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與原始瓷有何關係?原始瓷是何時誕生的?

2025-02-06 20:35:14 字數 4947 閱讀 7026

原始瓷的與瓷器的區別

1樓:古幣鑑定大師

原始瓷器係指用瓷土做胎,經1200℃左右高溫燒成,無吸水性或吸水性較弱,胎釉燒結,胎呈灰色,薄層不透光的瓷器,又稱原始青瓷、陶釉器等。原始瓷器是瓷器出現以前的產物,在我國瓷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始瓷器最早發現於商代中期的鄭州商代遺址和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中。

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大多數原始瓷器釉呈薑黃綠色,胎釉結合不緊,釉層易於脫落,有吸水性,擊之無清脆的鏗鏘聲,因多在弱還原焰中燒成,胎呈灰色,薄層不透光,尚不能完全符合一般所承認的瓷的定義。

2樓:帖瓊茹良疇

從陶瓷學上界定,原始瓷應該是介於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乙個時期。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陶器是20世紀後半葉在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2500年的夾粗砂紅陶。浙江也是中國較早製造陶器的地區。

迄今發現浙江最早的製陶實物,距今約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遺址。這些陶器的特徵是火候低、陶色不純、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製陶技術相當原始。

中國古代史籍中多有關於製陶的記載。《太平御覽》卷78引《逸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

史記·五帝本紀》裡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神農為何人?神農即神農氏,也即炎帝,是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太陽神。

傳說炎帝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

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蕭山區博物館對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復原器近150餘件,器物形態及其組合迥異於餘姚河姆渡、羅家角等附近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化遺存,可明確為乙個新的、獨立的考古學文化型別。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發現了盛有煎煮過的草藥,印證了史前「神農嘗百草」的美麗傳說。

起初,作為實用器的陶器,豐富了人們生活的內涵,改變了生活習慣,提高了生活質量。之後,陶器走向了實用和審美的結合,陶器由樸實、素雅變得華麗而富有文化、精神內涵,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昇華。人類對美的追求確立了人類的價值規範。

原始瓷在文明時代開始的商朝已經出現,從它的釉料使用和胎體結構看,比陶器是進了一步。這種進步,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的探索和發現。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進步都是經歷了漫長的積澱,一代一代的疊加,豐富了深度和厚度。

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類也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實驗。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說:

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燒造,當為南方長江下游地區的發明……後來在長江下游地區逐漸改善,終於在漢末出現了瓷器,成為中國文明的特點之一。」

原始瓷是何時誕生的?

3樓:網友

陶器的產生是世界性的,這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出,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都有史前的陶器遺存。而瓷器卻是中國所獨有的發明,作為早期形態的原始瓷產生於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而較為成熟的瓷器則產生於東漢時期。唐宋以後,我國瓷器開始大量遠銷國外,至此工藝也隨之外傳,中國瓷器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原始瓷五連壺。

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要經歷乙個從原始到成熟的過程,當然瓷器也是這樣。在其產生之初,必然帶有初創時期的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所以不能用成熟瓷器的標準去衡量它,但它已經基本具備了瓷器的條件,在本質上與陶器已經產生明顯區別,所以稱之為「原始瓷器」。

戰國原始瓷 龍梁壺。

原始瓷器現在多認為其產生於商朝中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中原地區生產的硬質白陶與南方地區燒製的印紋硬陶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原料的選擇和加工處理,並且提高了燒製的溫度,在器物的表面增添釉料,從而創造出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所施釉料,多為高鈣石灰釉,其內含有大約2%的鐵元素,在還原氣氛中燒製,最後多呈現出青綠色。有的時候因為窯內的氣氛不穩定,也或者是因為釉料的成分發生了變化,燒製出的器物也有黃綠色或者青灰色的。但是這幾種顏色中,只有青綠色是原始瓷器誕生時的「本來面目」,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優勢將原始瓷器也稱之為原始青瓷。

4樓:小木魚柔柔

原始瓷器是在製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瓷器的原始階段製品。一種用含鐵量在2%左右的粘土成型,經過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溫燒成的青釉製品。

這類器物在五十年代前尚未被人們認識。一度曾有「釉陶」、「青釉器」等不同名稱。現國內外陶瓷界多數人已同意用「原始瓷器」命名,但也有少數人仍沿用「釉陶」,國外亦有稱為炻器的。

器物大多是尊、罍、簋、壺、匜、盂、豆、罐、鼎、杯等盛器,至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一部分鐘、錞於等仿青銅禮器。

但願你是指的這個。

伊尹有何著作

5樓:匿名使用者

尚書序》說伊尹寫有豎段《伊訓》、《湯誓》、高臘《鹹有一德》

太甲餘念譽》等著作。

中國的原始瓷源於什麼時代?真正意義的瓷器產生於什麼年代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瓷器的發明年代及發源地,多年來一直是中外陶瓷學術界爭論的問題,有的從考古學角度進行探索,有的用現代科學對古陶瓷及燒造工藝進行研究,都存在不夠全面之弊,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全國古窯址的深入調查和多片古陶瓷片的化驗證實,綜合研究了陶瓷考古、陶瓷工藝、陶瓷科學,得到了以下結論: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瓷器是青瓷,青瓷又是從釉陶發展過來的;我國由陶向瓷的演變過程在漢代完成,真正的青瓷瓷器起源於1800年前的東漢;浙江是青瓷的發源地,最早燒製成功的青瓷產地是浙江省的上虞市小仙壇和帳子山一帶。

