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資多少,學費就這麼貴?

2025-02-03 04:50:24 字數 4660 閱讀 5373

1樓:外幣愛好者

中國員工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該數字引發熱議。儘管中國人均月薪位列所調查76個國家的第57位,但網民還是紛紛驚呼「拖後腿」了。

三、平均工資具體案例。

1、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義增長,扣除**因素實際增長。

根據目前25個省(區、市)公佈的資料,***記者梳理發現,上海、北京、江蘇、福建、廣東、天津、山東這7個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14153元;北京排。

第二,為13503元;江蘇位列。

第三,為11516元,這三地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三個收入突破1萬元的地區。

目前,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僅為元;甘肅排倒數。

第二,為元;寧夏倒數。

第三,為6272元。

甘肅增幅最高17省份增幅超全國。

從收入增幅來看,甘肅、新疆、江西、貴州、青海、湖北、河北、天津、湖南、雲南、安徽、四川、寧夏、福建、北京、重慶、陝西這17個省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過了全國水平。河南則與全國水平持平。

其中,甘肅增幅最高,達到了,其次是新疆,為,貴州和江西兩省增幅同為,並列增幅第三位。廣西增幅最低,僅為。

多數地區的收入增速跑贏當地gdp增速。如,北京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長,跑贏了的一季度gdp增速;河北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698元,同比增長,跑贏了全省的經濟增速。

2、中國人均月收入有多少:

中國員工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該數字引發熱議。儘管中國人均月薪位列所調查76個國家的第57位,但網民還是紛紛驚呼「拖後腿」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今**道,英國廣播公司(bbc)近**道稱,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近日釋出72國工薪階層收入調查報告,稱全球平均月薪水平為1480美元(約合人民幣元)乙個月,一年工資不到萬美元。

2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現在的國人寧願自己緊衣縮食,也都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加上一定的攀比心理,就給一些教育或者培訓機構可乘之機。肆意抬**格。

為什麼要讀研究生呢?學費還那麼貴?難道是以後薪水高?

3樓:迷失的精靈淚

個人覺得讀研一般兩種情況:

另一種是學術方面一直都還算不錯,而且也有興趣繼續深造的。

現在中國社會(特別是家長)對於高學歷有一種畸形的看法,就是高學歷=高薪,但其實高學歷往往投入的時間成本高,而且隨著社會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高學歷往往顯得得不償失。總之讀研最好還是根據自己對於科研學術的興趣來決定,而不是單純地為了逃避而讀研。

另外,雖然現在取消了免費研究生,但研究生都是有經費補助,而且幫導師(俗稱老闆)做專案都是有工資可以拿的,成績好的話,獎學金基本可以抵掉學費。所以,讀研的學費並不算太高。

4樓:考研牛小

讀研福利有多好?解讀6項研究生收入**!難怪那麼多人考研!

5樓:西溪小一

讀研和就業各有所需吧,就看你自己是怎麼選擇了。有的是覺得考研出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這個可不一定;有的就是喜歡做研究。

6樓:佛山宇少

薪水高是其中一點,人活著便為了更好的提公升自己。

7樓:網友

為了以後不後悔,不管結果,最起碼你曾經付出過,將來不會為某些不順心找藉口。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是那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可以提公升自己的一種途徑。

9樓:今年非要上大學

畢竟受教育程度不一樣,思考問題的高度也不一樣~這是一種積累。

為什麼讀大學學費那麼貴?就算是公辦的大學也很貴,據我所知,那些教授和老師工資並不高,那麼那些學費究

10樓:漢飛英

公立大學還行吧 我記得那會學費才3640 不過有的專業學費貴一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校的基礎建設,實驗室,機房,操場,各種人工費,如果你自己經營一所學校就知道費用很高。

12樓:黃澤輝

一本的大學學費並不是很高,連著住宿一年五六千吧。然後**不掙錢呢。

13樓:抄夢凡

學校的清潔工,水電費,也是我們出錢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麼,也不貴啊!一年才花一萬多而已。

15樓:可靠的

現在學習的費用也是很貴的。

16樓:人心冷暖薄

學雜費 學校也是要賺錢的。

影視後期一般學費多少?畢業工資多少?

