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分類和康復是怎樣的?

2025-01-10 15:00:08 字數 5458 閱讀 8529

1樓:網友

腦癱發病多在出生前或嬰兒期,**有:產傷、新生兒核黃膽,腦缺氧;早產等。症狀主要是肌張力增強,外展困難,重者可見肌肉強直、攣縮、關節保持屈曲姿勢。

輕者可見手的精細動作差,行走時腳後跟不能著地。此類患者多伴有語言發育及構音障礙以及斜視,約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抽搐及智力障礙。腦癱會造成運動發育遲緩。

出生3個月後仍不活躍,不好動,俯臥時手足無爬行動作;嬰兒出生4-6月後手仍緊張握。慌張步態、剪刀步態等。很多藥物不能夠直接透進血腦屏障,不能產生直接的藥效作用,利用**鍛鍊也只能提高腦癱弱智兒童的模仿能力,改善部分運動能力。

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中藥龜-龍-腦康可直接作用於腦細胞,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腦皮質缺氧、改善腦能量代謝、加速腦血液迴圈,有利於促進腦細胞生長發育,孩子說話,走路和智力有希望恢復正常水平。有需要可直接「向其諮詢」。

2樓:乙個專屬於五

腦癱(cerebral palsy),全稱腦性癱瘓。是指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後乙個月內腦發育早期,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以及姿勢異常,還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按癱瘓部位分型。

1)單癱單個肢體受累。

2)雙癱四肢受累,上肢輕,下肢重。

3)三肢癱三個肢體受累。

4)偏癱半側肢體受累。

5)四肢癱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腦癱**目前來看綜合**效果最好,講究醫療**、教育**、職業**、社會**,具體內容包括藥物**、手術**、家庭**、****等多學科綜合**方法。促進患兒可以早日掌握生活技能,完成獨立生活。此外為腦癱患者裝配矯形器也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預防和矯正畸形,還可以鞏固手術、藥物**的效果,幫助患者站立,改善步行,輔助和增強完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增強自信,改善心理狀態,促進全面**等。

若需要為患者選配矯形器的話,可以去搜尋壹步網看一下,壹步網是乙個垂直的殘疾人用品的平臺,上面輔具種類齊全**透明,有需要的可以去。

腦癱的種類及**方法是什麼?

3樓:桑思佘新雪

患腦癱的原因有好多,比如雙親因素,妊娠因素或者是嬰兒的因素,一般早產兒得這個病的幾率比較大。**的話現在我們國家在幹細胞領域還是處於研發階段,主要是以控制為主。患者平時要注意根據患兒的需要制定飲食計劃,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少量多餐,每日4~6次,提供愉快的進餐環境,鼓勵患兒自己進食。

4樓:小公尺熊醫院

1、痙攣型別,包括,四肢癱瘓,以四肢不同程度的痙攣為特徵性癱瘓。b.痙攣型雙癱,主要為下肢重於上肢。c.痙攣性單癱。表現為單側肢體痙攣程度較其他肢體重。

2、肌張力不全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不能行走。

3.不隨意運動型。患兒緊張時容易出現肌張力的增高。

4.共濟失調型,表現患兒協調功能比較差。

5.混合型,以上腦癱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型別。

腦癱的分類是什麼?

5樓:手機使用者

腦癱**。

1、腦部受傷: 如分娩過程中嬰兒腦部受傷, 新生兒顱腦受傷或腦部感染、腦血管意外 。

2、早產和胎兒發育不良:胎兒宮內感染,宮內生長緩慢 ,先天畸形。新生兒體重少於2500克,腦癱可能性大大增加(腦癱兒童中約有40%的體重低於2500克)

3、缺氧窒息:包括 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缺氧窒息、分娩時新生兒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迴圈衰竭、紅細胞增多症。

4、某些遺傳病和新生兒核黃疸。

5、孕婦的原因:包括孕婦腹部外傷, 孕婦先兆流產、產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盤原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壞死或胎盤功能不良),還有孕婦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壓、肝炎、糖尿病、吸毒、藥物過量等) 。

