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大中城市約60萬丁克家庭,他們為何不要孩子?

2025-02-06 02:45:19 字數 5878 閱讀 3971

1樓:李佳楠那男

主要是因為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不要孩子的話會減輕一大部分的壓力。而且也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點。

2樓:大超說教育

因為他們不想被孩子束縛自由,而且他們覺得有了孩子也養不起。

3樓:周**強強

因為像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自由,不想因為乙個孩子去幹涉他們的生活,打亂他們的計劃。現在也有許多年輕人工作壓力很大,生活條件不怎麼好覺得給不了孩子想要,還有的家庭根本沒時間去養乙個孩子。

4樓:行樂樂樂行

是因為他們覺得生了孩子之後的壓力是比較大的,而且也覺得孩子並不是感情的維繫。

中國有多少家庭是丁克的?

5樓:網友

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

根據零點調查公司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社會調查,目前中國的大中城市已出現60萬個自願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調查的人認為「丁克家庭」將會增多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後必然出現的現象,背後反映的是中國人價值觀的變遷。

6樓:天藍藍

據瞭解,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全國還沒有具體數字統計。

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的夫妻。夫妻「雙收入、無子女」。依據夫妻雙方個體差異,丁克家庭分主動自覺型和被動消極型。

前者指夫妻雙方有生育能力,但自願不育的家庭;後者指夫妻一方或雙方不具有生育能力而造成沒有子女的家庭。

7樓:網友

1.為什麼現在中國的丁克家庭越來越多?

1)社會環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已經不在是那個依靠打獵為生的人類,這就意味著人們不需生更多人口來新增勞動力,以此維持家族的穩定發展。而近年來,社會醫療養老體系也逐漸在完善,人們慢慢地不再擔心將來「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問題出現。

2)思想意識。

丁克家庭多出現在年輕一代身上,比如80後,90後。這類群體通常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的想法一般都比較前衛,開放的思想,開闊的思維視角讓他們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和做法,他們勇於接受新事物,勇於創新和挑戰,勇於對傳統世俗偏見說「不」。

3)經濟條件。

目前,中國人口有增無減,與此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高的物價、房價,這讓許多人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可能沒錢養,於是乾脆不生算了,否則生了沒錢買奶粉、買尿不溼,悲劇。雖然無兒無女讓人同情,但是如果確實沒有那個條件撫養小孩,不生總比生出來不管不問要強。

而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能更強調生活品質,他們喜歡沒有孩子的束縛,喜歡沒有孩子的獨處時。

8樓:陽光

古語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傳統觀念中,結婚生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在現代都市中,越來越多的夫妻主動放棄生孩子,被稱為「丁克」家庭。

據瞭解,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全國還沒有具體數字統計。

9樓:幸晨濰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不想要孩子的很多,大多數都是父母催著要孩子。結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婦,北京家庭佔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全國還沒有具體數字統計。

10樓:帳號已登出

對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婦自願不要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丁克家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以前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在調查中,六成多的人同意「夫妻可以不生育孩子」。

這些被調查者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大多數只是「局外人」。

11樓:最愛你的海

如果只是暫時性不生孩子的話應該有一部分人吧,而且不想生的原因都是沒條件比較多,有條件而不生真是少之又少,畢竟中國家庭傳統觀念十分強,結了婚就要生孩子,自願不生不代表沒有壓力可以不生,所以有很多人都是在親人的壓力下才生孩子。

12樓:把吳鉤看遍

應該不是特多,畢竟中國人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3樓:帳號已登出

這個不好算 因為這個又不是跟戶口那樣 我去登記一下說我想成為丁克 然後有記錄 接著有人閒著無聊去統計的。

況且丁克還有分一般跟鐵丁的。

有的跟只是暫時不想 被稱為丁克。

有的人是一輩子不行 沒商量的 被稱為鐵丁。

不過因為中國傳統的思想 傳宗接代 就算孩子要 父母多少會在意的。

14樓:夏目錢喵

目前還比較少,隨著生育成本的增加,會越來越多。

15樓:網友

沒有條件不結婚的應該比結婚的多,結婚的生孩子的應該是大多數。

16樓:魏忠賢呀馬哈

丁克族(英語:dink)是乙個1950年代起源於歐美、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亞洲的生活型態名詞,由英文dink音譯而來,亦翻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原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簡寫,也就是代表了「雙薪水、無子女」的家庭。

