。 類 別 溶解性 製冷劑 產生的影響
1 難溶 nh3、co2、r13、r14、r15、so2 無
2 微溶(在壓縮機曲軸箱和冷凝器內相互溶解,在蒸發器內分解)
r22、r114、r152、r502 溶解時降低潤滑油的沾度
3 完全溶解 r11、r12、r21、r113、烴類、ch3ci、r500
降低潤滑油的沾度和凝固點,並使油中石蠟下沉,蒸發溫度公升高
4 應具有一定的吸水性,這樣就不致在製冷系統中形成「冰塞」,影響正常執行。
5 應具有化學穩定性:不燃燒、不**,使用中不分解,不變質。同時製冷劑本身或與油、水等相混時,對金屬不應有顯著的腐蝕作用,對密封材料的溶脹作用應小。
1 在壓縮式製冷劑中廣泛使用的製冷劑是氨、氟里昂和烴類。按照化學成分,製冷劑可分為五類:無機化合物製冷劑、氟里昂、飽和碳氫化合物製冷劑、不飽和碳氫化合物製冷劑和共沸混合物製冷劑。
根據冷凝壓力,製冷劑可分為三類:高溫(低壓)製冷劑、中溫(中壓)製冷劑和低溫(高壓)製冷劑。
2 無機化合物製冷劑:這類製冷劑使用得比較早,如氨(nh3)、水(h2o)、空氣、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對於無機化合物製冷劑,國際上規定的代號為r及後面的三位數字,其中第一位為「7」後兩位數字為分子量。
如水r718...等。
3 氟里昂(滷碳化合物製冷劑):氟里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氫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後衍生物的總稱。國際規定用「r」作為這類製冷劑的代號,如r22...
等。4 飽和碳氫化合物:這類製冷劑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環狀有機化合物等。代號與氟里昂一樣採用「r」,這類製冷劑易燃易爆,安全性很差。
如r50、r170、r290...等。
5 不飽和碳氫化合物製冷劑:這類製冷劑中主要是乙烯(c2h4)、丙烯(c3h6)和它們的鹵族元素衍生物,它們的r後的數字多為「1」,如r113、r1150...等。
6 共沸混合物製冷劑:這類製冷劑是由兩種以上不同製冷劑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混合物,這類製冷劑在一定壓力下能保持一定的蒸發溫度,其氣相或液相始終保持組成比例不變,但它們的熱力性質卻不同於混合前的物質,利用共沸混合物可以改善製冷劑的特性。如r500、r502...
等。7 高溫、中溫及低溫製冷劑:是按製冷劑的標準蒸發溫度和常溫下冷凝壓力來分的。
製冷劑 使用溫度範圍 壓縮機型別 用途 備註
r717(氨) 中、低溫 活塞式、離心式 冷藏、製冰 在普通製冷領域
r11 高溫 離心式 空調
r12 高、中、低溫 活塞式、迴轉式、離心式 冷藏、空調 高溫為:10-0℃
r13 超低溫 活塞式、迴轉式 超低溫
r22 高、中、低溫 活塞式、迴轉式、離心式 空調、冷藏、低溫 中溫為:0--20℃
r114 高溫 活塞式 特殊空調 低溫為:-20--60℃
r500 高、中溫 活塞式、迴轉式、離心式 空調、冷藏 超低溫為:-60--120℃
r502 高、中、低溫 活塞式、迴轉式 空調、冷藏、低溫
9樓:名字什麼的最複雜了
氧(o)的簡單氫化物或氟(f)、氮(n)的氫化物都可以
10樓:匿名使用者
氮元素的氫化物(nh3)液氨可作製冷劑
自然界中鬼火就是這種元素的氫化物自燃的結果.請問這是什麼元素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假如把所有沙漠都變成森林,對地球會有什麼影響嗎?答案讓人意外 自然生態環境缺一不可,就像太極圖,有陰有陽,所以地球會發生自轉不穩,南北極調換等超自然現象。我們環境老師是研究氣溶膠的。所謂氣溶膠,簡單說,就是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當時還沒有霧霾這個提法,但是那幾年沙塵暴比較厲害,沙漠 戈壁其實很重要。他...
碳碳碳氫氫氫分別指得是哪個位置上的碳和氫
鳳木又寸 與官能團相連的的第一個碳為 碳,第二碳為 碳,第三個碳為 碳 如丁醛,ch3ch2ch2cho,和醛基直接相連的是 碳,它上面連線的氫就為 氫,鏈端的ch3 上的碳就為 碳,它上面連線的氫就為 氫。 chchchc c 連著雙鍵的第一個碳是 碳,上面的氫是 氫,後面是第二個,第三個,以此類...
地球上所有的硬碟光碟資料會不會突然丟失
應該不會突然全部丟失,只會部分丟失。除非發生大量的不可預知的災難。就像我們的書籍一樣,隨著科技的發展,它的內容會被其他的介質儲存。當然我們的硬碟資料以後還會以更先進的方式儲存。硬碟資料是依靠磁性來記錄資訊的,光碟是靠光雕出來的塑製基質上的 麻點 來記錄資訊的。磁性不是永恆的,光碟的基質更是有自然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