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資訊傳遞的方式至今有什麼改變

2025-02-02 18:55:17 字數 1213 閱讀 3566

1樓:冰上雪上月

遠古 口耳相傳或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 靠驛差長途跋涉 、飛鴿、烽火。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資訊傳遞速度相對快一些、距離遠相對就慢、且費用高。

現代 電報、**。

速度快、資訊單一文字。

當代 計算機網路。

傳遞的資訊量大、資訊多樣化,傳遞速度極快、不受地域阻隔。

2樓:網友

古代傳信用鴿子 現在都是車。

古代傳話靠人 現在靠**。

3樓:網友

以前很嘛犯先在很快。

古代的資訊傳遞方式有什麼 古代的資訊傳遞方式簡單介紹

4樓:懂視生活

1、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是乙個意思,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2、烽火: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臺,通常臺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古有周幽王為褒姒一笑,博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導致周朝衰敗的典故。

3、急腳遞:中國宋代創制的一乎友碧種傳送公文的驛傳。由軍興所需而置。

這種通訊方式的特點是:由御前直接發下,不經樞密院或門下省,減少了不必要的交接手續,又可保守機密,沿途接力傳送,晝夜不停,而且不入遞鋪交接,減少了在遞鋪的停留時間。

4、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檄」多在上下級、平級之間互相通用。

而傳遞軍情一般都寫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則表示萬分危急,欲其急行如飛,稱之為「羽書」或「羽檄」。

5、郵驛:驛傳是從早期的聲光通訊和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中國的郵驛源遠流長。

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訊,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訊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中國古代設立的以傳遞公文_接待過往**為主的官方交通通訊組織。有歲舉時也運輸官府所需少量物品。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告寬在的信封。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

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古代傳遞資訊的方式,古代的傳遞資訊的方式及其特點

一 烽火傳軍情 烽火 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 墩堠 煙墩等。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 燔煙 報警,夜間燃燒薪柴...

資訊傳遞方式有什麼變化?簡要資訊傳遞方式有什麼變化?簡要150字

在我國古代,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常見的 信 是用漆書寫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牘。後來,把信寫在綢子上,叫做 尺素 我國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製成的,古代稱使為 信 或 使 合之為信使。比較特殊的方法有 用候鳥,以燈光,火光,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資訊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 ...

古代的傳遞資訊的方式及其特點,古代有什麼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一 驛站 由郵差來發放,騎馬到每個驛站,再換馬,最後把信送到指定的地方。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後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 專馬按規定次序 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二 飛鴿傳書 用信鴿,將信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