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貝勒巴圖魯
在春秋戰國時,只有士以上的階層的人才有字型大小,古人的字型大小是漢代以後方始流行,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型大小的,普通勞動群眾一般都沒有,一般具有一定身份和功名後,如考中秀才等,才開始用字型大小來交往,字型大小的作用主要是社交的需要,平輩之間且比較親密互相稱字,一般對長輩或有一定名望的人都稱號,以示尊重。舉個例吧,劉備三顧茅廬時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就是稱號,此後則稱做孔明先生,則是稱字。古人的字是個性化的展示,而號則是身份和地位的禮儀展示。
從光緒年間停止科舉考試之後,字型大小的社交作用逐漸下降,上流社會還在使用,也是一種附庸風雅的行為,普通階層基本不用,解放之後字型大小就更加的不用了,字型大小起出來是給別人稱呼自己用的,你如果想要起個字型大小,完全可以,只要是別人認可就行,即使不能廣泛應用,也完全可以自我欣賞,自我勉勵嘛。
2樓:豐臣秀波
正如樓上所說,古人的名和字一般是父母祖輩取的,而號則是自己加的,或者別人贈的,是自己對人生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理想以及對自己的未來的期許。不過有些號也用來彰顯人物個性,情懷。 名與字是有關係、關聯的。
有的是意義上的聯絡,有的是意義上的相輔,有的是意義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
例如:名與字取自古書:曹操字孟德,「德」與「操」出自《荀子》「夫是之謂德操」一句。
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瑾」「瑜」都是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就有「瑾瑜匿瑕,國君含垢。」一句。
名與字意義相近的: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都有光線充足的意思,張遼字文遠,遼和遠有遙遠的意思。
名與字意義相輔的:劉備字玄德,備為有,玄德是高深、幽潛的德性,備有玄德,以字補充名。
名與字意義相反的:劉禪字公嗣,禪位與嗣位,一退讓一繼承。
還有古人會在字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序,另外在字前面加子字、公、文、士等字都很普遍。古代男子在字前面加子、士及公,表示對男子的尊稱,另外在字前面加文字,是希望能謙遜、有文才等。
3樓:網友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
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巖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溫陵居士——李 贄(明文學家);
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
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
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
4樓:林獨行
字是父母取的。號是自己起的或別人贈的。
現代人如果想要就自己取吧。
古代中國人起名字有什麼說道嗎?
5樓:新勝知識小屋
姓氏:在古代中國,起名字的第一步通常是選擇乙個姓氏,姓氏的選擇通常會考慮到祖先、家族、地域、行業等因素。
字:除了姓氏以外,古代中國人還通常會為自己起乙個字,字是乙個人的特殊稱呼,可以反映乙個人的性格、品德、志向等。通常字的選擇是基於個人的喜好、文化修養以及社會地位等因素。
命名原則:在起名字的過程中,古代中國人通常會遵循一些命名原則,如取名要有意義,要符合五行、八字、生肖等吉祥的因素,要尊重父母和長輩的意願,避免使用忌諱的字詞等等。
命名方式:古代中國人命名的方式非常多樣,如取自經典、歷史、傳說中的名字、取自自然界中的物品、動植物等等,有的還會採用起首、續字、折衷、反音、轉換等方法進行取名。
總之,在古代中國,起名字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需要考慮到許多因素,以期取得乙個吉祥、有意義的名字,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幸福。
6樓:紅苕藥
沒有什麼說道。姓是祖宗留下來的。按照族譜吧!大部分家庭是這樣子的。所以。
古代人名有哪些?
7樓:小青青聊民生
1、西施
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苧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扶蘇
扶蘇,秦始皇長子。秦始皇剛剛統一天下後,便實行了焚書坑儒。扶蘇覺得天下初定,百姓還未安定,反對秦始皇這一做法。當時秦始皇正在氣頭上,把扶蘇派到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3、東方朔
東方朔,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後,廣徵能人。東方朔知道後,上書自薦。
由於才華出眾,官至任常侍郎、太中大夫。東方朔性格詼諧,一直陪伴漢武帝左右,常直言勸諫漢武帝。最後善終。
4、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雖是私生子,卻才華出眾,十六歲時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多次跟隨舅舅衛青出使河西、漠北,大破匈奴。
只可惜天妒忌英才,23歲就病死了。他死後,漢武帝非常悲傷,為紀念他的戰功,給他修建了形似祈連山的大型墓冢。
5、高漸離
高漸離,戰國末燕人,荊軻最好的朋友。荊軻去刺殺秦王時,高漸離和太子丹送荊軻到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刺秦失敗後,秦王吞併天下,立號為皇帝,通輯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
中國人古代如何識天象中國人古代如何識天象相關書籍有哪些
古代中華民族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乙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乙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古人們為了認識星象 研究天體,很...
古代中國人都怎麼說話的?
古代中國人怎麼說話,其實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的語文課本就知道了。詩詞歌賦這些表達形式我們暫時不說,現代我們使用的就是完全的白話,這是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中帶給我們的,更完全的使用白話文。再往前說,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四大名著之類的白話文 就是我們可以大致的看懂,但是在一些字詞和語句的使...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信仰請問古代的中國人有沒有信仰
中國人的信仰是很古老與堅定的。最初的時候是信鬼神及報應文化,然後是祖先信仰及對長輩的孝順文化。但現在這些已經沒有了,信的只有權力與財富。為什麼說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信仰?現在的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因為具統計,世界來沒源 信仰的人都在中國。外國人幾乎都有信 仰。據說有信仰的人好像有1億!因為以前中國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