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露歷史驛站
諸葛亮在27年的政治生涯中,有過兩次他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的失誤諸葛亮的第一大失誤是派關雲長扼守華容道。曹操赤壁大敗,被蜀吳兩軍圍追堵截,走投無路。諸葛亮神機妙算,料定曹操必走華容小道,在此佈下強兵,滅曹操如甕中提鱉。
事前,諸葛亮已想到曹操有恩於關雲長,更素知關雲長重恩講義,是否令關雲長鎮守這至關大局的緊要隘口,他疑慮重重。
應該說他的疑慮是明智的,是大智慧的表現,也是他忠於職守的具體體現。但這智慧、操守,竟被關雲長一句不用他是何意的不滿責問而放棄,他礙於關雲長是劉備兄弟的面子,竟置大局而不顧,丟棄自已的神機妙算和疑慮,草率派關雲長扼守華容道。雖然相互立了軍令狀,不過為推卸自己的責任找錯口而已。
不出諸葛亮所料,關雲長為恩義違犯軍令,放走曹操。事後雖欲對雲長軍法從事料劉備不會不顧結義之盟。諸葛亮對此失誤,未曾自責,這一天大的錯誤就如此不了了之。
真是「放開金鎖走蛟龍」,在此就埋下了魏必滅蜀的隱患。
諸葛亮的第二大失誤是派馬謖守街亭。諸葛亮出祁山,乘司馬懿被革職魏國無軍師之機,連獲大勝。不料曹睿詔司馬懿官復原職,司馬懿更有將功感恩之意,以孟達謀反為由,一舉攻下新城,孟達被殺。
新城淪陷,街亭危在旦夕。諸葛亮深知街亭雖小,但屬蜀國咽喉之路。司馬懿出關,必奪街亭,若街亭失守危及蜀大軍存亡,派誰鎮守街亭事關大局。
馬謖請戰,諸葛亮曾想到先帝託孤之時的告誡:「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卻出於兩人私交甚密,視同兄弟,意氣地派馬謖鎮守街亭。
街亭果然失守,諸葛亮深悔不已,雖揮淚斬了馬謖,自己也向後主申奏,自貶丞相之職。但大錯已鑄,蜀國已傷元氣諸葛亮這兩大失誤,不是他智慧和指揮能力的問題,這兩大失誤都是他性格弱點的暴露。
2樓:百科全書
比如,有人說,蜀漢集團後期人才短缺、人才匱乏,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無奈局面,就怪諸葛亮。
怎麼怪諸葛亮?
他們說諸葛亮專橫獨斷,嚴重地抑制了人才的發展。他們用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馬謖等人的結局來說諸葛亮心胸狹窄、權綱獨斷、忌才妒才,看不慣的人大力打壓,斬盡殺絕。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是軍事奇才嗎?有的人說是奇才,有人說是蠢才,
3樓:何享君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是人們爭論最多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本用不著爭論,在《辭海》、《大英百科全書》等權威辭書裡,提到三國時代的大「家」就只有兩人:一是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或詩人),另乙個就是諸葛亮——政治家、軍事家。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爭論呢?這是因為,顛覆歷史已經成了當今歷史學家及其愛好者的特徵——許多歷史人物已經被評了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顛覆歷史,不和傳統的歷史評價唱反調,如何能一鳴驚人,如何能引人矚目。所以,過去說不好的歷史人物,我一定要為他找一些好處(比如對隋煬帝、對秦檜、對李鴻章);過去說好的歷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點毛病出來(比如對岳飛、對諸葛亮)。
於是,歷史學界也不是清水衙門了,歷史學家們也照樣可以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只是,歷史真的可以隨意顛覆來顛覆去嗎?
首先,作為軍事理論家,諸葛亮的軍事著述之多,在三國時期無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傳運》、《軍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將苑》中「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這幾句話,已為歷代軍事指揮人員(包括其他行業有識領導)奉為座右銘;
其次,諸葛亮還是三國時代最出色的軍事發明家。他推演確定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當時軍隊後勤供給最先進的運輸工具;他「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遠端**,他的這些發明創造同樣是當時無人匹敵的。
4樓:網友
你要看你怎麼理解的了,三國只是**,80%是不確定的更可能是假的,史詩也有過三國的你可以看看,諸葛亮只能算謀士,神不神就只有那時候的人清楚了。
作為三國最有名的謀士,諸葛亮有哪些失誤的時候?