17樓:cgwang王氏教育集團

學影視後期專業,網路班學費基本在5000-9000左右,實體班學費**都在20000以上。

好的影視後期師月工資一般在18000元左右。

當然不是說剛入行就這麼高,剛入行的工資。

七、八千還是有的,薪資過萬一般都需要乙個過程,這個無可厚非。

不僅是影視後期這個行業,任何高景氣行業也都會這樣,除非你的作品特別牛掰,公司可以破格給你很高的薪水。

如何能快速入行並勝任行業的工作要求呢?專業的事一定要交給最專業的人去做,在國內,學影視後期還是行業龍頭培訓機構王氏教育更靠譜——【點選進入-官方免費試學】

18樓:小妖愛剪輯

一般來說乙個就業班課程一線城市線下培訓機構基本上都在三萬左右,省會城市準一線與二線大多數在兩萬左右,線上課程一對一的話在一萬五左右,大班課直播在七八千這個樣。

另外單獨計算學費本身是不科學的,因為學費只是前期支付成本,你的生活成本還沒有計算,學習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等,一般上面的技術要學好大多數都在6-7個左右,就按照六個月計算,生活成本只計算最低住宿和個人吃飯,一線城市差不多乙個月住宿800元,吃飯1500,下來差不多需要2300乙個月加上雜項需要一萬五到兩萬左右,二線城市住宿400,吃飯900,差不多1300加上雜項乙個月需要七八千到一萬左右,個人有個性差異,只是說大概。

網上學習因為大概率在家不在計算。

畢業後工資範圍在5000左右,工作1年以後,在8000-10000左右,具體薪資看個人工作以後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的結果。

19樓:熱門音樂

每個地方不一樣,像一二線城市在7—8k,三四線城市在4-5k,it行業關鍵是得不斷地學習,這樣才能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學費太多 工資太少 不值

20樓:網友

那初中後考個電工本,幹三年,跳個槽當個班長5000 幹三年在跳個槽8000當作業長 以後 弄個主管什麼的也不錯。

21樓:網友

現在確實存在著上學學費太貴,畢業以後還要自己找工作,且工資太低的問題。認為不值得是有道理的。

但是,個人改變不了社會。上學唸書可能還有一有點希望,不上學唸書一點希望也沒有(這裡指的是老百姓、不包括大款後代和官後代)

一年花多少,包括學費,就業工資?

22樓:網友

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問得詳細一點呢?不好啊。

學西餐貴嗎?以後工資多少?

23樓: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

學習西餐的學費就要看你選擇的專業。

就西餐這塊,專業是有很多的。

每個專業的學費都是不同的。

還有就是每個專業根據不同的學生。

學習時間也是不同的,具體的收費,還是要看你選擇的專業。

有時間就到學校來詳細問下老師就知道了。

就業後的工資也是看你的情況,有的人學習得好,就業後的工資不會低。

有的人學不好,工資會偏低一點點。所以學習西餐具體的工資、學費你還是到學校詳細的問下老師。

24樓:南京歐公尺奇西點學校

看你的個人資歷和工作經驗。如果是從專業的西點學校西餐專業畢業,起薪一般比較高,五千至八千。

再實習一兩年,一萬多這樣子。

25樓:廚師小可愛

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習年制等,都會導致學費的不同。例如我院還會有相應的學費減免、助學金、獎學金等。

所以建議直接去官網查詢,或者來校詢問專業諮詢老師。

26樓:安徽新東方烹飪學院

學習西餐看個人經濟能力情況來,如果想成為專業的西餐廚師,比如西餐總廚,西餐大廚需要進行學年制的學習,畢業後直接推薦到的大的企業工作,年薪十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都很正常。

最後還得看自己是否願意學,往這方面的方向走,工作後,學費這點錢已經不算什麼了。

27樓:智念昳

看你學到什麼程度 一般來說也就5000塊。

28樓:鄭州新東方烹飪學校

學西餐貴不貴的問題,這個學西餐的學費一般是根據你選擇的專業,學校以及學習時長等綜合因素來決定的,一般新手的話,會學習時間長一些,這樣能學得更加系統全面,可以到校實地考察一下。以後的工資多少?其實工資問題的話,完全不用擔心,只要你學有所成,就一定會高薪就業,加油,希望能幫到你。

瀋陽的手機資費怎麼就這麼貴呢

白水無痕 瀋陽的資費當然要比大慶貴一些了,但是隻要你按照你的消費結構買一張合適的卡,也不算是太貴了。你是否能告訴我,你打 多還是發簡訊多呢?如果發簡訊多,每個月大概多少條,給聯通的多還是給移動的多。如果打 多,每個月大概能打多少分鐘,接聽多還是主叫多,給移動打得多還是給聯通打得多,白天 多還是晚上 ...

為什麼中國人光是養孩子就這麼累,為什麼中國人光是養乙個孩子就這麼累

你敢問 沒人敢回答,絕對查你水表。這個問題有個前提,就是你得有 xuan票,你投票的時候質問議員,誰幫你解決你就選誰。我以前經常跟孩子說 成績有問題,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46266 直到我家孩子從倒數考進了前三 ...

清華大學emba學費是多少翱貴嗎

20017年招收的新生 不含藝術類新生 學費標準為每人每年5000元,計算機軟體專業前兩年學費與其他專業相同,後兩年的學費標準為13000元 學年,住宿費標準詳見 入學須知 我校各專業新生 不含藝術類新生 統一收費,不招自費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即藝術類 新生2007年學費標準為 藝術史論專業每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