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獨特的讀書方法

2025-03-15 19:00:09 字數 5359 閱讀 7047

1樓:匿名使用者

頭懸樑,錐刺股。

鑿壁偷光。

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

2樓:麻花可以吃

諸葛亮,觀其大略;

陶淵明,不求甚解;

蘇軾:定向專。

一、反覆整取。

3樓:晨習夜讀

解密:古人們是怎麼讀書的呢?古人提出的讀書十二法你值得擁有!

4樓:白狐

朱熹主張背書,然後沒事的時候反芻,這樣既能深入理解,又可以運用的時候得心應手~

古人讀書的方法

5樓:浙江張小飛

1、董遇:「三餘」讀書法。

漢代的著名學者董遇提倡利用「三餘」時間讀書。他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

意思是說,冬天,沒有什麼農活,這是一年之中的空餘時間;夜間,天黑不能出去活動,這是一天之中的空餘時間;雨天,不能下地勞作,這也是可利用的空餘時間。

2、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這裡的「八面」,是指書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將研究物件分為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後各個擊破。

3、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的。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約5萬多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

4、陳善:「入書出書」讀書法。

南宋人陳善著有一部《捫蝨新話》,他在書中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所以入,終當所以出。

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讀書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讀懂吃透,掌握書中的內容實質;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始讀書時要求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

5、張溥:「七焚」讀書法。

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並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讀書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裡默讀。

第二步,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

第三步,朗讀後將抄寫的文章立即投進火爐裡燒掉。燒完之後,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這樣反覆地進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直至徹底理解、背熟為止。

6樓:網友

古人讀書的方法,懸樑刺股,鑿壁偷光等。

7樓:不懂先生

大部分名人的讀書方法,都屬於快速閱讀,具體到個人還有一些具體的小技巧。我自己讀書一般也是用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

我練習快速閱讀用的是《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練習是比較簡單有效的,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

在閱讀過程中必須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首先,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蹟、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蹟、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8樓:guo郭紅飛

「三餘」讀書法蘭式英語單詞特訓和聽力。

9樓:塞菲琴玟玉

沒啥技巧,就是苦讀,頭懸樑、錐刺股。

10樓:酆蓉魯雲淡

唐代顏真卿《勸學》有詩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

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年輕時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奮學習,到年老白頭的時候那就太遲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年輕要早起勤讀,這也是我們的讀書之道。

宋人朱熹讀書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說: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他還說過:「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這些讀書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們在讀書學習中經常運用的。宋朝陸九淵讀書有詩曰:「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讀書切戒爭匆忙、慌張,要細心體會、琢磨,反覆品讀。讀書的同時,要認真地思索。

這樣的讀書法,會讓我們有所得,有所獲。

一意求之」讀書法,是蘇軾推出的。蘇軾認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這種「一意求之」讀書法的最大特點是「求一」,抓住一點。即閱讀經典的著作,每讀一遍,只需要圍繞一箇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乙個問題。讀書做學問,為了避免精力分散,一意求之,這種定向閱讀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古人讀書的條件很差,沒有現在讀書的環境,但古人卻勤奮好學,珍惜每一寸光陰。西漢大學問家匡衡鑿壁偷光,晉代車胤囊螢映雪,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也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值得我們稱道。

經典文字,意味深長,會讓人百讀不厭。宋朝蘇軾對讀書有這樣的理解:「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對書中的文字,只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瞭解和體會。百回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百讀不厭的讀書方法,讓我們對書有了更深的學習,有了「百讀」,對書中的學問自然會透徹明白,便會提高自我的思考性和領悟力。

11樓:宿竹范姜芮麗

「讀」「書」兩種。

讀」深化文字連貫性,**內涵,達到「見此句,便知頭尾。」

書」以筆成文,進一步增強文章內涵瞭解,「見其文,便知其事。」

12樓:檢言尉遲月明

由於古代需要熟讀四書五經,基本都要記住,所以需要大聲朗讀。

中國歷史上文人成就頗多,他們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讀書方法?

13樓:職場奶思

古代流傳著很多關於古人學習的方法,比如:鑿壁偷光、懸樑刺股、聞雞起舞、韋編三絕、囊螢夜讀、手不釋卷、牛角掛書、目不窺園、程門立雪、不恥下問等等。古人學習的條件不好,沒有明亮的燈光,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

所以給我們留下很多關於學習 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乙個故事是鑿壁偷光。以前有乙個人,名字叫做匡衡,匡衡的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但是他從小就很好學。雖然匡衡家裡窮,但是他的鄰居家裡條件不錯,匡衡就想了乙個辦法,他在牆上鑿了乙個洞,鄰居家的光亮透過牆洞照到匡衡家裡,匡衡就靠著這一縷燈光讀書。