5樓:高中陳老師
諸葛亮最大的失誤就是讓關羽去守荊州,還有就是諸葛亮的領導力是非常差的,不是乙個很好的領導者,只是乙個很好的員工。
我們都知道蜀國最後敗落的開始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是誰派關羽去守荊州呢?是諸葛亮。諸葛亮那麼會看人,會看事,他難道會看不出了關羽這個人比較高傲,是很難守好荊州的。
可是關羽真的就去守荊州了,還把荊州弄丟了,自己的性命也弄丟了,導致了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天天喝酒鞭打士兵,讓士兵把張飛殺死了;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任何人的勸阻,隻身前往東吳打仗,最後以失敗告終,只好逃亡白帝城,劉備也在白帝城病逝。
張飛和劉備的死,都是因為關羽,關羽的死是因為丟了荊州,如果荊州不是關羽守,是其他的大將,那麼這個結果應該不會那麼慘的,這個應該是諸葛亮最大的乙個失誤了。
諸葛亮的失誤還有乙個,就是沒有把自己當作乙個領導者,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導致自己手下開始匱乏大將,缺少有能力的人才,手下都是一些能力比較弱的人,是很難擔當重任的。
這也導致了蜀漢後期的人才缺乏,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見當時的蜀軍中是多麼的缺乏人才。嚴重缺乏人才導致蜀軍多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也是導致了蜀國最後沒落的原因。
諸葛亮是很聰明但是他在這一方面卻沒有看透,沒有看清楚,讓自己做了乙個累死的領導者,沒有做乙個讓員工和領導彼此成長的好領導。
6樓:樂航網路
個人覺得諸葛亮的失誤,軍師思維還有隆中分兵。並且諸葛亮是乙個很好的員工,他的領導能力不強,不能做乙個很好的領導。
諸葛亮坐鎮後方,出謀劃策,做軍師是可以的,但是他指揮軍隊,進行軍事大戰,並非他所擅長的。以前劉備在世的時候,他坐鎮後方,給劉備出謀劃策。而指揮排程的事情都是交給劉備來進行的。
軍事上講究互進互退,相互接應,這樣才能發揮重大軍事作用。然而荊州於益州相隔千里,兩者之間很難有配合,再加上蜀漢兵力本來就少,分兩線作戰,如果一旦出現問題是很難協調的,畢竟雙方的位置距離太遠了。後來諸葛亮也沒有調整,才導致後面的失敗。
諸葛亮作為三軍統帥來說,對自己手下的將領有所瞭解,知道他們的所擅長本領,並且進行合理的安排。荊州就是如此,讓關羽去收荊州,導致後來一系列的事情發生。關羽這個人性情高傲,對調令陽奉陰違,導致守荊州失敗,自己的性命也丟了。
後來張飛報仇心切,每天醉酒鞭打士兵,最終也死在了自己士兵手上。後來劉備給關羽報仇,不聽勸阻到東吳打仗征戰,最後大敗逃回白帝城,最後鬱鬱寡歡,病死在了白帝城。
以至於在後來北伐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從坐鎮後方的軍師,變成了統帥,統領全軍,還是在使用軍師的思路就行行軍打扎,導致戰爭失敗。後來諸葛亮行軍打仗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坐帳軍中。以至於後期蜀漢無大將,手下缺乏有能力的大將,缺少有能力的人才。
手下都是能力較弱的人,沒有難當重任的人。
7樓:徐木槿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在劉備進攻西川的時候,選錯了將軍。
8樓:冷野格
他雖然確實很有實力,但是他當初在選大將的時候,確實判斷錯了。
9樓:魏佳敏
比如說在劉備進攻西川的時候,選錯了將軍,不過人無完人,沒有誰一輩子都不出錯的。
10樓:應元槐
雖然說是第一謀士,但是他也不是神仙,所以只會推算,而不是百分之百會贏。
11樓:今天明天
諸葛亮雖然是三國的謀士, 但是他也不是萬能的吧也有他不會的事。
12樓:不是很酷呀
在用人方面,他用錯了大將,在劉備進攻西川的時候,選錯了人。
13樓:你的喬碧蘿
馬還有失蹄的時候呢。更何況人呢。軍事上有過失誤。用錯了將。
14樓:網友
我認為諸葛亮在有一部劇裡失誤最大的就是沒有想到他的七星續命燈會滅掉,要我說的話諸葛亮雖說是三國中有名的謀士,但是他也不是萬能的,也會有做不好的事情。
先說的是軍事謀劃上的失誤,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讓非常多的人稱讚。隆中對》提出「待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兩路出擊」,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是兩地相隔千里,分兵失去優勢,排程沒有時效性,看起來美好,卻不會有結果。後來的三分兵力,說的是關羽的獨立北征,劉備的東征孫吳,諸葛亮的北伐中原。
還有就是用錯了大將,在劉備進攻西川的時候,讓諸葛亮入川,諸葛亮最後卻讓關羽守在荊州,這是最大的錯誤。諸葛亮用人看性格,講手段,可惜對關羽卻百般的看好,甚至沒有任何原則,關羽的驕傲,導致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不能執行,最後丟了荊州,關羽也被東吳殺害。
還有就是主將不能臨陣排程相對於丟了街亭,資治通鑑有本書裡說過: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老將魏延、吳懿等人去打先鋒。而以謖督諸軍軍前,與張一起戰鬥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合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
諸葛亮一生謀略確實出色,但也是有判斷失誤的時候,為何他名聲這麼驚人?
