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張漲知識
從中國傳統節日美食表裡,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傳統節日美食有很多,如除夕就要吃餃子,春節要吃魚肉,元宵節要吃湯圓,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要吃月餅,臘八節要喝臘八粥等,這些傳統節日食物傾注了中華人民的智慧型結晶,代表人們的美好祝願。
中國傳統節日的美食表
從中國傳統節日美食表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美食有很多,不僅分類繁多而且繼承了中華傳統民俗。如除夕就要食用餃子,以求新年發財;春節要吃魚肉,以求年年有餘(魚);元宵節要吃湯圓,以此象徵團團圓圓的美好祝願。
中國傳統節日美食都含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如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粽子用荷葉包裹是為了裡面的食物不至於腐壞,可以讓屈原品嚐;月餅由於像滿月,因此慢慢變成中秋節的傳統食品;臘八節要喝臘八粥,是佛教的節日之一。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富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美食。九九重陽節要喝菊花酒吃桂花糕;二月二要食用豬頭肉以祈禱新年吉祥等等。這些傳統節日食物都傾注了中華人民的智慧型結晶,不僅代表人們的美好祝願,並且代表各地民俗。
2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校
1、京式糕點。
京式糕點,以北京地區為代表,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
2、蘇式糕點。
蘇式糕點,以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以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代表品種有蘇式月餅和豬油年糕等。
3、廣式糕點。
廣式糕點,以廣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欖仁、椰絲、蓮蓉、糖漬肥膘,重糖、重油,具有皮薄餡多、油潤軟滑、口味甜中帶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廣式月餅等。
4、揚式糕點。
揚式糕點,以揚州和鎮江地區為代表,餡料以黑麻、蜜餞、芝麻油為主,麻香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維揚八件和黑麻椒鹽月餅等。
5、閩式糕點。
閩式糕點,以福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蝦幹、紫菜、桂圓、香菇、糖醃肉丁等,口味甜酥油潤、海鮮風味突出。代表品種有福建禮餅和豬油糕等。
中國有哪些節日吃的傳統的美食
3樓:逸飛生活百科
<>1、節日:除夕,美食:餃子;
2、節日:春節,美食:年糕;
3、節日:立春,美食:春餅;
4、節日:元宵節,美食:湯圓;
5、節日:端午節,美食:粽子;
6、節日:中秋節,美食:月餅;
7、節日:臘八節,美食:臘八粥;
8、節日:清明節,美食:棗餅;
9、節日:立秋,美食:貼秋膘;
10、節日:重陽節,美食:菊花酒。
中國傳統節日一覽表
4樓:社會民生問答
中國傳統節日一覽表: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1、除夕(大年三十)
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乙個晚上,有吃年夜飯、貼春聯、給壓歲錢等風俗。
2、春節(正月初一)
即農曆新年,俗稱「年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有拜年、放鞭炮等習俗。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有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等習俗。
4、清明節(4月5日)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等,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各國,有划龍舟、吃粽子等習俗。202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6、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經久不息。
8、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乙個古老民俗。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9、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節日美食有哪些?
5樓:居家能手小晴
1、元宵:屬於元宵節節日食俗。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2、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
3、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
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4、八寶粥:八寶又名臘八粥,佛粥,中國傳統節日食品。每年的臘月初八,按照我國的傳統,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所謂的「八寶粥」,其實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粥」。
5、粽子: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種,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公尺蒸製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公尺、洗粽葉、包粽子。
6、青團:是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外形一直沒有變化,但現在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端午節有哪些美食
6樓:健身達人小俊
粽子、鹹鴨蛋、青團、艾葉大蒜煮雞蛋、煎堆等。
1、粽子:由粽葉包裹糯公尺蒸製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2、鹹鴨蛋:以新鮮鴨蛋為主要原料經過醃製而成的再製蛋,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鈣、磷、鐵、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易被人體吸收,鹹味適中,老少皆宜。
3、青團: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公尺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4、艾葉大蒜煮雞蛋:是一道以雞蛋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很多地方都有端午節煮茶蛋和艾葉蛋的習俗,有些用雞鴨鵝蛋塗成鮮豔的顏色,用網袋裝著掛在孩子的脖子上,能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健康。
5、煎堆:流行於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在廣東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公尺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鍋裡用油煎成。
中國傳統節日和相應食物
7樓:幹萊資訊諮詢
正月初一:春節。
1、飲食:餃子。
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乙個傳統節日。對於春節我們自然都不陌生,餃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正月十五:元宵節。
飲食: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賞花燈早已經成為必行傳統活動,元宵也叫湯圓、湯糰。
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3、二月初二:春耕節。
飲食:豬頭肉。
春耕節也稱龍抬頭、農事節、春龍節、青龍節、龍頭節等等,人們慶祝「春耕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雖然各地對這個節日習慣不同,飲食上也分門別類,如餃子、春餅、油糕、龍鬚麵等等,但大部分還是以吃豬頭肉為主,歷來有「龍抬頭,吃豬頭」的俗話相傳,以此來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4、清明前一日:寒食節。
飲食: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5、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
飲食:雞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這一天各地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這一天吃什麼的都有。
比如清明_、薺菜糰子、清明糰子等等,但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樣重要,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1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2 除夕 臘月的最後一天 3 春節 農曆一月一日 4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日 5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 6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 8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1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2 除夕 臘月的最後一天 3 春節 農曆一月一日 4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日 5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 6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 8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1 正月初一 ...
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 一詞最早出現在 周禮 一書中。到魏晉時,有 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 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