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跟義,不知讓多少人,不知所措,啥意思了?

2025-01-18 15:30:07 字數 1083 閱讀 2608

1樓:炫之星炎

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

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資為大。

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並用,作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思想。「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義」,還有情誼、恩誼之宜,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

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忠」:忠誠、忠良、忠恕。「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張的一種優良品德。

一提「忠」,人們往往想到「愚忠」,其實這是誤解。在孔子看來,不只是對「君」,對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乙個「忠」的問題。孔子時代,「君」並不稀奇,到處是大大小小的「君」。

其實,孔子很反對愚忠,對路對心才能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忠」講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

所謂忠,就是內心求善,外求盡職盡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歷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願。忠於事業,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聖的價值追求。

2樓:網友

忠義難兩全 這個分別說的是乙個人對兩個不同且關係親們人的態度。

不能對不起任何乙個。

真正貴氣的那些人,在生活中都喜歡做哪幾件事呢?

3樓:小luo微觀點

喜歡讀書提公升思想,真正的貴氣多是來自內外,多讀書,也是讀人生;喜歡自律,大部分不理想的生活都敗在不自律,所以自律的人貴氣;喜歡旅行,旅行豐富閱歷,增長見識。

4樓:網友

第一讀書,因為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開闊眼界,第二體育鍛煉,因為能提高身體素質,氣質陽光健康,人的貴氣就來了。

5樓:可樂愛喝可樂

真正貴氣的人在生活中都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夠提公升自己的見識,還有就是喜歡去旅遊。

三國演義裡的忠和義三國演義中有關忠和義的情節

忠義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關羽 張飛和劉備即是主僕又是兄弟。1 忠 本義 忠誠無私,盡心竭力 義 情誼。2 忠義代表 關羽,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冠天下。在三國中以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 中改動,原為孫堅之軍所殺 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夜讀春秋,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威鎮華夏。關羽死...

自古忠義兩難全,那什麼是忠,什麼是義?忠與姦有絕對的分辨嗎

忠就是忠誠來,義就是善自的,且仁義。舉例 乙個皇帝讓乙個忠臣去做殺害百姓的事情,這個忠臣一定會對國王效忠,但是如果他殺人了,他就是不義的。那麼 忠義兩難全 的問題就馬上擺在眼前,他要不對國王效忠,要不就去選擇義,而不殺百姓,反對效忠。恩,就是這意思,希望採納 忠 真誠無私,盡心竭力 義 中國古代一種...

天下何為孝,何為義,何為忠,何為教?何為師?何為教師?

孝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5306333 孝心 孝敬 孝道。中華民族崇尚祖輩傳承理念。主要是對父母 長輩之 孝 強調長幼有序。孔子首創私學,把 孝 放在教學首位,說 孝 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 百善孝為先 人們往往把 孝敬父母 與 包銷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