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古以來江南地區都是國家稅收的重地????

2025-03-30 11:30:26 字數 3711 閱讀 8308

1樓:發哥

江南地區的大規模開發始於三國時期的圈圩築堤。三國之際,魏、吳在江、淮地區長期對峙,為解決糧秣補給問題,東吳「表令諸將增廣農田」,就近屯兵墾殖,並於湖縣(今當塗縣)設督農都尉治,對古丹陽湖區(位於蘇、皖交界處)進行軍屯,從而拉開了圈圩墾殖的序幕。

封建統治者的高度重視有力地推動了江南地區圩田的開發。封建統治者對江南地帶圩區的開發,其目的經歷了由軍事需要向發展經濟需要的轉變。東吳為解決駐軍糧秣補給而令諸將廣開屯田,遂有五路總兵丁奉、丹陽都尉嚴密圍湖圩墾之舉;東晉南朝時期,大規模的軍事屯田仍是本地區農業開發中的主要方式。

江南地區由先秦之際的「地廣人稀」 變為封建**的賦稅重地。

如今 江浙滬,珠三角 ,沿海城市。

都是國家gdp重要貢獻者,產值越高稅收顯示的就越高。正常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好,經濟發達,收益高,自然稅收多。

為什麼江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富饒文明的代名

3樓:張為臻老師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佈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佈、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兩省的太湖。

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常識地理篇。

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總是北方統一南方,答案在這裡

4樓:網友

其實古代時候,北方民族比較多一些,那裡地理形勢、經濟發展要比南方要複雜一些。正如當年趙匡胤在制定統一全國時期曾經說過「圖難與其易」的方針。這一刮花是正確的,對後來完成統一事業是很有幫助的。

十六國時期的前秦苻堅想滅掉東晉,但是丞相王猛曾再三囑咐過,北方的鮮卑、羌人才是應該對付的。當時統一中原的條件還不成熟,北方民族很多,也很複雜。這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還沒有能夠完全解決。

就是北魏、北齊、北周也是面臨這種種情況。在隋文帝即位以後,突厥問題得到很大的緩解,北方少數民族也與漢族融合在一起(從晉代以來),形成了多元的歷史文化,有著不同的習俗和飲食。南方的經濟從西晉永嘉之亂以後,大批的人民從北方遷徙到南方來,從而使得江南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的開發和發展,為後來的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

因此統一的任務是由北方來完成和實現的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

為什麼自古以來鹽都歸國家管

5樓:匿名使用者

鹽是每個人生活必須的,如果被壟斷,那就沒有價值可說了,他賣多高,你也必須要用。鹽價能影響國家經濟,甚至社會穩定。**當然要控制了。

這兩天,大多數人都能感覺到。鹽價每袋價錢都**上好幾倍,還不好買。

6樓:匿名使用者

鹽是海水生產出來的。海水是屬於我們這個地帶,地帶當然是屬於國家的咯,所以鹽也是我們國家管的。

7樓:網友

鹽是重要生活資源。在古代甚至是戰略資源。通過控制鹽能影響國家經濟。**當然要控制了。

8樓:網友

鹽就像糧食 人不吃不行 你想 假設別人吧鹽給控制了 你有錢也沒不到 你會怎麼辦?

9樓:網友

糧食當然也是國家管的了,你沒聽說過糧食局這個部門嗎?國家每年收多少糧,放多少糧都是在控制糧價呢。

10樓:網友

可能生活必須品都屬於國家管吧。

11樓:網友

1 鹽關係到全國人民生存下去的最基本要素,一定要牢牢控制在國家手裡並管理好,否則危害國家安定。 2 鹽是礦產資源,,不需要投入本錢,如果誰佔著就算誰的,那對社會也是乙個很棘手的問題。所以不許私自開鹽,這也是保護國家資源 ,另外防止有個別人從中獲得暴利。

