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選民有利他主義嗎?
什麼是利他主義價值觀
2樓:匿名使用者
利他主義是倫理學的一種學說。一般泛指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社會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的原則。19世紀法國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孔德首先把這個概念引進道德理論,並以它作為他的倫理學體系的基礎。
以後又為英國的斯賓塞等所採用。孔德認為,人類既有利己的衝動,又有利他的衝動。所謂道德,就是使前者從屬於後者。
又說,利他又必然以利己為基礎。利他主義,只侷限於超階級的個人之間的關係,而回避了道德的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沒有也不可能規定個人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因此,利他主義實質上仍然是從利己主義出發的資產階級道德理論。
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已經包含並遠遠超過了利他主義的道德內涵,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不再使用利他主義的概念。 所謂利他主義,就是乙個個體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以犧牲自己的適應性來增加、促進和提高另乙個個體適應性的表現。 勸你還是看一下同學的筆記把 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自己的標準答案。
利他主義是指什麼
3樓:網友
利他行為定義為對別人有好處,而對自己沒有任何明顯益處的自覺自願行為。
從利他行為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利他行為有如下幾個特徵:
以幫助他人為目的;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質的獎勵,例如榮譽或獎品;
自願的;利他者可能會有所損失。
其中第二個特徵是利他行為的主要特徵。如果某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麼回報,那麼,這種行為就屬於利他行為。然而,人們利他行為的動機很少如此單純。
通常的利他行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當乙個慈善家大量捐款幫助窮人的時候,他可能也會期望在社會上獲得聲譽的回報。如此說來,利他行為可能有不同的動機,其中有些行為是以利他為手段、以利己為目的,有些行為有微妙的利己動機,有些是純粹意義上的利他主義,即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利他主義者更快樂還是利己主義者更快樂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
你如果連肚子都吃不飽,肯定自私心理很重,但是同情心理也很重,形成窮人抱團取暖,但有機會就讓富人吃點虧的心理。
但是你肚子吃的太飽,也會一方面因為剝削階級的意識和害怕失去優越生活而自私,一方面精神空虛而不快樂。
所以社會公平,人人有吃得飽,最快樂了。那時候,利他主義也就容易盛行。
如何理解以利他主義為核心的社會工作價值觀
5樓:草原上之狼
理解: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服務活動。
人究竟是利己主義還是利他主義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搞不清是不是哲學問題。哲學問題的話,世界上有很多中哲學,就中國的意識形態呢,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回答 上面已經有人說的很明白了,你看看吧!從其他哲學 就不好說了,你還是自己你們附近的圖書館找幾本非馬哲的書自己看看吧!如果 不是哲學問題 從樓主問的問題可以看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願意...
利他主義,你利他人討好他人,可是人家不利你怎麼辦,失去平衡呀,謝謝了
利他主義,是指單向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的行為思想。利他主義,起源於東方大陸早期醫藥學的 懸壺濟世 普助世人的思想釋義。利他主義,從根本上衝擊了西方人等價交換的互利主義。利他主義的目的,在於喚起大多數人的互助,促進社會的平穩發展。利他主義被教會 政治等團體所利用於獲得更多的人的信仰與加入,為組織獲取最大...
雷鋒是利己主義還是利他主義,極端的「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哪個更有利於
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本就是相對的,而且有時候是互為前提存在的。從表層意義講,雷鋒是利他的,就如同小時歌曲所唱那樣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但從另乙個角度來看,雷鋒的利他,是出於自己的信念,源於自己內在的慾望。從利他的活動中,他的心理獲得了滿足,他感到喜悅振奮,就此而言,也可以是利己的。純粹意義上的損己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