中文名稱。丁克。

外文名稱。double income no kids縮寫。dink

定義。雙職業,能生但選擇不生育。

首要標準。具有生育能力。

17樓:在白水洞插花的公尺蘭草

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很少的。

18樓:網友

丁克家庭對社會發展沒有什麼好處,沒有孩子的家庭是個家嗎?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

19樓:一啊生呀生

丁克族好嗎?沒有孩子的家庭那叫家嗎?孩子是祖國的未來。

20樓:帳號已登出

根據資料分析城市丁克會比農村多一點點。

21樓:網友

不知道,俺周圍就有4對。還有不少剩女。

22樓:網友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二孩出生數量有所上公升,但一孩出生數量大幅減少。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其中一孩724萬人,佔比43%,比2016年減少了249萬人。

二孩883萬人,佔比,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這意味著80後90後生育願望趨弱,而70後二孩生育願望雖一次性釋放,未來二孩數量也可能會減少。一孩的生育主體是80後、 90後,一孩比例下降說明中國新生代的生育願望趨弱,同時這一類育齡婦女人口數也在大幅度下降。

這意味著在目前的人口政策下,中國人口出生基本上不具備可持續性,未來中國的出生人口還將繼續快速下降。目前二胎增加主要是等待生育第二胎的70後、80後夫婦在政策改變後馬上利用了該政策,2016年出生人數 突然上公升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可能會集中在二孩政策放開後的兩三年,此後這類生育行為將逐漸減少。因此,未來二孩數量有可能大幅度減少。

如果全面放開生育,民眾願意生嗎?針對這個疑問,2018年3月,相關**在微信***、今日頭條、微博發起調研,萬人參與生育意願投票。

的意願生育水平大致等於左右的實際生育水平,生育形勢非常不樂觀。生育意願與生育行為存在鴻溝,且意願生育水平高於實際生育水平的幅度隨著年齡變小而逐漸變大。根據中國社科院人口學者王廣州等2016年的研究,意願生育水平與終身生育水平有的差距。

所以的意願生育水平對應著左右的實際生育水平,這與中國當前的總和生育率基本持平,與的適宜生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3樓:最愛永遠

之前看到統計說全國有60萬丁克家庭。我覺得不可能只有這麼少。中國的無子女家庭,應該都算是丁克家庭——實質上是吧。

24樓:網友

不好說多少視個人情況而定。

25樓:原因

據中國人口資料統計調查。

丁克人數如下。

1985年3000人,1989年4500,1990年7500人,1991年11000人。

1992年15000人。

1993年22000人。

1994年30000人。

1995年42000人。

1996年61000人。

1997年73000人。

1998年84000人。

1999年91000人。

2000年110000人。

2001年130000人。

2002年160000人。

2003年280000人。

2004年380000人。

2005年510000人。

2006年600000人。

這是以前的資料,現今可想而知了。

26樓:網友

這個問題挺好,讓我算算。

丁克家庭超過60萬,你是如何看待丁克現象的?

