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

2025-03-13 08:15:21 字數 1128 閱讀 9341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聯絡在一起,而形成新儒學思想體系。新儒學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天人感應」,他認為人君受命於天,進行統治,應當「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無道,天就會降下來災異來譴責和威懾,所以人君必須遵循天道,實行仁政。 「天人感應」和「大一統」的學說,適應了漢武帝大一統事業的需要,使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從此,儒學在政治上佔據了統治地位,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慧梁帆的主流地位,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儒家思想的新發展——宋明理學。

漢代儒學雖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使前雹儒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在與佛教、道教的相互辯駁中相互滲透渣攜。儒學從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內容,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成為新興的儒學——理學。

兩宋之際,二程和朱熹逐漸確立了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體現在社會上就是儒家的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天與人以「理」為原則,「天理」的核心是「仁」。明朝中期,王陽明在南宋陸九淵的基礎上把「理學」發展到「心學」的新階段。

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理學從哲學方面發展了儒學,為封建等級制度製造理論根據,因此成為官方哲學。理學是宋明時期儒學的主流,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和手段。

如何評價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地位和作用?

3樓:鄧新宇

作為從漢代武帝開始成為的封建社會正統思想。並在宋代發展為理學。

作用:鞏固封建地。

專主階級的階級統治。形成屬中華民族文明體系,凝聚民族力。但由於封建社會的政治影響和儒家本身的缺點,不思加以改造所以禁錮人民的思想。

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是在哪個時候?

4樓:網友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

5樓:網友

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論述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禮法結合過程

一 中國傳統法律儒家化的過程 一 引禮入法 所謂 禮 是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旨在維護宗法血緣關係和等級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則和言行規範的總稱。用 禮法 二字來描述儒家傳統思想與中國傳統法律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謂是點睛之語。禮與法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構成了中華法系最本質的特徵,並形成了特有的中華法律文化。...

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想體系以()為核心。A 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

我國自漢武帝 獨尊儒術 後,歷代帝王為穩固統治,均採取儒家思想。故選a 是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國古代在董仲舒 獨尊儒術 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之一,與其它諸子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

儒家思想,在怎樣的社會氛圍下實行比較合適呢?

儒家思想放在一些發展中的社會氛圍之下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儒家講究的就是禮儀道德,提高居民素質,這樣才能夠促進大環境的發展。儒家思想講究的是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包含了比較濃重的儒家思想,非常適合當下的國情。儒家思想說的是以德服人,以禮待人,對人要有耐心,有愛心,不能有暴力。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