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腦癱,應用分離型腦起搏器**效果不錯。

6樓:網友

王常在根據腦癱兒童臨床表現,腦癱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手足徐動型:主要病變部位集中在錐體外系,常常表現為四肢、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緊張、興奮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入睡後多動消失。

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搖動,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動增多,表情怪異。協同運動能力極差。由於顏面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

單純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常肌張力減低,腱反射不亢進,亦無病理反射。但本型常與痙攣型共同存在。

二、痙攣型:腦癱患兒70%都屬於這種型別。也是最為常見的臨床型別。

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折刀樣」增高,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下肢內收肌群尤為顯著。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兩腿交又呈剪刀狀。

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足尖著地。上肢表現為肘、腕關節屈曲。受累肢體呈典型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痙攣型腦性癱瘓又可分為四肢癱、偏癱、三肢癱及單癱等。其中以四肢癱或偏癱較為多見,其他型別少見。

三、共濟失調型:這種型別較少見,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徵,常見眼球震顫,辨距不良,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肌張力偏低,腱反射不亢進。

四,其它分類交流。

1、強直型:主要表現為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症狀,腱反射不亢進。

2、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

3、震顫型: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與錐體外系受累有關。

7樓:腦保健

1.痙攣性:(約佔2/3)以肌張力增高為主。有雙側癱、四肢癱、偏癱、單脂癱等;

2.手足徐動型:以不能協調控制的異常動作為主。有高張力性、低張力性、舞蹈型等;

3.強直型;

4.共濟失調型:以穩定性、平衡性協調能力差為主;

5.震顫型;

6.肌張力低下型:以肌肉無力為主;

7.混合型;

8.無法分型別。

二)按腦癱部位分為:

1.單肢癱。

2.截癱。3.偏癱。

4.雙側癱。

5.三肢癱。

6.四肢癱瘓。

7.雙重性偏癱換。

8樓:網友

手足徐動型:主要表現為四肢、軀體的不自主運動。即出現面部作怪樣,頸部出現不能控制的扭轉。

四肢出現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動,且這些活動不規律、不協調。由於這些現象的出現,使患者不能穩定的坐、站及行走。

遲緩型:患者肢體肌肉無力,檢查肢體明顯纖軟,關節活動度較正常人增大。有的專家認為是腦癱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早期過度表現。

痙攣型:這個症狀較為多見。主要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

四肢肌肉明顯僵硬,即肌張力增高。雙足明顯下垂,猶如芭蕾舞演員的尖足。下肢可以呈交叉狀態,走路時成為剪刀樣步態。

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

共濟失調型:主要表現為平衡功能障礙,即患者姿勢異常。站立時,必須不停的調整身體,以維持站立的姿勢。行走時,兩腿分開,邁步行走,如同跨過門檻。並且不能確定足的落地方向。

9樓:閒人佈道

按障礙型別分:肌張力低下型 痙攣型 不隨意運動型 共濟失調型 混合型。

按肢體分:偏癱 單癱 雙癱 三癱 四肢癱。

10樓: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官方

1、鬆弛型: 表現為,肌肉硬得象鉛管一樣的堅硬型,經常發抖的振顫型,但全身軟癱。

2、痙攣型: (強直型 )最常見,約佔腦性癱瘓的70%左右,多數是因早產和缺氧,使腦皮質的活動中樞受損所致。

3、活動失調型:這一型別多見於出生正常的兒童,可認為是小腦病變,小腦是調節身體平衡的部位,這裡受傷,就會引起運動感覺和平衡失調,患兒不能走路,想抓東西也抓不住,伸出的手顫抖不已,這種型別的腦性癱瘓一般發現較晚。

4、手足徐動型:所謂手足徐動型是指手指和腳趾的活動異常,如抓空狀,或慢慢彎曲,或抓擰,或張開。不僅是手足,有的連頭、脖子、直到軀體,也做同樣的動作。

這是因為腦底神經核受損而引起的疾病,多半是核黃疸所造成。在嬰兒時期,父母認為是他是肌肉鬆馳,多在生後第二年左右出現徐動症。

腦癱分為哪幾類?

