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不孝有三除了無後另外兩個是什麼?

2025-02-11 22:05:10 字數 2004 閱讀 8995

1樓:三味史怪

每個人都有父母,為人子女者都應該有孝順父母的意識,烏鴉尚且反哺,人也應該懂得感恩父母。孝順父母的傳統深深地刻在中華民族的心裡,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孝順」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衡量標準。

在科舉考試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選拔人才的標準就有「是否孝順」這一項,很多人才都是因為在當地因為孝順出名了,而後被推薦做官。孝順誠然很重要,但是愚孝也並不可取。怎樣是不孝順呢?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又是什麼呢?

第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之後,親緣關係也就隨之出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講究血脈親緣,不論是王侯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知道親人的重要性。王侯貴族的官銜俸祿等都是世襲傳承的,而老百姓也是以族群為伍。

親緣關係不僅是一群人同乙個姓氏,他們還榮辱與共,共同進退。在很多時候,假如乙個族群出現危險或者危機的時候,他們顧及的是整個家族的利益,個人利益是讓步於集體利益的。所以,如果乙個人不尊重長輩,不愛護幼小,甚至將自己的親人陷入不義的境地,就會被認為是「不孝順」,甚至是淪落到眾叛親離的地步。

第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古代社會,階級流動性比較小,一般出身農民的人的兒子女兒也會是農民,出身高貴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父母親等人而「天生」尊貴。他們沒有什麼途徑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代代相傳。古代能夠掙到錢的工作也同樣是很少的,比如農民可以種地賣東西,不過官府的苛捐雜稅他們並負擔不起。

但是,這種情況因為科舉制度的出現而改變了。之前**招攬人才一般是通過「舉孝廉」或者是通過類似「九品中正制」一樣的制度根據家世來選拔人才,有了科舉制度之後,不論是世家大族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通過考試來改變命運。並且,如果科舉成功上榜,謀得一官半職便可以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可以說是非常體面、光耀祖宗的。

但是,如果不努力讀書,不追求上進,反而自甘貧賤、拖累父母,這也是不孝順。

除此之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並不是說沒有生下兒子繼承家業等意思,意思是晚輩沒有盡到對長輩應盡的義務。中華民族歷史中儒家教育佔據正統地位,儒家教育注重培養人的品德、德行,孝道更是被視為重要追求。

即使不從傳統教育的角度出發,單單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每個人也不應該忘記。感恩父母、長輩,孝順父母、長輩是我們每乙個人都應該牢記於心的,我們也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我們的孝心。

2樓:一紙荒誕

不孝有三,另外兩個指的是為了貪圖富貴取義逢迎,導致自己的親屬進入不利的局面,還有就是不能夠積極上進的努力,使自己的家庭仍然貧窮。

3樓:向最可愛的人敬禮

另外兩個是指:第乙個是阿諛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一味順從,父母有錯不提醒。第二個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意思是家庭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當官來養父母。

4樓:三棵樹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意思是指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而沒有子嗣非常嚴重,這裡的3是指多的意思。

5樓:你到底敢不敢

我覺得另外兩個應該指的就是不孝順父母,兄弟有愛,沒有上進心,過得渾渾噩噩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三不孝分別指什麼?

6樓:新手行天下

不孝有三」所指如下。

一不孝: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

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

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

7樓:馬特雷波迷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臘笑」。但孟子只講明瞭「無後為大」。

東漢的趙歧對「三孝」做了註釋。他說「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子女指純一味順從父母的意思,見父母犯了過錯而不去勸說,從而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父母年事已高家境貧寒,子女若不謀求仕途出路以供奉父母的話,便是唯局咐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傳承後代,以至於斷了家族的傳承,是第三種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是啥

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東西是非常多的,現在我們的一些思想和觀念都還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從古代到現代都流傳的一句俗語,大家肯定都聽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這句話最初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孟子的著作中,原句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這句話最早的意思和我們現在理解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是什麼?第二個不孝指的是沒有好好地贍養父母。第三種便是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1.不孝有三,無前途大。這句話出自孟子 離婁,全文是這樣的 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 不孝有三種,最大的責任就是不負子孫後代的責任。...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bai不孝,第一種du是一為順從父母之zhi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 dao提醒勸回說,使他們陷於不答 義 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