27樓:粑粑與肉肉

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丁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經常聽別人說起,各種**上也經常見,說陌生,是自己身邊丁克並不常見,好像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中國的傳統觀念本來就是注重傳宗接代和家族傳承,所以把生兒育女看得特別重要。觀念就是個觀念,沒有對錯之分。

有些人憐憫丁克不能享受兒女承歡膝下的快樂,我反倒挺同情那種把一輩子的喜怒哀樂栓在家庭兒女身上的人的,畢竟對他們來說,家庭出意外坍塌的是整個人生。丁克固然看起來美好幸福,但是要做丁克還真的需要有一顆大心臟才可以,當然現在社會都比較寬容,每個人都有權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

男的嫌麻煩怕養育艱辛、女的怕身材走樣,不少青年夫婦婚後不要孩子,做新潮的「丁克一族」。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因為我覺得對我個人來說丁克只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所接受的生活方式。因為觀念就是個觀念,沒有對錯之分。

跟個人愛好一樣。只是互相接受不了對方的觀念,但誰都沒錯。當然,如果你不想要孩子,但並未在婚前說明,而和另乙個有做父母的意願的人結了婚,另當別論。

客觀地說丁克家族不一定就比要孩子的家庭更優越,夫妻雙方對婚姻生活的其它方面的熱愛或者對伴侶之間的重視超越了生子,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去養育孩子。

28樓:瘋子

不想讓自己為了孩子沒日沒夜的奔波,也不想讓孩子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欠父母的。

29樓:慢慢的注意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丁克家庭越多,養孩子不會成為人們的負擔,兩個人可以快樂隨意的生活。

30樓:匿名使用者

反正作為乙個生了兩個兒子的母親,以後絕對比那群不會下單的老母雞過得好。

31樓:網友

都是一群不懂得體諒別人的自私鬼。他們往往很不成熟,自己就是個孩子,怕這個怕那個的,其實俗語說,不怕不長,只怕不養。

32樓:喵le個咪

保守估計中國男同性戀超過1000萬,99%的男同性戀最後都會選擇結婚生子,結婚之後繼續搞同性戀,跟丁克這種該生不生的相比,男同性戀這種不該生育的都生了,這才是隱患。

33樓:雙龍亭山知爺爺

絕對不止60萬,椐上海調查統計丁克家庭佔了,全國有億家庭,就按4%計算至少有1千萬戶以上丁克家庭。

34樓:武夷茶葉

很多人丁克是被現實逼的。沒錢,生不起小孩,養不起小孩,教育不了小孩,所以丁克,當然也有一些想一直過二人世界的,這只是少數。

35樓:網友

這個只能說觀念變化。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

所以情況也不一樣。

36樓:網友

為自己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新生代的主流思想。

丁克家庭應運而生。不管今後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殘缺遺憾。但人們追求幸福的觀念沒錯。

丁克家庭在全國佔的比例非常小,還不足以對社會造成影響。

據統計,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高達36 7,預防近視,珍愛雙眼,注意用眼衛生,青少年要從我做起,請結合圖

2 正常人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通過晶狀體的調節作用,都能使遠近不同的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匯聚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視近物時,晶狀體的曲度大 視遠物時,晶狀體的曲度小 定時遠眺是預防近視眼的有效措施,在這由近及遠的過程中,物體離眼由近及遠,因此晶狀體的曲度由大變小,睫狀肌由收縮變為舒張 3 視覺的...

據統計超6成打工人選擇 就地過年 ,將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現象 超成打工人 就地過年 將帶來哪些影響?一有利於疫情的穩定,減少傳播途徑 二會使很多家庭沒辦法團聚,造成些許遺憾 三人員流動少,減輕了春運的負擔 四有利於年後更好的開展工作 五催生很多新的過年方式。量增大,務工人員密集。高昂的留守費讓許多人動心,就地過年,大街上也更熱鬧,多人了。超成打工人 ...

據統計,預計清明假期或有1億人次出遊,在此期間出遊該注意什麼?

自從疫情以來,很多旅遊行業都停止了營業,所以去年很多人有出行計劃的都被打破了。今年的疫情有所好轉,而且很多旅遊業也紛紛的營業了,又迎來了清明的小長假,很多人想利用這個小長假出外旅遊,看一看春天的景色,放鬆放鬆壓力,其實也是挺不錯的一種享受。據統計,今年清明假期有將近億人外出旅遊,這又將是迎來乙個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