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克,瑋曰 「吾知虜伺機必還,故為貪利以誘之 」翻譯?

2025-01-16 08:25:20 字數 1360 閱讀 8417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翻譯

1樓:home巴扎黑黑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翻譯是一旦忽然傳來盜賊的警報,就彼此惶恐,傳佈謠言,不戰就逃跑了。

這篇政**凱逗,首先提出國家管理中不能「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的思想,接著敘述先王知軍備的重要與好處,但是後來的帝王聽從迂腐儒生的建議,廢除軍備,出現了潛在的危險,曾導致唐朝的安史之亂;然後以百姓和王公和攔貴人為例,對比論述應當居安思危,要教民習武,有備無患,批駁了反對軍備的謬論。

最後指出國家要崇尚武勇,講習兵法,操練武藝,以應付可能發生的戰爭威脅,同時要打擊驕兵悍將,使社會得到安定。文竟主要論述了國家不能苟安不知危,而應教民習武,以備戰、防敵人入侵的思想,文筆自然流暢,於平常起波瀾,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先以設問句「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引出中心論點:「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然後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分五層意思,逐層論證。

古代先王重視軍備,利用農閒李節訓練人民,提高了人民的軍事素質和戰鬥力,「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喚孫胡民不至於驚潰」。

可是北宋朝廷,用迂儒之議,不搞軍備,終於造成嚴重後果:「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供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接著,又舉唐代安史叛亂的例子,說明小小乙個安祿山之所以搞得天下大亂,唐室衰微,就是由於人民安於太平之樂而不修武備的結果。

這是借唐諷宋,用意十分明顯。

帝因述警見辱之狀,謂儉曰:"向聊相給,欲言此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翻譯

2樓:

摘要。晚上好,親愛的翻譯成白化文如下:你這樣講話,真是太無禮了!"皇帝說,"你想說這樣的話,天子豈有自己埋沒金子的道理!"

帝因述警見辱之狀,謂儉曰:"向聊相給,欲言此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翻譯。

晚上好,親愛的翻譯成白化文如下:你這樣講話,真是太無禮了!"皇帝說,"你想說這樣的話,天子豈有自己埋沒金子的道理!"

常言:"我稻於文士,愧於武夫。"論者以為得言。

可以說:"我比文人更懂得耕種,比武人更感到羞愧。"

或者翻譯成:我是文人出身,對武士感到慚愧。

選b,不是引出闡述,下文是議論,沒有闡述的。

寇在目前,若少緩,彼將據之,適以齎盜糧耳!的翻譯?

3樓:文以立仁

意思是:敵寇近在眼前,如果稍微慢點,他們就會據有這些糧食,恰恰等於把糧食送給盜賊而已!

詞語解釋:少緩:稍微緩一緩。少:文言文作副詞,表示稍稍、稍微。

據之:據有它。之,代詞,指糧食。

適以:恰好能夠。

齎:拿東西給人。

耳:文言助詞,而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