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是以蒸汽動力和水力為主要動力**的產業騰飛,如鋼鐵,紡織,麵粉加工等產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叫電力革命,電力在工業中的普遍應用成為其主要特徵。美國之所以在電力革命中佔據上風,是因為美國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勞動人口素質好,國家資源豐富,海外市場廣大等),更重要的是,美國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負擔,也就是沒有裝置的淘汰和舊利益集團的干擾。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就完成了其工業化,舊產業勢力對其國家政策有重要的影響。資本的逐利性致使其不願意淘汰舊裝置更新先進技術(因為即使依靠舊裝置,也在能針對殖民地的掠奪性不平等**中獲得暴利)。
德國工業化大約完成於普法戰爭前後,正是電力革命如火如荼的開展時期,故也佔據了後發優勢。
2樓:鬱郁乎文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德國美國走在了前面。英國沒有抓住這次革命的機會,就落後了。
3樓:
19世紀中期,德國還未完成統一,並不是乙個完全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普魯士為實力最強。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獲得了大量自由勞動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這一時期英國實力並未落後於美、德兩國,還是最強的。
對比18世紀末的英國和中國,反思中國衰落的原因?
4樓:匿名使用者
世紀中國科學停滯不前,和當時的政治狀況是有必然的聯絡的。在當時,中國實行的是閉關政策。對於當時其他歐美國家不屑一顧,既不聽從當時的先進科學,也不開放國門對外**。
導致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不完善。加速了中華帝國的衰落。
再看當時國際,美國可謂是「新興之秀」,在政治經濟方面同中國相比要完善的多。
美國社會,從剛一誕生,就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資本主義社會,就是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因此,美國的政治狀況也在向這方面發展。為了發展經濟,美國的治國政策也隨之改變。
早在獨立戰爭以前,美國只是英國的13個州殖民地。通過1775-1781年獨立戰爭才建立了美國。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採取共和制。
在經濟上,被北方以資本主義工商業為主,中部以農業為主,南方則是以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為主。政治、經濟明瞭,對於當時來說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而同時期的中國則不然,首先是關閉國門,拒絕眼前的經濟發展機會。其次,當時中國仍是封建制國家。是那種皇帝說一,**不二,以皇室為中心的渾沌**,對經濟發展不管不顧。
再看當時的英國,也是乙個自由資本主義制國家,但對經濟發展的處理方針與中國截然不同。
首先,英國對**的控制十分簡單,只要不危害國家,國家給**絕對的自由。英國的國家風氣是自由、民主、平等。其次,英國大量發展殖民地的政策,保證了資源的豐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同時期的中國與之差以千里。當時的中國隊經濟**的控制相當嚴重,以至於快到了禁止經濟對外**的地步了。其次,當時的中國是絕對的等級制度,對於出身不同的人,絕對沒有相同的權利,充分體現了不民主、不自由、不平等這三方面,與當時英國有著去大的反差。
世紀的法國處於共和國時期,在當時,法國的經濟並不是十分繁榮。但當時的法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教育家、作家、文學家、哲學家為推動當時法國精神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加速了政治的發展。
世紀的中國與歐美各國的差異十分巨大,導致了當時中華帝國的迅速衰落。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乙個國家的興旺與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有著必然的聯絡。
只有政治制度清明,經濟制度健全才能發展成真正的「日不落王國」。
19世紀末美德英法四國實力對不對反差說明什麼
5樓:
分析**材料中英、法、德、美四國實力的對比,可知19世紀末,美德科技領先,工業總產值增長迅速,居世界前兩位,而英國和法國工業產量則處於比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對較少.這反映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後起的國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殖民地;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的愈演愈烈,出現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德國在19世紀中後期迅速崛起的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德意志統一了現在德國全境,發展了軍事實力。
7樓:匿名使用者
① 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統一事業的完成,掃除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礙。
德國統一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德國經濟的發展。
19世紀後期在鎮壓工人運動的同時,推行福利化的社會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對外推行穩健的「均勢外交」政策,為德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8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德國擁有大量的人才,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都是展現了自己強大的一面。 1.他們對英法的仇恨讓他們不斷的努力,而且他們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相關人才,勞動者素質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個原因是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後仍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2.二戰後的西歐國家大都接受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3.二戰後的德國推行政治改革,清除了法西斯殘餘勢力,社會秩序穩定。 4.
