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不存在矛盾。
和「物質決定意識」這句話相反的是「物質不能決定意識」
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這句話只是格式上和「物質決定意識」相反。
就象是「小江愛小華」和「小華喜歡小江」的格式。
這倆句話只是格式上,主語,物件相反。
並不是意思相反。
要確定是否倆句話是相反的,不能看格式,要看實際意思是否指同一件事情。
是否在同一件事情上有反意。
至於哲學含義的話。
是因為物質是世界的基礎,物質的概念是存在。
意識只是世界上產生的東西而已,也可以認為是認知。
所以物質決定了意識。
實際上也可以說存在決定認知。
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指的是有意識的人可以使物質世界發生變化。
比方填海修水壩等。
是根據人的意識來改造世界的。
2樓:埃提烏斯
都是馬克思啊!我還是談談個人看法吧,也許物質與意識本質上沒有不同,是同一類的東西。有人也許會說-意識看不見摸不著,怎麼是物質呢?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毫無疑問,有些物質是我們看不到的,比如暗物質;有些物質聽不到也嗅不到。也許意識正是一種我們無法(或者說暫時無法)用器官感知的物質。
因此,意識決定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物質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決定。這從邏輯上是說的通的,科學性有待驗證,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希望大家思路開闊些,不要層層樓都是馬克思主義者。
3樓:匿名使用者
不矛盾,我同意大包兒的觀點挺專業的,一看就學過政治。
4樓:願煩麻
決定,反作用,先把這兩個詞的意思查清楚再來問。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如何理解
5樓:皆馗斬竟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唯物主義哲學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的產物,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無論是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還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們都不依賴於人的意識。這種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就是物質性。
譬如,乙個人想要變得不那麼嬌羞害羞,他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做勇敢大方的事情。當他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勇敢的事情積累的經驗作用於大腦形成了一條神經迴路,這就讓他慢慢地不在嬌羞,反而由於這個神經迴路越來越強他就變得勇敢開朗了。
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的理解: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在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從主觀方面努力,盡力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人們的意識是有差別的。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若不承認物質對立於意識之外則無客觀實踐座標,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是什麼意思?舉個通俗的例子。
6樓:天地一性
你感官所接觸到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你不能有超越他們之外的想法。你的所有想法都版被它們所決定權。你沒有決定的權利但有選擇的權利。
石頭就一塊石頭,你能改變它的形狀、甚至粉碎它(意識的作用),但不能改變它的性質,如把石頭變成木頭。恩,就這樣。
7樓:白正晴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決定於意識。
如何理解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8樓:信必鑫服務平台
1、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於物質,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正確的意識是如實地反映,錯誤的意識是歪曲的反映;
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使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具體形態發生改變。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
如何理解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
9樓:shine天馬丶丶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物質,並對物質作出反應。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人類大腦的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形象。人工智慧的「意識」是基於它所在的身體和身體內部的**,決定了它的「意識」。
2、意識對物質有反應。這種反應是意識的主動行動。當人工智慧的「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突破人類的侷限,產生主動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3、正確認識和把握物質的決定性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必須處理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10樓:喜慶的鋼筆
物質決定意識是指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是由物質環境,特別是生物體內的生理和生化過程,所決定的。因此,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是物質環境的結果,而不是自發產生的。
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是指人類的思維和行為不僅受物質環境的影響,而且也可以影響物質環境。因此,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是物質環境和意識相互作用的結果。
這兩種觀點的關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有時二者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有時則是相互印證的。對於人類意識和物質環境的關係,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思維和行為受到生物體內的生理和生化過程的影響,但也受到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影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也會影響物質環境。因此,人類意識和物質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需要全面考慮。
11樓:可心
這個問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要完全用哲學的語言來說明這個問題,需要花費相當篇幅的筆墨,所以這裡就用題主的朋友考研一事作為例子來闡釋這個問題。
朋友面對考研苦背政治這件事,感到很苦惱。在這裡考研苦背政治這件事,這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題主的朋友是否承認,是否願意,都客觀存在。考研這個客觀存在就決定了題主朋友產生了考研和如何考研的意識,甚至由此有了神情憂鬱的意識。
還有考研如果採用計算機答題,計算機這個客觀存在的物質又決定了題主的朋友為了要爭取考上研究生,必然要產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能力的意識。這些都說明客觀物質世界決定了題主朋友所產生的意識。當題主的朋友決定並報名考研後,於是考研的考生就多了一名,圍繞這名考生就必須要增加考試的紙張和計算機,考生決定考試的意識通過考生考試的實踐行為就對考研這個客觀存在事件產生了反作用,從而影響了考研這個客觀存在事件。
因為如果題主的朋友不參加考研,那麼考場就不會有給題主朋友用於考試的紙張,所以題主的意識對物質世界起了反作用。如果題主的朋友經過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麼考上研究生的名單中就有題主朋友的名字,錄取的學校就要安排題主朋友的住宿和教材,這當然就對錄取學院的客觀物質世界有了影響,當然就影響了考研究生這個客觀事件,因為,題主的朋友如果沒有考試,那麼根本就不可能對考研究生這個客觀物質事件產生影響。故此,題主考研的意識就對考研這個客觀事件產生了反作用,從而影響了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當然人的意識對物質世界的反作用是必須通過人的實踐行為才能實現的,僅僅在頭腦中想,那對客觀世界是沒有任何的反作用。
為什麼是物質決定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物質?求理由
12樓:機器
人類的〝意識〞就是人類大腦生理活動產生精神思想的主要成分,人的軀體和大腦都是由地球上物質組成的結構,意識是大腦資訊組合活動的表現。換句話說,就是大腦的〝物質〞的生理活動生成了〝意識〞,而大腦〝物質〞主覌地〝意識〞到客觀〝物質〞的存在。所以,不可諱言,〝意識〞是生命活動的表現,沒有生物就不會有〝意識〞,生物都是物質實體,因此,應該是先有物質才會有〝意識〞的表現。
有個哲學問題內因和外因與物質決定意識矛盾嗎
不矛盾這裡並不矛盾。第一句話說的是事物的本源,即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不是意識決定物質,而是物質決定意識。當然,意識對物質也有反作用。舉個很明顯的例子。自從有了人,才有所謂的意識。但是,在人類產生之前很久,...
哲學中物質決定意識,那為什麼文化生活中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
這兩個決定是不矛盾的啊。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的部分,在社會歷史領域,不屬於社會存在的範疇,而屬於社會意識範疇。而文化發展,不是物質範疇,不是社會存在範疇,而是社會意識範疇,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意識形態的性質決定了文化發展的方向與道路,說明了文化發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文化發展的性質 發展方...
政治題目!關於物質與意識的,政治中「物質決定意識」,能舉個生活的例子嗎
按照唯物論的觀點,物質都是客觀存在的,物是觀念的集合 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思想,主觀唯心主義經驗論的三個命題 一.物是觀念的集合 二.存在就是被感知 三.物件和感覺的同一性。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