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行香歸中 合盡少年登什麼意思?

2025-01-13 04:00:18 字數 2857 閱讀 3184

1樓:月澗泠

就是說如今重見當初踏青雲路的情景,都是些不知世事的少年。

有點像:少年錦帶配吳鉤,獨騎匹馬覓封侯,去時只道從軍樂,不道關山空白頭。」

我也來補充下:

我是這樣看的呢,白居易晚年是被貶,意志消沉,「棲心梵釋,浪跡老莊」,但他晚年的《錢塘湖春行》,《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卻未見頹廢和自嘲,而且他力主詩的「興觀群怨」,更以「諷喻詩」見長,「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在他詩中多有所指。況且元稹後轉而依附官宦,仕途顯達,而白居易卻遭權歸忌恨,終至被貶。《行香詞》的「鸞臺龍尾道」一句詞盡浮華,與上句的「歸如坐夏僧」、禪榻紗燈對比鮮明,似有諷刺之意。

2樓:糖和糧

我跟樓上意見不同唉。

這首詩表現的是白居易一種「可憐白髮生」或者「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哀。從「佩委腰無力,冠欹發不勝」可以看出來。所以我認為「合盡少年登」表達的是,如今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人的天下,我已近垂垂老矣了。

有種頹唐、消極的情緒。

再補充一下。

白居易被貶官江州司馬之後,早年的佛道思想又漸漸滋長。這首詩裡,行香和坐夏都是佛教用語。所以我想,這首是應當寫在他貶官江州之後。這一時期他的思想是很消極的。

3樓:網友

合」同「何」,有「何不,為何沒有」之意;「盡」是「任憑,任聽」之意;「登」,有「登第」之意,即考試中第,所以我認為這是白居易在感慨一些人「荒廢少年時,沒有早日科舉中第」之意。

白居易的詩句

4樓:網友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註釋】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

這種作法起源於「應制詩」,後來廣泛用於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5樓:網友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

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 《賣炭翁》

4、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與元九書》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長恨歌》

6、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長恨歌》

7、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8、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錢塘湖春行》

10、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錢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夜箏》

12、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暮江吟》

13、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14、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買花》

15、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琵琶行》

18、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 《琵琶行》

19、銀屏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琵琶行》

20、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琵琶行》

21、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

白居易的簡介

6樓:網友

白居易介紹:白居易的故事。

7樓:網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併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讚賞。

8樓:網友

白居易:山西太原人。貞元進士,任過一些地方官。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實語言通俗優美,佈局完整,形象生動,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白居易資料

9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