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智風
西元211年,劉璋。
在張松和法正。
的建議下,邀請劉備。
入川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於是劉備任龐統。
為軍師,親率數萬大軍進入益州。劉備的真正目的是奪益州,自然不會出兵漢中。一路上行軍緩慢,還經常施以恩德,以收復民心,劉璋雖然沒有作為,卻也不笨,對劉備有了警惕之心。
西元212年,張松暗通劉備的信件暴露,導致劉備十分被動。行動上已經失去了「先動優勢」,打下去容易失敗,畢竟是客場作戰,這可怎麼辦?關鍵時刻,龐統獻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集中所有兵力,以最快的速度打到成都,然後抓住劉璋;中策:先奪成都周邊的縣城,最後再與成都的劉璋一決高下;下策:先回荊州,等以後有機會再取益州。
上策在於「奇」,在敵人還沒有防範之時,集中力量,迅速將他擊倒。可是,這時候劉璋已經發覺,成都已經有了準備,所以風險太大;下策就是放棄這次機會,要知道,孫權。
和曹操都想奪益州,劉備能抓住這次機會,不容易啊;相比而言,中策雖然「無奇」,卻最可行,先奪成都之外的縣城,與劉璋平分秋色,最後再發起總攻。
決策已定,劉備便開始行動,派人通知守關將領楊懷、高沛,說準備回荊州。楊懷、高沛兩人十分高興,便親自過來相送,準備乘機殺了劉備。哪知龐統早已告誡過劉備,早有防範,楊高兩人被殺後,劉備輕奪得涪城。
劉璋聽說後,立刻派出五萬大軍扼守屯雒這道咽喉之路。
攻打雒城有兩條路,走大道可以取東門,走小路可以取西門,兩人決定兵分兩路,龐統選擇走小路。劉備第一次勸說:我熟於弓馬,善於走小路,要不我倆換換?
龐統笑說:大道肯定有重兵,還是主公當之;劉備又勸說:昨晚夢見有人敲我右臂,醒來還是很疼,恐怕此行不利。
龐統回說:戰場之上,不死即傷,沒什麼好怕的;
劉備第三次勸說:諸葛亮。
來信也說此行恐有不利,要不,我們不分兵,都走大道吧。龐統大笑:估計是孔明。
怕我獨成大功,故意寫信作梗。劉備也不再相勸了,臨行之前,看到龐統的馬很差,便讓他騎自己的白馬。結果,讓龐統很意外,敵人並沒有守大道,而是埋伏在小路上。
埋伏的蜀兵看到有人騎著的盧,便大叫:騎白馬的就是劉備。於是亂箭齊發,可憐鳳雛。
先生,死於這不知名的小路上。後來劉備親自選地埋葬龐統,並命名為「落鳳坡。
2樓:次元小拾
因為龐統認為走小路比較近,而且他剛投靠劉備不久,急於在劉備面前證明自己不比諸葛亮差,所以才會一意孤行走小道,想先搶下功勞。
3樓:bat誰主沉浮
龐統偏偏走小路是想借自己的死為劉備攻打西川而師出有名,因此他本身的行為是很偉大的。
4樓:網友
因為龐統知道只有自己死了劉備才能名正言順的進攻漢中,所以龐統偏走小道。
5樓:社會生活家
龐統是為了給劉備討伐益州的機會,才故意走小路走進埋伏圈裡面去。
為什麼龐統要堅持走小路呢,讓劉備走大陸呢,既然他知道自己將要死亡,劉備兵敗,那為什麼還要去送死呢?
6樓:網友
首先,從你這個問題來說,你想問的是小唯談說,不是歷史。
所以我答案譽喊只限於《三國演義》**。
答案是龐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死!他純粹自己作死!
龐統走小路的目的是在入蜀戰鬥中搶功,並沒有其他目的。
如果你是在說《新三國》那個弱智電視劇集的話,那是因為只要龐統自己死了,劉璋就是屬於恩慶山野將仇報,那就師出有名了。這種智障想一想都會問「那幹嘛送軍師,送低階一點的士兵不就行了」問題的邏輯,不去提也罷。
大吵架連續叫我走三次,馬上走,不過了
其實大部分是氣話。但是次數多了,估計就成真了 非常同情你,操持一家確實辛苦,丈夫也是本份人,吵架無好話,在磨合中成長,家和萬事興。夫妻之間相互忍讓。不要抓到人家一點小錯誤不放。吵架會越吵越生疏。既然知道家務都不會做。那你可以去學啊。不要等人家說到你了你還想動。除非你很強。忙著工作在家裡找了乙個保姆。...
已知a為實數,化簡根號負a三次方減a倍根號負a分之一
由負a的立方大於等於零知a小於等於零 原式可 a a a a a 負a乘以專根號下負a減去a倍的屬負a分之根號下負a a a a 負a乘以根號下負a加上根號下負a 1 a a 1 a 被的根號下負a不是我想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更好 原式 a3 a 1 a a 2 a a a a 2 a a a a a ...
俾斯麥為完成德意志統一進行了三次王朝戰爭,是哪三次呢
第一次 1864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泰因地區。第二 次 1866年擊敗奧地利 普奧戰爭 成立北德意志同盟。第三次 1870 1871年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兼併南德諸邦。建國 1871年1月18日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俾斯麥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