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成語典故

2025-02-07 09:35:26 字數 1243 閱讀 2419

1樓:網友

老馬識途: 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圖窮匕見: 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紙上談兵 :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 句子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圍魏救趙 :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管鮑之交: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東施效顰 :效:仿效;顰:同矉,蹙眉。原比喻不根據具體條件,盲目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現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

一鼓作氣 :「鼓」,敲戰鼓;「作」振作;一,「第一次」。指戰鬥剛開始時士氣最旺盛,現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

2樓:摩兲輪丶煈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大全

1.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 出處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 釋義 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用法 作謂語 賓語 指憑空捏造 結構 主謂式 相近詞 造謠生事 信口雌黃 捕風捉影 反義詞 確鑿無疑 鐵證如山 事出有因 押韻詞 眠花臥柳 齊大非耦 十字街...

有關歷史典故的成語,關於歷史典故中有人物的成語要十個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鵰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臥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1 聲名狼藉 釋義 聲名 名譽。狼藉 雜亂不堪。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 史記 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 蒙毅兄弟。朝中有乙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有一次,趙高因為 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