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宇文蘭依薏苡
歡愉,興未盡,忘情,焦灼,天真。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2樓:笑的舞姿
樂而忘返 迷失歸途 奮力向前。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表達什麼?原文及賞析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哪些青春故事總會被愉快回憶?應該有悠然自在的玩樂,縱橫輕狂的閒談,笑靨如花的眷侶,放縱不羈的闖蕩……當然,還會有一些不知所措的小冒失。
這種時候往往發生在歡快時光之後,比如詞中人這樣,剛剛結束了一次醉酒泛舟,興奮還未完全散去,儘管自己說興盡了,但手腳卻還沉浸在歡快的慣性中,一下子難以切換到冷靜的歸家狀態,於是便在荷花蕩中迷路了。這顯然是年輕人不穩重的表現,而接下來更是屬於年輕的反應螞兆,酒雖然已經虛坦醒了,但卻始終不知所措,只是著急地喊著怎麼辦怎麼辦,把沙洲上的鷗鷺驚得四散飛起,也沒想到要先悶譽租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此刻的困局。
年輕就是如此,連莽撞冒失都那麼可愛。記憶中的場景總是一片鮮豔的色彩,無論何時都充滿浪漫氣息。多年之後的再次回想,應當會露出一絲尷尬的微笑吧。
李清照詞《如夢令》中,「常記溪亭日暮」的下一句是什麼?
4樓:哲哥聊歷史
李清照詞《如夢令》中,「常記溪亭日暮」的下一句是什麼?
正確答案:沉醉不知歸路。
如夢令》宋凱鋒代]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盯唯晌不知歸路。山鉛。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深刻的寓意是什麼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公升的 花庵 詞選 中題為 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遊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乙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 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
根據李清照的如夢令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當時的情境
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遊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她遊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豔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盪起雙槳,往前劃去。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麼...
聽診器的變化中這一歷史指的是什麼
七纖 1816年的一天,巴黎醫學院教授雷奈克在檢查一位患心臟病的年輕婦女時,由於病人太胖和羞怯,將耳朵靠近她的胸部,也聽不到心跳聲.機智的雷奈克突然想起聲音經過空中管道時會增大,於是他用一張紙捲成管狀,一端放在病人心臟部位,然後傾聽紙管的另一端.事後他回憶說 當時既驚詫,又喜悅,我聽見心跳聲,而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