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晨七韓
三國時代,蜀魏之間隔絕著山高水險的秦嶺。諸葛亮想要伐魏有五條路,自西向東依次是:祁山道,陳倉道(又名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道路的修建主要是利用秦嶺的峽谷與其間的河流。
祁山道從成縣始,經西和、禮縣到天水,然後從隴山道中穿行,並穿過隴山山口(即關隴古道)到達隴縣,然後抵達關中。
此路即是當年諸葛亮打算第一次出祁山的進兵之路。隴山即六盤山,六盤山呈南北走向,將關中與天水完全隔絕。
若要穿行六盤山,最便捷的道路當屬隴山山口。街亭即在隴山山口附近,是諸葛亮自天水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失去街亭就意味著諸葛亮前功盡棄。
諸葛亮選擇祁山道就是因為此路可以憑藉一條名為西漢水的河流運送給養。西漢水河谷寬闊,兩岸皆為平坦的黃土高原,可以完全避開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的曲折艱難。
此外,正是因為祁山道寬闊平坦,所以諸葛亮可以從容應對敵軍設伏。同時,西漢水兩岸開發較早。
北伐前,諸葛亮還曾親自勘探當地人的墓葬,並得出此地百姓富裕的結論。故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選擇祁山道的乙個原因就是可以得到當地的糧草補充。
當然,對於諸葛亮為何不魏延之策,大概是因為諸葛亮首次北伐,考慮到經子午道從漢中越秦嶺直取關中固然近捷,但卻極易受到關中守軍、洛陽魏軍和來自隴右魏軍的三路夾擊,弄不好會全軍覆沒。
兵出祁山,由西向東掃蕩,雖路遠迂迴,卻穩紮穩打,十分穩妥。(三國時,這一帶屬於氐羌等少數民族聚集之地。蜀魏相爭都曾聯絡氐羌部落以為策應)而且,諸葛亮還部署了趙雲、鄧芝率偏師兵出斜谷,作為疑兵吸引魏軍注意。
實際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確實打了曹魏乙個措手不及,接連攻下天水、南安、安定三城,導致「關中震響,朝野恐懼」。魏明帝聽聞大驚,立即調發精兵強將,並親率大軍坐鎮長安。
2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子午谷的地勢非常兇險,行軍會有很大的危險,但是如果行軍成功就會取得很大的收益。
3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同,還有就是他們各自的出發點不同等等。
4樓:財稅社會
孔明作為軍事最高指揮,自然要以穩紮穩打為主,子午谷地形險要,糧草難以抵達,作為蜀國來講,糧草問題解決不了,而對於魏國來說,背後就是長安,糧草問題不存在,因此可以。
5樓:塵一書
因為子午谷之道峭壁林立,險象環生,但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鍾會率小隊兵馬,所以選擇它。而祁山道相對平緩,利於行軍,進退方便,所以諸葛亮率領大軍北伐選擇它。
6樓:網友
呵呵!因為人家有經驗!三國志都沒看?
就瞎嚷嚷!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可人家曹真就已經用了!
還走通了!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
帝從其計。真當發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
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
7樓:宇宙恆星
又造謠了。鍾會攻蜀根本就沒走子午谷,鍾會走的是駱穀道和斜谷道。
鍾會伐蜀走的就是子午谷,但為何諸葛亮卻要繞道伐魏?
8樓:週末
孔明接手的是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四海精銳喪失殆盡,曹魏虎視眈眈,少數民族和益州豪強蠢蠢欲動。
在龐統看來「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因此龐統給劉備選擇的根據地是益州。身邊沒有能力強的謀士輔助,終究沒有取得成功。
關羽缺乏韓信、白起、岳飛、李靖這些常勝將軍的智慧,以致於犯了一些錯誤,在曹魏、東吳兩方算計交戰中失敗而亡。把荊州借給劉備,與其結成對抗曹操的聯盟;赤壁之戰,曹軍敗退後,孫權為取回荊州,表示願意助劉備打下益州劉璋,收取漢中張魯,希望劉備讓出荊州,歸還東吳。
<>一、通過北伐尋找機會。這種機會大的方面希望有統一的機會,小的方面得實利,形成對魏國進攻的態勢。
二、通過北伐練兵培養將領。諸葛亮的北伐培養了蜀國長期的護國之將,如姜維、張翼、廖化、張嶷等人。
殊不知,統一天下靠的是人力與實力,如不窮兵黔武,利用蜀國之優勢,發展農業及人口,聚集人才,訓練軍隊,當民富國強之後,一旦條件成熟,再揮師北上,一舉拿下長安,天下歸之。。更何況劉備的三顧茅廬又為諸葛亮贏足了面子,怎麼能不大顯身手一下呢?二是為名所累,當時的天下第一名人怎麼可能沒有作為呢?
於是乎,一系列的壯舉使得弱小的蜀國加速了滅亡的步伐。
這個正是諸葛亮最大的智慧,其一是為了完成劉備的遺願,恢復漢室,一統天下,其二是為了蜀國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不伐魏必被魏所一滅,可惜諸葛亮付出畢生心血,也未能完成大業,上方谷一役。
9樓:行秦
諸葛亮行兵打得叫乙個穩,子午谷則兇險萬分,故不作考慮。
10樓:娛樂王可樂
眾所周知,統一全國,靠的是人力和實力。不一定要打硬仗,就要利用蜀國的優勢,發展農業,發展人口,聚集人才,訓練軍隊。在民富國強的時候,一旦條件成熟,就出兵北上,一舉拿下長安。。
更何況劉備的誠意為諸葛亮贏得了足夠的面子。他怎麼能不展示自己的才華呢?第二,我厭倦了出名。
當時的世界第一名人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做呢?結果一系列的功勳加速了弱小蜀國的滅亡。這是諸葛亮最大的智慧。
乙個是完成劉備遺願,恢復漢朝,一統天下。另乙個是為了生存和發展蜀國。不伐魏,必被魏滅。
可惜諸葛亮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未能完成大業。
11樓:大超說教育
主要還是因為子午谷太過於兇險,諸葛亮還是以求穩為主。
諸葛亮繞遠道伐魏,為什麼鍾會攻蜀走的就是子午谷呢?