11樓:重慶博愛兒童**中心

1.運動障礙——自我運動控制能力差,不會抓東西。不會說話。不會行走。不會翻身。不會做起。不會站力。不會正常咀嚼和吞嚥。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和姿勢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手握拳不易掰開。腿不易伸直。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約1/4 智力輕中度低下約站1/2 重度智力低下約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嚴重則不會說話。

5.視聽覺障礙——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矮小。

7.牙齒髮育障礙——質地疏鬆易折。

8.情緒行為障礙——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腦癱患兒會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患兒。

12樓:網友

你好腦癱的分類:

1.痙攣型腦性癱瘓是最典型和常見的型別。主要表現以雙下肢為主的痙攣性截癱或四肢癱瘓。

患兒行走、站立困難,走路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態。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射亢進、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語言及智慧型障礙。

2.肌張力不全型腦性癱瘓,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慧型低下。

3.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多由核黃疸、新生兒窒息引起的損害而發病。患兒表現為面、舌、唇及軀幹肢體的舞蹈樣或徐動樣動作。伴有運動障礙和肌張力增高。

4.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較為少見,是由於小腦發育不良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共濟運動障礙、意向性震顫、構音障礙及運動發育遲緩。

5.混合型 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點。

腦癱的**方法:

腦癱階梯診療**體系將診斷、**、**三個階段階梯式推進,環環相扣,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另從患兒不同的年齡階段採取不同的**方案:

0—2歲患兒採取保守**與****相結合;

3—4歲患兒採取手術**與****相結合;

5歲以上患兒採取保守**、手術**、****相結合。

腦癱都有什麼型別???

13樓:重慶博愛兒童**中心

1.痙攣型——發病率最高。佔全部病人60%—70%。

常用其他症狀混合出現。主要表現為中樞性癱瘓。分為:

痙攣性偏癱—痙攣性雙癱—痙攣性四肢癱—痙攣性截癱—雙重性偏癱—三肢癱—單癱。

2.手足徐動型——佔腦癱的20%表現為肢體難以用意志力控制的不自主運動。

3.強直型——此類很少見到。常伴有嚴重智力低下。

4.共濟失調型——此型別不多見。可單獨或與其他型同時出現。

5.震顫型——此型很少見。表現為四肢震顫。多為靜止震顫。

6.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四肢呈軟癱狀。半歲前階段多見。

7.混合型—— 患兒可出現以上2至3個型的症狀。

腦癱是怎麼形成的,腦癱是怎樣形成的?

小兒腦癱是怎麼形成的?第 一 早產,國內研究表明,懷孕小於37周出生的早產兒,腦癱患病率為35.13 是足月兒的22.23倍。第 二 窒息,出生時窒息能導致腦組織缺血 缺氧,腦細胞水腫壞死,研究表明由圍生期窒息導致的腦癱佔8 10 第 三 黃疸,嚴重的核黃疸可以導致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在我國,新生兒窒...

腦癱兒童康復最困難的地方在哪 可採取的措施

中藥龜 龍 腦 康可直接作用於腦細胞,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腦皮質缺氧 改善腦能量代謝 加速腦血液迴圈,有利於促進腦細胞生長發育,孩子說話,走路和智力有希望恢復正常水平。腦癱發病多在出生前或嬰兒期,有 產傷 新生兒核黃膽,腦缺氧 早產等。症狀主要是肌張力增強,外展困難,重者可見肌肉強直 攣縮 關節保持...

頭痛是怎樣分類的,偏頭痛的分類是怎樣的?

頭痛可分為風寒和風熱頭痛,風寒頭痛多是由於外感風寒而引起的外邪入裡,引起的頭痛 風熱頭疼是由於風熱侵襲,邪久入絡而引起的頭痛。頭痛通常分為原發性頭痛和繼發性頭痛,不同情況導致的 也是不同。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 緊張性頭痛,病程比較長容易發作,繼發性頭痛通常由於感染外傷等因素引起。頭痛還包括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