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順序的名稱,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2025-01-13 22:05:19 字數 1618 閱讀 9467

1樓:網友

1、治器:泥爐**,砂銚掏水,煽爐,潔器,候火,淋杯。

2、納茶:靜候砂銚中有松濤颼颼聲,初沸出現魚目時(以意度之,不可撒蓋看也),即把砂銚提起,淋罐、淋杯令熱。再將砂銚置爐上,俟其火碩(老也,俗謂之「碩」),一面開啟錫罐,傾茶於素紙上,分別粗細,取其最粗者填於罐底滴口處,次用細末,填塞中層,另以稍粗之葉撒於上面。

如此之工夫,謂之「納茶」。 納茶不可太飽滿,約七八成足矣。神明變化,此為初步。

3、候湯:湯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入壺心,不可斷續,也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稱「高衝」,始無澀滯之病。

首次注入沸水後,應立即傾出茶湯,以去除茶葉中所含雜質,這就是「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

5、衝點:衝法同上。

6、刮沫:沖水必使滿而忌溢;滿時,茶沫浮白,凸出壺面,提壺蓋從壺口平刮之,沫即散墜,然後蓋定。

7、淋罐:壺蓋蓋定後,復以熱湯遍淋壺上,俗謂「熱罐」。一以去其散墜餘沫;二則壺外追熱,香味充盈於壺中。

8、燙杯:淋罐已畢,仍必淋杯,俗謂之「燒鍾」。淋杯之湯,宜直注杯心。「燒鍾(鍾即茶杯的俗稱)熱罐,方能起香」: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後洗杯,傾去洗杯水。

9、灑茶:茶葉納入壺中後,淋罐、燙杯、傾水,幾番經過, 正灑茶適當時候。因為灑茶不宜速,亦不宜遲。

速則浸浸未透,香味不出;遲則香味迸出,茶色太濃,致茶味苦澀,前功盡廢。灑必各杯輪勻,稱「關公巡城」;又必餘瀝全盡,稱「韓信點兵」;壺宜放低灑茶,以避免茶香飄散、泡沫叢生,稱「低灑」。

品茶 品茶,捧起小杯,慢飲細酌,啜畢還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工夫茶因杯小,香濃、湯熱,故啜後杯中仍有餘香,這是一股比從茶湯上溢位的香氣更深沉、更濃烈的「山韻氣」,「嗅杯」因此為工夫茶所獨有的雅趣。

2樓:九曲茗香

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茶具中,潔具提溫。

馬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 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3樓:段先生聊生活

茶藝流程具體可細分以下步驟:第一道:淨譁大段手和欣賞器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第三道:馬龍入宮。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沖泡。

第六道:春風拂面。

第七道:封壺。

第八道:仿念分杯。

第九道:玉液陸此坦回壺。

第十道:分壺。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聞香。

第十三:道亂譽品茗。

茶道的順序,茶藝表演的基本步驟

茶道的順序是 洗壺 沖泡 分杯 分壺 奉茶 聞香和品茗。洗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 公道杯 聞香杯 品茗杯中 分杯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 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分壺是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

日本和中國的茶道哪個好,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那個比較有人氣?為什麼?

凱薩琳美顏茶坊 日本茶道起源於日本本土 和 敬 清 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被日本的飲茶習俗吸收,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到明代,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 和 和 意味著天和 地和 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並因此產生實現天人合一之...

如何學習茶道,學習茶道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茶道 拼音 ch d o 英語 tea ceremony 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 賞茶 聞茶 飲茶 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 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 去除雜念,這與提倡 清靜 恬澹 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