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人物錄是什麼

2025-03-21 15:00:10 字數 1930 閱讀 3811

東漢末年分三國哪三國

1樓:漢匠文化

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乙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

西元190年,漢朝的**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到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西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

西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西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因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稱「東吳」。

西元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司馬昭去世後,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元280年,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徹底結束。

三國文學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

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

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古樸蒼涼的風格,著有《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讓縣自明本志令》等文。曹丕及曹植才華洋溢,曹丕著有文學評論《典論》,導致文學開始自覺發展。曹植具浪漫氣質,著有《洛神賦》等文。

建安七子與蔡琰、楊修等人關心現實,面向人生。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漢末以來的社會變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例如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東漢末年分三國是哪三國

2樓:承吉凌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東漢末年分三國的三國是指曹魏、蜀漢、東吳。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1.三國其一:曹魏。

魏國(213年5月—265年12月)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2.三國其二:蜀漢。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西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佔據主動,但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滅。

3.三國其三:東吳。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西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臺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臺灣。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東漢末年分三國」是哪首歌的歌詞

曹操歌曲原唱 林俊傑 不是英雄 不讀三國 若是英雄 怎麼能不懂寂寞 獨自走下長阪坡 月光太溫柔 曹操不唆 一心要拿荊州 用陰謀陽謀 明說暗奪的摸 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 被亂世左右 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 說不清對與錯 紛紛擾擾 千百年以後 一切又從頭 oh 不是英雄 不讀三國 若...

如果你在三國時期,從東漢末年開始你會追隨誰呢?

曹操,因為曹操是天生的領袖,就憑他那句 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可以知道他有多厲害了。我會追隨馬騰,因為西涼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況且我也特別喜歡馬超這個人。追隨曹操。因為曹操是一位很厲害的君主,有超高的智慧,有勇有謀,很厲害。公孫瓚。這個人的人品特別的好,是乙個豪爽的人。同時,他對於一些有才...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在東漢末年的什麼時候

typ部落族長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 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 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