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山魈木客
歌訣百科上就有,關於它的釋義,你可以在百科上查相關名詞。
中藥四百味歌訣是什麼?
2樓:齊工大趙日天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衛。
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託瘡生肌,氣虛莫少。
白朮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溼,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滲溼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赤芍酸寒,能瀉能補,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溼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添。
天門甘寒,能治肺癰,消痰止嗽,喘氣有功。
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瀉。
黃苓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溼熱皆可。
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溼熱,下血堪任。
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溫熱甚逐。
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痛,解肌立妥。
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煩,溼熱皆可。
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
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
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公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公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味苦,療咽腫。
痛,載藥上公升,開胸利壅。
紫蘇葉苦,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灑。
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羌活微溫,祛風除溼,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獨活辛苦,頸項難舒,兩足溼痺,諸風能除。
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白芷辛溫,陽陰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藁本氣溫,除頭顓頂,寒溼可祛,風邪可屏。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的內容簡介
3樓:仔愛鬼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第6版)是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第6版)是學習中藥的啟蒙讀物,它以四言韻語文體,介紹了400味常用中藥的性味、功能、主治。內容簡明扼要,讀之朗朗上口,便於誦讀記憶。
中醫與氣功有什麼關係?中醫的氣,與氣功的氣,有何區別?
氣最早的 是以道教修行的道士而來,遠古時期,科技不發達,解剖的概念也不可能在那個年代出現,而那個年代的人也比今天的我們更接近於原始,也更接近於自然所定義的 人 事實上科技發展的現在,作為 人 這一物種,我們已經喪失了太多的感知,遺漏了太多的知覺,本該屬於自然物種的人類的功能。上古時期 暫且這樣說吧 ...
中醫的五味是指藥物的哪些最基本味道
一 辛 1 作用 能散 能行 能發散 行氣 活血作用。2不良反應 辛味藥多大能耗氣傷陰。二 甘 1 作用 能補助 能緩 能和 有補虛 和中 緩急 調和藥品性等作用。2 不良作用 膩膈礙胃,令人中滿。三 酸 作用 能收 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不良反應 酸味藥大多能收斂邪氣。四 苦 1 作用 能洩 能燥...
中醫與西醫區別的幾種說法,中醫和西醫的聯絡和區別
老巫婆你送後 1 看病方式不同 中醫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 西醫主專要是通屬過醫療儀器裝置和實驗室得出 2 開的藥不同 中醫主要是開草藥,煎水服用,或者是通過鍼灸 西醫開藥都是開藥片或者口服劑等,西藥即為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3 起源不同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