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崇禎二年物咐(1629年)10月,後金軍 號稱10餘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突破明薊鎮中路的喜峰口、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
接下來的路線是:
1、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攻破周圍的帆螞雀良鄉、固安、香河等城。
2、與明軍戰於京師廣渠門、德勝門外以及盧溝橋。
年初,東進連克數城,分別是灤州(今河北灤縣)、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今屬河北),主力返回瀋陽。
己巳之變又稱後金攻明京畿之戰,為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至1630年(明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正月,為後金汗皇太極率軍突襲北京劫掠的戰役。
此次戰役,京畿、京東地區遭到後金軍的大肆擄掠。佔領永平的後金貝勒阿敏撤退時,進行屠城。總之,後金軍隊殃及的地區,生民塗炭,百業凋零。
這些都加劇了明朝的社會矛盾,加速明朝滅亡態早。
後金入關以後,明朝真的還有機會嗎
2樓:善良的逐鹿問鼎
有機會。
明朝如果能夠與大順、大西農民軍很好的聯合,不起內訌,光復漢人江山大有可能。
李定國、孫可望擁護永曆帝一度收復很多失地、在西南聲勢大振就是明證。
1629年,崇禎二年,後金從長城的喜峰口入關。長城建在陡峭的山樑上,後金是如何翻越長城的?
3樓:曲觴
喜峰口和山海關、居庸關一樣,是一座要塞,設有出入長城的城門,當年是關內外交通要道。後金奪取了喜峰口關,就能穿城而過。
為什麼清軍入主中原要走山海關,不可以走喜峰口等路?也就多一天的路
4樓:無崖子
也不是不行,但比較麻煩。
冷兵器時代,長途奔襲,行軍不方便,八旗子弟面對地形複雜,道路 交通運輸,後勤補給都是問題,而且就軍事而言,繞正面進攻,操側路,是比較危險的事情,不只是簡單一天 或者幾天的路程的問題了。
5樓:吉甘
吳三桂給他開哪個門,他就走哪個門。
喜峰口長城的介紹
6樓:小紅帽238n鷛
喜峰口長城位於潘家口水庫庫區內,因歷史久遠但從未進行人工修復儲存完好而聞名。喜峰口在河北遷西縣境內西北50多公里處,是萬里長城上的一座雄關險鎮。喜峰口長城主體已淹沒水下,水下部分牆體隱約可見,是萬里長城獨有的一處景觀。
為明清時期長城重要關口之一,也是當時蒙古烏梁海部的重要貢路,現仍是唐山地區通往承德、寬城等縣的交通要衝。明永樂年間改今名,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建關,均築城牆與萬里長城相接,營壘相望,烽墩相連,形勢雄壯。關口有明嘉靖年間所建來遠樓,今與城樓俱傾圮,僅存遺址。
喜峰口在宋、遼時稱松亭關。明永樂年間重建關門並改稱喜峰口。城關樓高4丈,樓門兩邊構築城牆並與萬里長城相連。
喜峰口自古就是交通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有「三更撫枕急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的詩句,可見其軍事地位之重要。1933年侵華日軍妄圖從喜峰口入關,抗日將領宋哲元率部迎敵。
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大軍挺進華北解放平津,也由此進關。喜峰口依山傍水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近代最著名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喜峰口戰役。
請清軍入關的人是誰?
7樓:網友
吳三桂倒是請過清軍入關。大家也都知道··
但也要知道在此之前清軍已經先後多次入關了,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次入關。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帶10萬人從喜峰口入關,攻擊了遵化、香河。
順義等地,史稱己巳之變。原因是袁崇煥殺毛文龍,使得清軍沒有了東江鎮的後顧之憂,還使得毛文龍舊部人心渙散。也可以說這次入關是袁崇煥請進來的。
崇禎七年皇太極再次帶兵入關,攻擊了大同等地。
崇禎八年多爾袞攻打五臺、忻州、河套等地。
崇禎九年阿濟格從得勝堡入關,攻打了昌平、房山、順義等地,虜得人口十餘萬。
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嶽託從青山口和牆子嶺攻入內地,一路攻擊了通州、涿州和濟南,虜得人口十餘萬而歸。
崇禎十五年,阿巴泰從牆子嶺攻入內地嗎,攻擊了薊州、青州、德州、滄州、天津衛、密雲、東昌···虜得**財寶無數,人口三十六萬。
8樓:曬太陽的懶黑貓
衝冠一怒為紅顏,李自成搶了吳三桂的妻子陳園園,吳一氣之下引清軍入關。
9樓:看風聽語
大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10樓:回憶中的影子
..李自成的乙個將軍搶了吳三桂的親戚當女人。
又搶了他的女人。
吳三桂就反了。 直接投奔了滿清。其實不止如此。
跟滿清的策反也有關。歷史的事情說不清的。
東北解放軍入關主要是哪次戰役
11樓:克羅埃西亞龍迷
都是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的戰役,都屬於平津戰役中的戰鬥部分。
1948年11月中旬,中共**軍委為防止蔣介石將平、津地區之嫡系軍隊南撤,加強其長江防線,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作戰方針,並決定提前發起平津戰役。為此,令東北野戰軍立即結束休整,夜行曉宿,隱蔽入關,首先隔斷平、津塘間國民黨軍的聯絡,將其分割包圍,然後各個殲滅;令華北第一兵團停攻太原,第三兵團撤圍歸綏,以免攻克該城後,使傅作義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令華北第三兵團茵先在平綏路中段發起攻擊,包圍張家口地區之守軍,吸引傅作義部西援然後出擊平張線,以抓住傅系,拖仲蔣系,為東北野戰軍主力前出平、津、塘、唐之間,爭取時間;並通過與傅作義進行接觸,將其穩住。中共同時指示新華社、廣播電臺多發東北部隊在東北祝捷慶功、練兵、開會及**在東北活動的訊息,造成解放軍在東北休整的假象以麻痺傅作義。
東北野戰軍主力在22日開始南下入關。主力部隊包括12個縱隊和全部特種兵共約80餘萬人。各縱隊分3路從喜峰口、冷口等處進軍關內。
**、***等也於30日,率指揮機關從瀋陽出發追趕部隊。東北野戰軍越過長城,進入關內以後,被傅作義部發覺;為了爭取時間,各縱隊全部改為白天行軍,取捷徑進山海關。傅作義部沒有料到解放軍入關這樣迅速,慌作一團。
12樓:網友
遼瀋戰役,確定東北戰局!
13樓:網友
平津戰役,和***元帥的華北野戰軍配合,共一百萬大軍,攻克了天津。
傅作義只剩下二十萬軍隊龜縮北平。
因為北平是古都,圍而不攻。傅作義打不過,跑不了(他自己能坐飛機跑,但他二十萬軍隊跑不了),就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