3是要在食鹽中新增適當的碘鹽,防止地區性的碘缺乏症 ,如果是私鹽商他們未必會考慮人們的身體健康 。 4 使用廣泛,消費量大,每個人 每天鹽分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但13億人的消費量,你可以算一算需要多少鹽 ,對國家來說稅收 也可以大賺一把。

江南地區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建設有什麼啟示

1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對外開放。

其次要發展商品經濟。

最後有中國特色才能出現**順差。

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13樓:水滴一滴一滴

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因靠近大海而漁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

2、從東漢末開始,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逃往江南地區。西晉後期以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遷到江南。南遷的人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經過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的努力,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4、江南地區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為良田。

5、南北勞動人民相互學習、辛勤勞動,是江南經濟發展和繁榮的重要原因。

14樓:網友

農村已從事種植業為主的人民居住地方農漁村,從漁業為主的一名居住的村莊臨床從事培育管理採伐森林林業工作,人民居住的地方,木業畜牧業為生的牧民居住的地方。

15樓:認識與存在

江南有豐富的水資源。氣候適宜。很適合人居住。所以江南地區開發房地產。很有前景。

16樓:殺馬專家

最主要的吳越爭霸時的開發,三國東吳、東晉直至南北朝一直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接下來就是南宋的發展江南一舉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經濟中心,賦稅重地!

17樓:之建

南方戰亂少,南方自然資源豐富,南遷的人帶去了充足的勞動力和生產技術。

影響是經濟重心南移。

18樓:墨跡墨跡

由於戰亂 北方人為了遠離戰火而開始向人煙稀少的南方遷移 主要遷徙分為三次1永嘉之亂2安史之亂3靖康之難 第一次遷徙把北方文化和技術帶到了南方 第二次遷徙是中國人口分佈發生變化的重要里程 南方第一次超過了北方 第三次宋朝君民一起難逃 使得宋朝發達的經濟力量來到了南方。

19樓:網友

1.南方的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2.南方的戰亂比較少。

20樓:孤夏雲天

原因:① 自然條件好:江南溫暖溼潤,土地肥沃。

北方人民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政治中心(即都城如吳國的建業和東晉的建康也開始南移。

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南北方人民共同開發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

21樓:洛qing川

1.北方人口的遷移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經驗。 2.

南方戰亂少少受戰爭之苦 3. 南朝統治者興 修水 利 勸課農桑 4. 優異的自然環境和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秩序安定肯定不可能沒幾年中國是安 定的總是在戰爭,波及面很廣 江南 不能倖免。 至於封建的統治者很少出臺優惠政策,剝削政策倒是蠻多 北民遷移,大部分的實力留在北面。

江南在古代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氣候溼潤和水上交通方便!

張家口自古以來都是那些國家的疆域???

1樓 hunter惡魔菱欣 作為一個張家口人 我剛去好好查了查。春秋時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 代國。秦時南部改屬代郡 上谷郡。漢時分屬烏桓 匈奴 鮮卑。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時 多屬河北道媯州 新州,少屬河東道蔚州。北宋時為武州 蔚州 奉聖州 歸化州 儒州 媯州地。南宋時皆屬遼。元...

為什麼自古以來女人都是被保護的物件

從人類發展角度上講,女人可以生孩子,所以要保護女人,才能使人類繼續繁殖,所以雄性激素促進後葉加壓素 讓人產生保護欲 分泌,雌性激素促進後葉催產素 讓人產生被保護欲 分泌。這是生物學因素註定的,所以絕大多數都是男生保護女生,不過也有特例,可能和基因有關。 風絮漫城 因為男性大體上是有一種佔有心理的,平...

自古以來人在去世後,為什麼要守夜呢

剛珉曲材 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守夜中有一個環節,叫停屍。停屍就是就是棺材不封釘,並且棺材蓋不蓋嚴,在死者的頭部會留有與頭部等長的一段空隙。停屍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