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陽節要放孔明燈?

2025-01-30 11:30:33 字數 5581 閱讀 2881

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2樓:網友

老人的節日,有很多公益性的活動: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祝福啊。還有祭祖等等。

為什麼要過重陽節?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3樓:楊子電影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期間,中國各地會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日主題活動和敬老愛老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努力營造尊敬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在古代,矇昧的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

4樓:瓦吉姆中國行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和「老年節」。除夕、清明節和中原節這三個節日統稱為中國祭祖的四個傳統節日。 當人們慶祝重陽節時,他們通常會進行一些活動,比如出去欣賞風景、爬山俯瞰風景、觀賞菊花、砍伐山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

乙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民優秀傳統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忽視。 其中所包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應該得到人們的真正承認和深刻記憶。 重陽節是乙個傳統節日,但它的意義是永恆的。

重陽節也叫攀巖節 在這一天,人們抬頭想念他們的親人。 正如詩中所說:「節日期間我兩次想念我的家人。

在中國古代,九被稱為「陽數」。在農曆九月初九,兩個或九個階段都是陽曆,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重陽節"。

重陽節有很多習俗,比如爬山、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山茱萸等。它充滿了興趣。

在古代,重陽節爬山的民俗也被稱為「爬山節」 據說這一習俗始於東漢。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也被稱為「老年節」。1989年,中國的重陽節被正式命名為老年節。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被指定為全國敬老節。中華民族歷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前後,黨和**開展了各種敬老活動,如舉辦座談會、宴請老人、銀髮旅遊、體檢、送禮、助勞等,內容豐富多彩。 大多數地方還為老年人組織秋季徒步旅行,以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美麗山川的高尚品德。

5樓:郵一顆士多啤梨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意義: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6樓:在珍珠泉打麻將的木槿花

因為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乙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7樓:鬥愛

重陽節是我國的乙個傳統佳節,它歷史悠久,起初是為了祭祀而形成的乙個節日。但是演變至今,慢慢成了敬老愛老的節日。重陽節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

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利於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重陽節美在乙份思念,美在乙份景緻,美在乙份孝心,美在乙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薰染和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8樓:網友

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隨著社會的發展,重陽節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麼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呢?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習俗。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衝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乙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9樓:網友

意義是敬祖、敬老、感恩。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 「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陽,一起許個願,祝家裡的老人健康長壽,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10樓:網友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邊個有興趣一起放孔明燈呀??

11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最好放返個孔明燈。許返個願望。最好同女朋友或者朋友夠曬浪漫。

12樓:匿名使用者

系啊。你買左孔明燈未。到時我地一齊放,一齊浪漫一下。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都未去過登高。。。邊度有孔明燈買啊。

重陽節有 什麼特殊的 意義

14樓:林林

重陽節又稱九月。

九、茱萸節,起源於秋遊去災。道教以九月為陽,九月九就變成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在降霜前夕,人們擔心降霜天寒,都爭先恐後到郊外登高、秋遊,這是自古以來的健身活動。

從民間信仰上看,人們認為逢九必兇,重九更災,於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味香濃,有逐風去邪、驅蟲減溼、去寒之作用。

民間流行在頭上、房上、床頭、井邊插茱萸,目的是驅災辟邪。另外,還舉行迎神逐疫等消災祛疫活動。 重陽節另一項重大活動是賞菊花,有些城市還舉辦菊花展,釀製菊花酒,說明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健身作用。

此外在重陽節期間,民間還喜歡進行圍獵、射箭、放風箏,吃重陽糕食品。 在歷史上,重陽節期間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孝敬老人,供奉壽星、麻姑,祝老人長壽。基於這一習俗,我國已將重陽節視為老人節,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重陽節是什麼時候,它有沒有什麼象徵性意義?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

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沒有被納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墳祭祖、賞菊、吃餈粑、重陽糕、焙果、飲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外出玩。

重陽節一般都要幹什麼?

16樓:孤巷裡遇見你

民俗活動。

1.曬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乙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3.祭祖。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

4.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乙個特色。

5.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13]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17樓: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拓展資料: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古人認為重陽是乙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放孔明燈的意義放孔明燈有什麼寓意?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在古代,不管是放飛公升空的還是水上放的孔明燈,是在七月半這天,人們超度亡魂,祭祀祖先,寄託哀思所舉行的一種形式。尤其在我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盛行,在東部並不流行。後來華人還把這項傳統帶到東南亞地區,現在該地區還儲存著這樣...

孔明燈為什麼能許願,放孔明燈可以許願嗎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

放孔明燈在什麼地方放不會違法,放孔明燈違法嗎

只要沒有禁止的地方都可以,一般不要在城市中心區或者周圍有森林的地方放。放孔明燈不犯法,這是人們祈求平安的一種風俗習慣,只是放的時候注意要在空曠的地方,看周圍有沒有易燃品就是了。放孔明燈要選在乙個比較空曠的地方,周邊要沒有樹木,沒有加油站,沒有飛機場,火車站,高鐵站,等地方放孔明燈,當然更不能在樹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