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這一天要幹什麼?
1樓:九州江海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在這一天中國人有著掃墓踏青的習俗。是懷念逝去親人好友表達哀思的節日。同時也有在清明前後踏青的習俗。
2樓:網友
清明節的時候是掃墓祭祖,一般就是紀念去世的人。清明小長假的時候還不算特別熱,出去踏青正好。
3樓:網友
清明節這一天要祭祀掃墓。
清明寫的是清明節的風俗習慣這一天人們要幹什麼幹什麼的習俗?
4樓:大眾女人文摘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
5樓:lorry啊
1-掃墓祭拜祖先。2-踏青3-在墓上插柳條或是盪鞦韆放風箏。
6樓:網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習俗1、掃墓祭祖,俗稱「上墳」,每到這一天,及時離家在外的遊子們一般也要回老家給自己去世的親人上墳,掃墓,表示懷念和哀悼,古代就有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表示哀悼親人之意。
2、插柳,在北方地區,每到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面都要插上柳樹的枝條,小孩子們則會編個柳條帽戴在頭上。
3、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4、踏青郊遊,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景色優美,所以我國多年來一直有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的名字是如何來的?當清明節時要幹什麼?
7樓:戚廣利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鍁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
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乙個傳統的節日。
8樓:平凡生活每一天
今天是4月4號清明節及清明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要做什麼
9樓:骨灰級小志
清明節的習俗。
1.清明節主要是紀念祖先,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裡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2.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拓展資料: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
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 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10樓:鄰家楠方姑娘
祭祖掃墓、禁火寒食、踏。
青遊樂、折柳、盪鞦韆、放風箏、蠶花會。
1、祭祖掃墓是清明節重大儀式之一,用來思念逝去的親人和祭奠血脈相承的先祖。
2、清明節原為寒食節的習俗,後因寒食與清明逐漸合二為一,而有此習俗,在中國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滅的火壇,每一年都要進行滅舊迎新的祭祀儀式,被稱作「改火」,在這段時間禁菸火,只能寒食,也是寒食節的由來。
3、踏青遊樂是清明節最受大家喜愛的一種習俗,在這個時候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約上好友,去花間品茗或是曲水流觴,自由自在的迎接春天的到來。
4、古語說「清明不插柳,紅顏變皓首」,在清明節這一天出門的男女老少,都會折柳枝插在門庭之上,或者編成環狀戴於頭上,不僅可以用來辟邪,也具有裝飾作用。
5、在元明清三代的時候,曾把清明節定為鞦韆節,也是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主要是供民眾遊樂用的。
6、古人覺得如果某乙個人生病了,或者有晦氣,可以把病況寫在風箏之上,放之高空然後將繩子剪斷,疾病和不好的東西會被風箏帶走。
7、蠶花會是蠶鄉特有的一種活動,以前在清明節期間在梧桐、烏鎮等地有這樣的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比如迎蠶神、搖快船、唱戲文等活動,這一天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清明節來歷:
晉文公為了懷念介子推命令,每年火燒綿山的三天全國近火,這幾天靜國只能吃涼的食物了,沒有熱食不給燒火嗎?後來慢慢就變成了寒食節。
因為當時的晉國文化屬於強勢文化,很快推廣到全中國,成為全中國的乙個傳統節日。清明原本是節氣,還食材,是節日,但是因為寒食節緊跟著就是清明節,後來乾脆兩者一塊過。後來兩節合二為一,清明節慢慢的就有節氣變成了專門掃墓祭祖的節日了。
怎麼算每年的清明節是哪一天?
11樓:網友
清明」交節氣的日期在公曆中比較固定,極大多數年份都在4月5日,而今年卻落在4月4日。
許多人都有個錯覺:見二十四節氣都注在曆本的夏曆部分,便以為節氣是「陰曆」。其實節氣倒是地地道道的「陽曆」,因為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實際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乙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視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交節氣時刻,所在這一天就是清明節。從上年「清明」到今歲「清明」,兩者之間的長度也相當於一迴歸年,為365天5小時49分左右(年際間稍有幾分鐘的差異),因此不存在清明的「提前」問題。
那麼今年清明節為什麼在公曆日期中提前一天?去年「清明」交節氣在4月5日12時52分,至今年「清明」全長365天5小時51分,因此落在4月4日18時43分,清明節便在4月4日了。未來3年,清明節又都是在4月5日。
清明節在公曆中的日期有這樣的規律:凡是公曆為平年(2月份28天),它在4月5日;凡遇上公曆閏年(2月份29天),則清明節一定是在4月4日。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乙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
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2008年清明節:4月4日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乙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
春分點隨地球自轉變化,地球每天的自轉並非24小時,而是23小時56分,每四年就會累計減少一天,從而影響節氣的時間,按照這個規律推,明年的清明剛好就在4月4日,所以市面上的日曆並沒有印錯。 4月4日清明2004年和2000年就曾出現過,而4月6日清明則在1939年、1935年等更早年的年份出現過。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確定的 二十四節氣 是按陰曆來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特別是農村對「清明雨」尤為重視。
清明節是怎麼來的
16樓:網友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清明節放假一天的通知怎麼寫,清明節放假一天的通知範文怎麼寫
成都兔寶 通知清明節放假一天,週三工作。謝謝合作! benyan末了 通知致 全體員工 清明節將至,現公司安排於4月5日 清明節 當天放假一天。在節假日期間,請各位做好公司防火 安全保衛等工作,大家外出時請注意安全!特此通知 行政或 部 年 月 日 通知值清明節來臨之際,公司全體員工放假一天。祝大家...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麼節
寒食節。bai 1 寒食節時間 清明節定在du寒食節兩zhi日之後,湯dao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版明節之前一日。現權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2 寒食節的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
清明節一天中那個時間燒紙好清明節什麼時候燒紙好啊?
清明燒紙有什麼講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寫照。從今天開始,就進入了為期三天的清明小長假。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到,街邊巷尾又開始飄盪縷縷青煙。清明節作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