15樓:職場解惑七七
諸葛亮一生謀略確實出色,但也是有判斷失誤的時候,之所以他名聲這麼驚人,是因為他的足智多謀帶來了很多的勝仗。
16樓:修惜靈
諸葛亮一生謀略確實出色,但是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為何他的名聲這麼驚人,因為諸葛亮他的神機妙算,他還能觀天象之地理,讓曹操聞風喪膽,讓三國裡面很多大將聽到他的名號,都會心驚膽戰。
17樓:來自刁汊湖熱心的無尾熊
諸葛亮確實厲害,謀略出眾,這是不用質疑。他名聲驚人是後人看了三國後評價的,三國演義有好多都是虛構的,沒有根據原史寫。
18樓:網友
在中國有一門學問叫《周易》八卦。諸葛亮之所以那麼出色。只是因為他把中國高深的學問參透。他最擅長擺陣,還喜歡錦囊妙計。
19樓:網友
諸葛亮是政治家天文學家和軍事家,幾大戰役都顯現出他的聰明才智。
20樓:網友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誤,都會有失誤,這很正常。雖然他有一些失誤,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的智慧和成就!
21樓:網友
這是古代的名人諸葛亮,諸葛亮,特別聰明,有智慧。
22樓:儲存
這是**寫出來的,可以去看看三國志。
23樓:網友
確實謀略超人且膽量亦有,隨主劉備輔助有功。
曹操十分惜才,為什麼沒把諸葛亮請來?
24樓:執筆
我們現在是站在上帝視角,知道了諸葛亮是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不可多得人才,可是如果我們站在三國那個亂世,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預知未來知道諸葛亮就是真的人才呢?我們無法知道,曹操也無法知道,所以曹操沒有把諸葛亮請來。
不說以前,就說現在,乙個市長需要乙個選拔乙個能力非常出色的人才來幫忙處理政事,他應該怎麼選,難道就只聽別人說幾句,什麼「此人乃臥龍,得之可得天下。」就真的相信了嗎?換成是你,你自己摸摸良心你真的會信嗎?
選拔人才是有乙個程式的,還有很多是內部推薦的,就說諸葛亮,他也是他的好友們推薦的啊,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因為劉備非常信任徐庶,於是劉備相信了徐庶的話。
但這並不表明,他選諸葛亮就一定是成功的。別的不說,就說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很聰明對不對,可是你看諸葛亮特別喜歡的馬謖,馬謖的實力是怎麼樣的呢?大意失街亭,上來就丟了街亭,順便丟了命。
諸葛亮夠厲害了吧,可是他也看不到未來,無法知道這個所謂的人才,到底是不是真的人才,或者到底適不適合治理天下,適不適合打仗。
因為知易行難,你知道了一件事,並不代表你就能做得到,我們因為現在知道了諸葛亮是真的人才,但假如真的讓我們處於曹操的地位,我們也不一定就能讓諸葛亮為我們效命,更何況曹操沒有上帝視角,他並不知道諸葛亮原來那麼厲害。
所以這些事情,也就事後討論討論可能性,其實是發生不了的。
為什麼諸葛亮死了,他最後也不放過魏延
因為諸葛亮覺得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日後必反,所以一定要除去他。可能是因為諸葛亮覺得魏延有問題,所以才會死也沒有放過魏延。因為他對魏延並不放心,認為他遲早會背叛蜀漢的。我感覺還是因為他們倆當時的關係,所以會導致這樣。諸葛亮臨死前給了魏延三條路,為什麼魏延都不走 三國演義 裡的諸葛亮,為什麼就是不用...
諸葛亮自己也知道打不過曹魏,為啥還要堅持北伐?
雖然知道自己就算是北伐也打不過曹操,但是卻依然堅持北伐,這是因為蜀漢後期沒有了精兵良將可以使用,如果是不採取任何措施,只能等著蜀漢的滅亡,但是如果一直堅持北伐的話,說不定還能贏得一絲生機,還有可能消耗一點曹魏的勢力,這樣蜀漢存在的時間才能夠長一點,所以諸葛亮就算是知道沒有北伐的勝算,但還是一直致力於...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 神,妙,是指高明。機,算,是指計謀。是形容乙個人有著高妙的計謀。你說的話應選自三國演義裡周瑜說的 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他神機妙算的地方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還有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陣,七擒孟獲,赤壁之戰,還有很多很多的,你也可以去網上搜一下呀,呵呵呵。在周雨請他過去討論對策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