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神秘戀人是誰,貝多芬這個人是誰

2024-12-18 18:00:17 字數 3631 閱讀 2176

1樓:小鯿鯿

丹蘭士 德 勃侖斯維克。

記得啊。

貝多芬這個人是誰?

2樓:小朋說教育

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創作特點: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他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交響**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

內容的擴充套件導致表現手法的創新: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結構,動機型的主題運用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體系上的變音體系,成為他的和聲風格特徵;靈活的離調轉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和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衝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貝多芬的戀人是誰

3樓:匿名使用者

丹蘭士 德 勃侖斯維克。

貝多芬的愛情.

4樓:薄金蘭庹娟

1801年,他愛上了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他把他的佳作《月光奏鳴曲》獻給了她,但朱麗埃塔性格的缺陷也使貝多芬痛苦不安,而且她很快嫁了人。

1806年5月,貝多芬與泰雷茲·德·布倫威克訂了婚,她很早就跟隨貝多芬彈鋼琴。當她還是個小姑娘時,她就愛上了貝多芬,1806年,貝多芬愛上了她,可是這段甜美的愛情卻無疾而終了。也許是地位、財產的差異、也許是疾病纏身,憤世嫉俗的他難以忍受愛情的長久等待,總之,兩人沒有結合。

1808-1810年間,貝多芬已經四十歲的人了。他教了乙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暢的情況下,他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

5樓:匿名使用者

是朱莉塔,有月光奏鳴曲樂譜的都知道。

她是貝多芬的學生。

貝多芬的身世?

6樓:梁毅的娛樂日誌

1、身世。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原籍南尼德蘭(今比利時)梅赫倫鎮的法蘭德斯族人。曾祖父是梅赫倫鎮的法蘭德斯人,曾祖母是南尼德蘭另一族瓦隆族人,外祖父與外祖母都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特里爾選侯國的科布倫茨。貝多芬本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科隆選侯國首府波恩。

血統而言,貝多芬是75%日耳曼人,比利時法蘭德斯人,比利時瓦隆人。

貝多芬名字中的「van」不代表任何貴族封號,而是用來顯示其家鄉。貝多芬的祖父,也同名路德維希·範·貝多芬,20歲時遷居波恩,在科隆選帝侯宮廷內當一位樂隊長。

父親約翰則是一位唱詩班男高音。母親瑪麗亞·馬達琳娜·凱維利希,宮廷御廚的女兒,在嫁給約翰之前曾結過一次婚並有一子,但前夫與兒子皆早逝。她與約翰婚後曾在1769年8月2日產下一子,名路德維希·瑪麗亞·範·貝多芬。

1770年12月17日,這段婚姻中的第二個兒子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以「ludovicus van beethoven」之名受洗。日後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孩子是在1770年12月16日在波恩的波恩衚衕街20號出生的。

路德維希的父母還生下了五個子女,但只有第二和第三個活了下來:卡斯帕·安東·卡爾·範·貝多芬和尼古拉斯·約翰·範·貝多芬。不幸夭折的三位則是:

在1779年受洗的安娜·馬里亞·弗蘭切斯卡、1781年出生的弗蘭茲·格奧爾格、1786年受洗的馬里亞·馬格麗塔。

2、家庭狀況。

早期貝多芬家庭情況還算如意;約翰的經濟狀況不錯,老路德維希在經濟上也能幫助一下這個家庭。約翰有酗酒的習慣且脾氣暴躁,母親則體弱多病,這是日後作為長子的貝多芬必須挑起家庭重擔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此,貝多芬愛母親遠勝於父親。

貝多芬可能在5歲時患有中耳炎,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這可能為其日後的耳疾埋下禍根。

7樓:謹慎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失去了母親,他並沒有陷在對於母親那種溫柔的感情裡無法自拔。不久後父親也去世,他得到了自由的空間。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他乙個人承擔起全家的生計,他的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全由他自己一人照顧。

貝多芬不得不以喜愛的**當做養家的工具,以此供養家人的生活,為了生計,他只好努力賺錢。

當貝多芬徜徉在**的世界,享受**帶來的幸福時。他的耳朵出現了問題,在此之後,他的聽力一天天衰退,最終導致了耳聾。

耳聾給他帶來打擊非常大,他無法再聽到喜愛的**,也沒有辦法再創作**。但貝多芬對**非常執著,他用骨傳導法來聽聲練習,在耳聾的情況下仍然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

貝多芬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一次次戰勝自己,戰勝苦難。他有著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悲慘的幼年,淒涼的少年,窘迫的中年,他都執著於**。

貝多芬的感人事蹟不止於此,他堅持的一生不是沒有意義的,貝多芬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作品。

8樓:網友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的乙個貧窮的家庭。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乙個善良溫順的女性,婚後備受生活折磨,在貝多芬17歲時便去世了。貝多芬是7個孩子中的第2個,因長兄夭亡,貝多芬實際上成了長子。

他的母親第一次嫁給乙個男僕,喪夫後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這種生活奪取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從小的**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神童的願望。他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

8歲時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稱為第二個莫扎特。此後拜師於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

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到維也納後,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乙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

可是三四年來,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貝多芬熱愛練習鋼琴,但是對於乙個**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無時不充滿著一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f獻給她。但是不解風情的奇麗愛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

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爾與伽侖堡伯爵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 1803年他從灰暗中走出來,寫出了明朗樂觀的《第二交響曲》。之後更多更好的**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湧現。

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還有優美動聽、洋溢著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一部鉅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家的去世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

而一年之後,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遺願葬於貝多芬墓旁,終生未婚。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第幾交響曲,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第幾樂章

c小調 第五號交響曲 命運 此曲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內 一。本曲聲望之容高,演出次數之多,可謂交響曲之冠。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便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 命運在敲門 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

ltlt歡樂頌gtgt是貝多芬作品的那個第四樂章的主題

第九 合唱 交響曲 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 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d大調,4 4拍。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 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

致愛麗絲的含義,貝多芬的《致愛麗絲》的含義是什麼?

致愛麗絲 是貝多芬為數不多的鋼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發表,樂譜發現於1867年。這首樂曲可能是作者四十歲時 1810年 為他的學生,名叫苔萊塞 瑪爾法苔伊的十七歲少女所作。此曲形象單純技巧淺顯,顯然是為了適合於初學者的彈奏程度。發表以後,不脛而走,幾乎成為初學者必彈的曲目之一。樂曲以迴旋曲式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