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源於陶器,而精於陶,遠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已製造和使用陶器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實現了從陶器到瓷器的進化。但是,關於瓷器的發明年代及發源地,一直是中外陶瓷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就瓷器起源地區而言,有人認為源於北方,依據是鄭州商代遺址出土過一件帶釉的灰白色尊;一種意見認為源於南方,依據是南方出土的幾何印紋硬陶,認為這種硬陶是瓷器的祖先。在南方起源地上又有兩說,一說是江西景德鎮;一說是浙江紹興或溫州。

就瓷器起源年代而言,一說是誕生在1600年前的晉代,依據是晉代出現「瓷」字,並出現有關瓷器顏色的描寫和瓷器產地的記載;一說是在1300年前的唐代,認為唐代越窯青瓷是瓷器,悠悠歷史,千古之謎,因此揭開中國瓷器起源之謎,是本研究的宗旨和主要內容。

7樓:大帥談收藏

專家認為成熟瓷器產生東漢,原始瓷器產生於何時,考古給我們答案。

請問原始瓷器是在中國歷史上哪個時期出現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瓷器 是在製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河南鄭州等地商代遺址,發現很多帶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屬聲。1980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屬距今4000餘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

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斷定我國支援在商代中期就已發明了瓷器。當時的青釉瓷生產以長江中下游較為發達,釉色多呈青黃,在氧化焰中燒成。中原地區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綠,在還原焰中燒成。

這些原始瓷以高嶺土作胎,燒製溫度高達1100~1200度,表層在高溫下燒成與胎體結合很牢的玻璃釉質,胎質堅硬細膩,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屬聲。因工藝原始,故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甕、缽等。

原始青瓷、瓷器和青花瓷有什麼不同?急急急!

9樓:網友

原始青瓷是從商周時期發展來的,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內,器內施釉的很少。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10樓:網友

是燕山的吧,幾班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對呀,4班,你呢?燕山的?幾班?

原始瓷與漢代綠釉瓷器有區別嗎?

12樓:嬴火燚

漢綠釉屬於原始瓷,他們是傳承關係,漢綠釉起源於原始瓷原始瓷目前學術界基本一致的觀點認為,距今3500年左右商代的高溫青釉器物應該是瓷器。它們胎體堅硬,火侯高,不吸水或基本不吸水,物理效能更接近於瓷器,只是原料處理欠精,燒結程度稍差,故可稱為原始瓷。

原始瓷製坯的原料多數不做處理,胎質較粗,製作時通常採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輔助手工捏或者輪制,器形不規整,胎體厚薄不勻,器物內外施有薄釉,釉色有青、青黃、青綠、黃綠、綠褐、茶黃等;常見的紋飾有方格紋、籃紋、葉脈紋、鋸齒紋、弦紋、席紋、圓圈紋以及繩紋,與同期印紋硬陶的裝飾風格極為類似。原始瓷的胎骨比陶器細膩堅硬,叩之有金石之聲,釉色比陶光亮,施在器表和口沿部分。到了東漢時期,原始瓷逐漸被成熟的青瓷取代,由此我國開始出現了現在人們所說的瓷器,這時的瓷器採用瓷石或高嶺土作胎體坯料,用1180℃以上的溫度燒成,胎體施釉,釉胎結合緊密。

綠釉瓷綠釉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則呈綠色。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於銅綠釉。 我國在漢代就已用銅作著色劑燒鉛綠釉,宋時瓷器上的綠釉已較普遍。

但是,在明代孔雀綠燒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如高溫綠釉中的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中的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等。

孔雀綠亦稱「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淺二種;深者色蔥翠,釉內有細碎片紋,而且襯有醬白釉底,釉色鮮明豔麗;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綠。若將孔雀綠敷蓋於青花上,則青花色調變黑,頗有宋代磁州窯孔雀綠黑花的效果。

原始瓷與漢代綠釉瓷器有區別嗎,漢代綠釉陶值錢嗎

漢綠釉屬於原始瓷,他們是傳承關係,漢綠釉起源於原始瓷原始瓷目前學術界基本一致的觀點認為,距今3500年左右商代的高溫青釉器物應該是瓷器。它們胎體堅硬,火侯高,不吸水或基本不吸水,物理效能更接近於瓷器,只是原料處理欠精,燒結程度稍差,故可稱為原始瓷。原始瓷製坯的原料多數不做處理,胎質較粗,製作時通常採...

河姆渡的原始農耕與半坡的原始農耕文化有什麼異同

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 居住的房屋以及種植的作物不同 導致半坡與河姆渡原始農耕文明的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主要由氣候條件所決定,河姆渡位於長江流域,半坡位於黃河流域。半坡文回明的特徵 答 1 半坡文明 中發現了粟的種植痕跡,中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2 半坡文明處於母系氏族時期,是我國最完...

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有何區別,分界的標準是什麼

原始證據是指從直接 與案件出的第一手證明材料.如犯罪現場遺留的內物品,痕跡等 容.而傳來證據是經過轉手傳抄等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如各種物證的複製品,證人轉述從別人聽到的情況等.傳來證據由原始證據派生而來,其證明力小於原始證據,但是多個傳來證據的發現可以聯絡起來從而發現原始證據.所以兩者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