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其二)和夜雨寄北有哪些異同

2025-02-04 06:45:34 字數 3761 閱讀 5021

1樓:網友

不一樣呀比如寒梅著花未和到鄉翻似爛柯人。

夜雨寄北這首詩寫了哪兩種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2樓:吃瓜小能手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辯局滑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說: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

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迴環跳躍。「何當」為設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或寫給友人).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乙個特定的環境:

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境作了較攜臘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這樣乙個氣氛:

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乙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淒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心情感也洶湧難平。那麼,「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的池水?

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境,但絕不單單是環境,字裡行間流露著乙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成了一種藝術境界。

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前景的話,那麼後兩句則是虛寫未來情。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想來表現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

乙個是動態「共剪」,乙個是語態「卻話」.「共剪西窗燭」,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乙個「共」字極寫了親暱之情態。而「何當」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

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嚮往的,至於何時重回溫柔鄉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這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又是多麼無奈的事情。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乙個「情」字,表達非常臘納含蓄。

夜雨寄北的古詩詞答案 著急啊!

3樓:風隨影動

夜雨寄北。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釋】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韻義】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評析】

4樓:網友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

古詩(夜雨寄北)描述了什麼

5樓:哥是神經病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察薯虧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寄北:

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敗神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2]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手譽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2]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麼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可譯為「一起」。[2]

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2]

卻話:回頭說,追述。

夜雨寄北中的詩人表達了什麼感情

6樓:正版陳力利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親人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簡單的來說,就是懷念之情。

望樓主採納。

7樓: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夜雨寄北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8樓:網友

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談論的是巴山夜雨之時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巴山夜雨中對幸福的遙望,表現了詩人對於歸期的嚮往。表現了對將來的欣慰,又加劇了眼前歸期未有期的痛苦。深深包含了詩人此時此地回顧一生的哀愁,隱含著對於現實的憤懣與絕望。

君問歸期未有期」,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的而又富於生活實感的畫面,調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裡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而在李商隱這裡,就是與愛妻共剪西窗燭時,依偎一起遙望巴山夜雨。在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的時候,他實際上還是在「此時」遙望「彼時」的幸福,因為巴山夜雨還沒有從現實的背景轉化成回憶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時想象著、憧憬著自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以那樣的方式,幸福地遙望此時。但即使只是一種對幸福的遙望,也已經讓詩人沉浸在某種幸福之中了。

夜色中的巴山、池塘裡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層詩意的美麗。

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

9樓:可愛咪咪

這首詩選自《李義山詩集》。作者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人。唐代詩人。

25歲時中了進士,因受到黨爭的牽連,屢遭排斥,沒有擔任過重要官職,一生窮愁潦倒。他的詩多表現個人窮愁潦倒的生活、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對愛情的追求。但他開創了詩歌上新的風格、新的流派,在藝術技巧上他對我國的古典詩歌有所發展和豐富。

這首詩是李商隱留滯巴蜀時寄懷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說是寫給友人的。

10樓: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想和妻子團聚的心情。

夜雨寄北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11樓:侃民生看社會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

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這首詩質樸、自然,同樣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

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

陶淵明《雜詩》其二的思想感情,陶淵明的《雜詩其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陶淵明是一位田園詩人,其所作的雜詩 表現了他歸隱田園的志趣,也體現出了他熱愛自然的情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散發出他獨特的人魅力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和汙的高尚品。陶淵明的 雜詩其二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東晉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

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雜詩十二首其二的翻譯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公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席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乙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

《夜雨寄北》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之情,抒發了詩人期盼團圓 共敘舊情的美好心願。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情感 夜雨寄北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於親人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 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 或友人 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