12樓:南國途千里
子午谷計劃」究竟行不行得通?問題不在子午谷本身,問題在於是什麼情況下走的子午谷。
子午谷全長約330公里,北起陝西長安西南秦嶺山中,南至漢中石泉,一路上都是懸崖絕壁,道路是秦嶺山中三條棧道中最難走的,但它有個好處:出了秦嶺南口就是長安。
現在西安南郊有個子午鎮,就是子午谷的南出口,目前已經算是西安市的遠郊區,如果能從這裡突然殺出來,那長安就在眼桐則前了,這是子午道最大的優勢。
走這條棧道特別適合奇兵突襲,但如果敵人提前發覺,在秦嶺山中佈防,突襲的意義就不存在了,這是當初諸葛亮反對魏延「子午谷計劃」的原因。
魏延想率5000人馬從子午谷殺出,突襲長安,有兩個問題恐怕沒有想過:一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子午谷既然對長安來說如此險要,再蠢的對手也不會敞開谷口等你大搖大擺來去自如;二是即便5000人馬順利殺出,要用這點兒人馬攻打長安城,那不改桐是送死嗎?諸葛亮10萬人馬攻打陳倉20多天都未打下來。
要說明的是,鍾會後來攻蜀走的也不是子午谷,《三國志》說「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說明他走的是另外兩條棧道。不過,即使此時走子午谷問題也不是太大,局殲棚原因很簡單,鍾會不是去搞偷襲的,他打的是正規戰,人馬遠優於漢中駐守的蜀軍,他不怕你提前偵知,也不怕殺出子午谷後兵力不足。
所以,並非走子午谷就一定會失敗,諸葛亮反對「子午谷計劃」,反對的不是子午谷而是「奇兵偷襲」這種戰法,在當時的情況下,這連冒險都算不上,其實就是去送死。
兵法有奇、正之分,但以正為主、奇為輔,出奇可以致勝,不過奇兵突襲得看條件舊否具備,而且一般只能用在戰術層面,一場雙方綜合力量對決的大戰役完全建立在奇兵突襲的基礎上,這並不可行。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為何沒同意子午谷奇謀?
13樓:言語二三
而另一方面,諸葛亮大軍要想順利到達潼關,就必須先將此行的必經之點關中清理佔據。如若關中好對付倒還好,只需魏延堅守長安十天即可。可若是大軍遭遇關中強烈反抗的話,那這個預定的時間無疑又要被延長許多倍。
所以,在計算出實施此方案需要面臨的風險和條件有多困難之後,諸葛亮還是決定拒絕,並選用了原來較為穩妥的方案來進行作戰。
14樓:旅人與景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風險大,其次諸葛亮的目標其實是佔領涼州。
15樓:過冬
因為這個計謀在當時風險太大,諸葛亮不想用這麼冒險的計策,因此沒有同意。
16樓:出岑
自然是因為風險。要知道子午谷奇謀要想成功,首先得滿足四個條件,它要求長安城內沒有設防,同時鎮守長安的將領不能組織抵抗,同時要求魏延佔據長安後,靠著五千精兵鎮守長安至少十天時間,等待諸葛亮大軍的到來。而即便諸葛亮率領主力大軍進入關中後,也不能遇到強烈的抵抗,只有這樣,關中才能被諸葛亮各個擊破。
正是由於滿足這些條件極為困難,因此諸葛亮沒辦法認同魏延的這個計謀。
17樓:好多無奈的
因為這樣太冒險,如果成功還好,失敗了,蜀國就有亡國的危險,而且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兵過於謹慎,因此錯過了這一次絕佳的機會。
孔明六出祁山的具體時間和經過,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間分別是?
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在禮縣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扼隴蜀咽喉,控南北要衝,是三國時蜀魏相爭的古戰場。祁山堡武侯祠距禮縣縣城25公里,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名人題寫的匾額條幅氣勢恢巨集,警句炙口,書藝精道。三國時,魏 蜀爭相掠奪隴南人口。曹操先後掠奪 遷移隴南人口30多萬入...
經常夢見路很難走,夢見路很難走是啥意思
生活bai 中的支柱 這些夢的起因是你du父親剛過zhi世。夢中抱著父親還有父親說dao其實他沒走,是心理上版一時不能接受喪失父權親這件事。渴望生活回到從前。夢見路難走,這個路,是以後的生活之路。路難走,是因為父親去了,今後生活會比以前艱難很多。黃河發大水 黃河是平靜的生活,發大水,是生活完全被打亂...
右邊臀部上邊經常疼,睡覺翻身也疼,疼的時候走路也很困難怎麼回
臀部上邊?能再具體一點嗎?坐著腰疼站著腰不疼是怎麼回事 坐著時腰疼.而躺著不會.這就說明你腰部受力過度了.肌肉和脊椎都有疲勞過度的跡象.也就是說.你坐著時.上半身的重量全部都在腰部.對腰部造成壓迫.而你站著.重心是靠腿的.重量也是大部分在腿上.對腰部負擔也比較小.所以不會疼。任何導致腰部受累的因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