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手蔽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前襲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
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乙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乙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畢悔州,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搞清楚作者(一般肢激為詩人)的經歷。
尤其是創作背景。 應該整體把握詩詞情感。
然後找句子中的重點餘森字。一般為比擬。
還有,借景抒歷毀襪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樂景寫哀情、直抒胸臆。
最好再把句子翻譯一遍。
3樓:匿名使用者
孤獨的雪》
一朝獨孤離愁雪,兩邊飄飄深秋葉。
要若不是寒風來,怎能見得梅花開?
春則鋒風悄悄孫叢晌葬花埋,五月飛雪飄飄然。
雪花非花花似雪,遙盼冬雪明鄭大日還。
4樓:匿名使用者
鑑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鑑賞作品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還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豎銷;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覆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技巧。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指出侷限性等。
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託物言志三類。
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係;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係;託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係,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通讀一遍後,到詩詞的餘散遊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風格),必看註釋(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詩眼常常在此),必看題幹(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注意:鑑賞詩歌煉掘野字。
鑑賞詩歌的想象。
鑑賞詩歌的線索。
鑑賞詩歌中情與景、情與物的關係。
鑑賞詩歌中的意象。
鑑賞詩歌的對比烘托手法。
好的詩句賞析
5樓:你的眼神唯美
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也可能是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求關於簫的詩詞及賞析,有關簫的詩句
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有關簫的詩句 1 簫抄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秋風辭 兩漢 劉徹譯文 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2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青玉案 元夕 宋代 辛棄疾譯文 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3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憶秦...
關於杏花詩句詩句賞析,杏花的詩句大全
杏花的詩句大全 杏花的詩句如下 一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古木陰中繫短篷 宋 志南。釋義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釋義 隻身住在小客樓上...
詩詞賞析借月抒懷的詩句有哪些寫出借月抒懷的詩句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靜夜思 2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宿建德江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山居秋瞑 4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 塞下曲 5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月下獨酌 6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古朗月行 7 深林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