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顥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改緩搜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核歷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約在開元二十五年秋,他獲罪被謫嶺南。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哪指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
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交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王昌齡的資料?
2樓:乾萊資訊諮詢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是**人
3樓:無名花間一壺酒
王昌齡(約697年-約757年)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出生在隴西(今甘肅省隴西縣)乙個貧寒的農家。他曾經擔豎指塵任過唐玄宗的侍從官,後來辭官歸隱,專心寫詩。他的詩歌清新脫俗,具有濃郁的山水田園情調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逗耐在餘禪唐詩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之一。
王昌齡是**人
4樓:娛樂八卦
王昌齡是河東晉陽人。
晉陽位於今日的山西省太原市,因而王昌齡是晉綏大地哺育出的一位愛國詩人。也有後人認為他是京兆長薯伍安人,祖籍位於今天的陝西西安,是矣非矣,至今尚難考證。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後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
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道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
王昌齡的文學成就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唯手櫻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指叢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王昌齡。
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王昌齡簡介王昌齡是什麼朝代的
王昌齡 690 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 七絕聖手 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 690年 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 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 京兆兩說。舊唐書 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 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人,大概是因為他在 別李浦之京 詩中說 故園今在霸陵西 又有 霸上閒居 之作...
王昌齡王昌齡的出生年月日,王昌齡的出生日期?
唐代詩人 約698 756 字少伯。京兆長安 今陝西西安 人。早年貧賤。開元十五年 727 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與李白及當時邊塞詩派 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人物過從甚密,唱酬不斷。曾到過西北邊塞。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巨集詞科,授汜水縣尉。二十七年,被貶嶺南,途經襄陽,孟浩然有詩相送 經岳陽,有詩送...
王昌齡的古詩有那些王昌齡的詩都有哪些?
卷一 變行 路難塞下曲四首 塞上曲從軍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長歌行悲哉行 古意放歌行 越女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聽彈風入松贈楊補闕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為張 亻貴 贈閻使臣 贈史昭秋山寄陳讜言 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一 宿灞上寄侍御 王與 弟 次汝中寄河南陳讚府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