同時國內實行非軍事化,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5.**採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結合的經濟政策。
6.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9樓:匿名使用者
首相俾斯麥的鐵血政策。
19世紀晚期美國,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10樓:斷夢
美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西部領土的開發,為美國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原料和更為廣大的國內市場;源源而來的歐亞移民,不僅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充足的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必要的技術和經驗;內戰後的美國政治相對穩定,大量歐洲資本湧入等。
德國:國家統一的完成,開闢了統一的國內市場;普法戰爭後法國50億法郎的賠款,為德國增加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得自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的礦藏,為工業發展補充了重要的資源;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更易於採用新技術和新裝置等。
你知道19世紀40年代分別指出英國和美國,德國實行**政策和原因?
11樓:love鬼的咕嚕
19 世紀40 年代,英國開始實行自由**政策,大幅度降低了關稅。同時與法國等國家簽署了減免版關稅權的雙邊協議。
原因:英國是最早實行自由**政策的國家,它最先完成產業革命,是19世紀最強大的工業國家,1850年其工業產量佔世界30%。同時英國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國,版圖佔地球陸地面積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積超過本土10倍。
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商品銷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購自全世界。這就決定英國必須衝破國內保護**的限制,積極推行自由**政策。
美國、德國:**保護主義政策。
原因:如果降低關稅 讓自己的企業 與英國公司 自由** 只會造成國內生產力萎縮 產業格局受困 因此 美國、德國不主張自由**。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您、
十九世紀後期英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3樓:木清悠
從19世紀50年代群眾性、政治性的憲章運動退出歷史舞臺算起,至19世紀末,英國政治性的工人運動迅速衰落,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其原因何在?本文試作解答。
一首先,這是由於英國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的經濟特徵造成的。19世紀末期是英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從70年代起,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雖然受到猛烈衝擊,但在80年代末期以前,英國的世界工業霸權地位依然保持著。
到了90年代,英國的工業霸權再也保不住了,但它還掌握世界殖民霸權,佔有世界廣大的市場,保持著世界**、銀行資本和海軍、商船的優勢。
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法國 德國幾大著名大規模戰役(起碼
滑鐵盧之戰 凡爾登戰役 諾曼底登陸 阿登戰役 柏林之戰 是戰爭還是戰役?普法戰爭 色當戰役 一戰 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二戰 法蘭西會戰。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法國與德國之間有過哪幾次大規模的戰爭? 主要的戰爭大概有四場。1 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普法戰爭。這時期的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
19世紀英倫風英國貴族電影,19世紀英倫風英國貴族電影 100
1,成為簡奧斯丁 就是寫傲慢於偏見的作者的一生的愛情故事 2,理智與情感 也是簡奧斯丁的作品,是近代的,而且絕對值得一看 3,純真年代 愛情片的魅力對我還是很大的 認真地讀完了 電影看了2遍 覺得演員選得到位,演得到位 剋制與思念自有其美麗動人之處,未被成就的愛情更能成為記憶中永恆的完美 4,戴珍珠...
英國和美國在19世紀打過仗麼
19世紀初,英美兩國戰爭 十九世紀的英國是處於什麼狀態的 有點像22世紀的中國,差不多的 這是bai乙個茅屋和宮殿並存,並且 du都大量建造起來的時zhi代。dao應該說維多利亞內時期的上流社會生容活更為精緻而富足,底層勞動者的生活必需品的獲得比農業社會要容易,至少不會餓死,這一點比起同時期還停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