鄉里有乙個非常富有的人家,雖然不識字,家裡卻有很多書。匡衡就到這戶人家去幫忙做工,但是不要工資,匡衡只要看遍這戶人家的書籍。最後匡衡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二個故事是聞雞起舞。晉朝時期,有乙個叫祖逖的人,他和自己的朋友很有理想,為了讓自己每天能多練習,他們每天一聽到雞叫,就穿上衣服開始練習武功。

第三個故事是囊螢夜讀。晉朝有乙個人叫做車胤,他也是從小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只要到了夏天,他就去抓很多螢火蟲,把螢火蟲裝進乙個透光的袋子,用螢火蟲的光照著讀書。

第四個故事是程門立雪。宋朝有個叫楊時的人,他去拜訪老師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雪,剛好老師又在睡覺。楊時就在門外一直等著老師醒來。

古人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還能努力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14樓:有夢想的夢中人

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這些肯定是不適合我們的,現在只要你想學,想讀書,就能給你提供最好的條件。我感覺古代人讀書人最好的讀書方法就是勤奮,不但有枕上馬上廁上之說,還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妙論。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有時間就看,每天都積累一點,時間長了肯定也會有一點成就。

15樓:網友

中國歷史上文人成就很多,他們的讀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就是要用心去學,掌握學習要領,你也會成功的。

16樓:純情女孩

不求甚解的陶淵明,八面受敵的蘇軾,入書出書的陳善,哪一種是最有用的讀書方法?我告訴你:

陶淵明的不求甚解是「大意瞭然」,不在一本書裡求解一切,存疑再博覽群書以求恍然大悟;蘇軾的八面受敵,是對一部經典著作要反覆研讀,盡求精髓;陳善的入書出書,實際上是告訴人們要活讀書,而不能死讀書。既要讀書認真鑽研,消化吸收書中營養,又要將書本知識為我所用。

綜上所述,哪種讀書法都不可偏廢。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使用方法和讀書一樣都不可把一種方法用於一切場景和一切時間。在對的時間地點用對的方法讀書——這就是結論!

17樓:職場解惑七七

中國歷史上文人成就頗多,通過很多歷史典故可以學習他們的讀書方法,比如說懸樑刺骨,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等等。

18樓:牧海昌

我看過,關於孟子的文章,是這樣的,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專心讀書,把孟子帶到一處,非常宣鬧的集市旁學習,就是考驗他在這種環境下,是否專心致致的學習,這就是一位偉大母親的,何苦用心,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呢。

19樓:暴之槐

多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終曰所思,不如須臾所學。

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0樓:薔聞鑲

如老子、孔孑、莊子等,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刻苦學習,埋頭苦幹,而且持之以恆,他們發奮讀書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的。

21樓:陸玉麗

讀書方法有很多,方法的適用性也因人而異,這個不好生搬硬套的吧?

22樓:紅苕藥

牛角掛書比較有用。要不就是聞雞起舞什麼的。

23樓:網友

秉燭夜讀,奉行聖賢之道,頭懇梁的學習精神。

24樓:貓貓有乙隻貓咪

沒有最有用,只有最適合,這個必須看個人。

哪些古人有哪些讀書方法

25樓:晨習夜讀

解密:古人們是怎麼讀書的呢?古人提出的讀書十二法你值得擁有!

古代人讀書方法有哪些

26樓:網友

解密:古人們是怎麼讀書的呢?古人提出的讀書十二法你值得擁有!

27樓:胡

古代人讀書方法有:誦、錄、校、疑、入味、「大其心」而「使自得」。

28樓:無花和尚娜

古人讀書方法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有鑿壁借光和懸樑刺股。

中國古代鐘錶排名,中國古代兵器排名。

圭 讀作gu 日晷 沙漏 火計時 燭光計時 圭 讀作gu 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 一般高八尺 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日晷 讀作gu 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

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中國古代墓葬的方式?

獨特的墓葬形式 中國墓葬的形式很多。一般來說,人死後用棺材殮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這屬於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數民族有一些奇特的喪葬形式。比如說 巴人懸棺 葬。藏族的人死後,依經濟和社會地位不同,採用 水葬 火葬 土葬或塔葬等形式。普通人都採用 塔葬只對高僧,是將大師們的法體經過防腐處理放入塔內或將骨灰...

中國古代文論選讀,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和中國古代文論選讀一樣嗎

古人關於文學的看法抄 包括文學本原論 文與道 文體論 文學風格論 文學創作論 文學發展觀 文學鑑賞和文學批評觀等方面。將上述思想用中國文學批評史來指稱,似乎不妥。文學批評只是文藝學的乙個分支,它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以作品為中心,以一切具體的文學現象為物件的解釋評價活動。文學批評史似應主要評述古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