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2023-05-18 00:05:27 字數 5590 閱讀 9873

1樓:網友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公尺粒煮得泛黃,裡麵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公尺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

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公尺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公尺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公尺,這種甜也不膩了;公尺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公尺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於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乙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

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

但有時心裡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2樓:仁昊偉柏微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3樓:華人高美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乙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西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

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

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5

4樓:枚愷苑璧

5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星期六,我看到媽媽在包粽子,感到非常好奇,就問媽媽能不能教教我,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給我做起了示範。

只見她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粽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卷成乙個漏斗形,放入公尺和棗,最後封口、扎繩。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想捲成乙個漏斗形。誰知這粽葉並不聽我使喚,老是變成一些奇形怪狀的樣子,後來還是媽媽手把手地幫我做出了漏斗形,然後,我用勺子舀了一些公尺放進去,又放了乙個棗,當我蓋上粽葉,準備用繩子紮起來時,突然一不小心手一鬆,公尺稀里嘩啦地散落了一地。第一次包粽子也就此宣告失敗。

我有點灰心,媽媽鼓勵我說:「沒關係的,來,再包一次試試!」我聽了這話,又有了信心,我就不相信包不好乙隻粽子。

你現在還不熟練,動作要放慢些,當心一點。」我也越發謹慎起來。我拿起一根長麻繩,再包好的粽子外面繞了又繞,直到紮緊,最後打了乙個結。

在檢查了幾次,都沒有漏洞後,我才放心地把它交到了媽媽的手中。媽媽看了看,直誇獎我:「做得真不錯!

今天我真高興,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人生中有多少次第一次,我將會不斷去嘗試。

5樓:真貝潮聽南

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公尺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

糯公尺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公尺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

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乙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

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乙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

第2層就是乙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乙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6樓:丶寂寞的尼古丁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瀰漫著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著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粽子。每逢包粽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藉機偷吃碗裡的餡。

那拌了蜂蜜的大棗乾兒、葡萄乾兒,吃上一口,能甜上好些時候。母親包的粽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提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會多乙個角、少乙個角。

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粽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說我能幹。

那甜甜的粽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裡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裡去賣,每年都能賺個一二百元,買些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回來給我們吃。

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裡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念叨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股香氣很持久。

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晚上睡覺,被窩裡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的身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為它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一大早,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一種不可替代的溫馨。

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為我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粽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乙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

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裡,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810字)

7樓:黑暗裡的回憶

端午節端午節快到了,說起端午節的習俗各地都不一樣,但總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在我們家鄉每到此時就會有很多習俗,比如門口插艾、吃煮雞蛋煮大蒜,講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餃、然後就是在手腕腳腕上繫五彩繩,脖子上掛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臍抹雄黃酒。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人們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門上,聽老年人說,端午節拔回的艾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門口上,既起到殺菌作用,又能避邪驅鬼魅。現在在城裡,一到這個時候一些山區的農民就會在野地裡拔一些艾到城裡賣給城裡人賺錢,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鄉的坡坡嶺嶺上到處長的都有,到了端午節你在地里檢一些長的又粗又壯的艾拔下來,拿回家插在門上就行了。

關於吃粽子、雞蛋、大蒜,小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什麼用意,後來我才明白主要是紀念屈原。據《讀齊諧記》載,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羅江,人們聽說後競相划船來救他,但為時已晚,人們為了緬懷他,每到這一天,就會向江裡投煮熟的雞蛋、大蒜和用竹筒裝著的江公尺,讓屈原的在天之靈享用,以寄託人們對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進江裡的江公尺常常被蛟龍偷吃,有乙個聰明人就把江公尺包進棕葉裡,再用五彩線捆上,蛟龍害怕這種東西,就不敢再偷吃了。

後來人們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葉或者葦葉包成各種各樣的粽子,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求富祈祥的風俗。

關於佩戴香包、抹雄黃酒習俗。小時候聽老年人說是為了避邪,其實不然,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五月初,女人們剪「彩」疊「福」,用軟布裁製成「老壽星」、老虎、蒜頭等小包包,包裡裝上香草、薄荷、楊杞枝、艾草等中草藥,給小孩帶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藥製成雄黃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臍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蟲的侵襲。

端午節佩戴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佩戴芳香藥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汙濁氣味的侵襲,《楚辭。離騷》:「扈江離御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另據書載,漢代疫癘流行,「溫氣毒癘,千戶滅門」,人們用薰草等7種藥物,製成香囊「佩之可以癘」,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們佩戴芳香藥物香囊,與當時防癘流行有一定的關係。

另據現代有些專家研究稱,佩戴藥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狀態,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間習俗都有一定的出處,它是勞動人民智慧型和實踐的結晶,也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關於端午節詩句,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 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 浣溪沙 端午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 乙卯重五詩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 端午日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 午日觀競渡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 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

端午節詩詞 5,關於端午節的詩詞

碎玉新舂盈糯光,才摘翡翠裹葦裳。山嵐花露蒸一粽,猶翹菱尖萬里香。鑲蜜棗,寄衷腸。瑤台艷羨嘆難嚐。年年端午人相似,燈火融融望故鄉。遠古時候,在民間傳說中,錢塘江裡有乙隻生活在潮水中的怪物叫獺頭黿,老百姓深受其害。呂洞賓路過看見了,憐憫老百姓,便想了乙個用菖蒲草對付獺頭黿的辦法 掛菖蒲是因為呂洞賓,劃龍...

端午節作文怎麼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要怎麼寫?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 五 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 黃 藍 白 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 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 五端 菖蒲 艾草 石榴花 蒜頭 龍船花。賽龍舟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