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過世後端午節還能插茱萸嗎

2025-04-01 18:25:16 字數 1936 閱讀 4706

1樓:斂綠柳戎希

老人過世後,端午節仍然可以插茱萸。茱萸是一種傳統的漢族文化符號,在古代漢族文化中,插茱萸被視為一種祈求好運的儀式。在現代社會,雖然人們對茱掘咐纖萸的理解和認識已經發生簡基了變化,但是插茱萸仍然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的傳統習俗。

只要尊重老人的遺願和家人的意願,並判仿且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端午節插茱萸是可以的。

2樓:

端午節門前插艾葉,如重陽插茱萸一樣,是弊橡我國民間盛傳已久的風俗,至今仍在不少農村延續著。以艾葉「懸於戶上,可攘毒氣」,是古人對端午插艾機理的科學認識。金代詞人范成大《竹葉歌》曰:

五月五日氣嵐開,南睜拆門競船爭看來」,正是對端午採艾的通俗解釋。 因此時處於小滿與夏至之間,值陰陽交接時,也正是多種傳染病的好發之時,預防疾病是當務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開而枝葉茂,其有效的藥物成分便被民眾所充分利用起來。

由此可見,端午採艾插艾習俗從衛生學看來也是大有道理的。難怪有人說端午節也是我國古代的衛生節。

艾為菊科植物,最早見《詩經》。性溫,味苦、辛,租早旁生用能溫通經脈,逐寒溼而止冷痛,《本草綱目》謂其能「溫中、逐冷、除溼」。用於下焦虛寒,腹中冷痛,月經不調,行經腹痛等,常與當歸、香附配伍。

單用煎湯外洗可治**溼疹瘙癢。將其艾絨製成艾條,用以燒灸,能使熱氣內注溫煦、氣血透達經絡。非典時我省不少家庭曾燒艾條燻室,效果十分明顯。

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為什麼沒能流傳到今天?

3樓:網友

因為費勁吧,現在社會發展這麼快,一些不好的習俗當然也就慢慢的淘汰啦。

4樓:幸運的金金

人們現在對這個節日不重視了,所以現在才沒有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

5樓:網友

人們不僅重視的現實日子,而且對未來日子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位置終究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6樓:莫小飛

因為那個早就不流傳了,我家族中也沒次這個音箱,就是沒能流傳到今天。

7樓:迷你丶阿童木

因為淘汰了,現在這社會該淘汰的東西就應該淘汰掉,不然留著幹嘛啊。

8樓:hm丨陌筱飛

中國民間在歲除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為什麼沒能流傳到今天?

9樓:董公子財經

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之所以沒能流傳到今天,是因為太麻煩。

10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因為大多數的人已經不再相信這個習俗,而且這個東西現在很難找到。

11樓:卡卡西的靈魂

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沒能流傳到今天只是沒有普及而已。

12樓:貝殼兒

誰說沒有流傳到今天了,我們今天還是要插茱萸的,只不過是沒有該怎麼普及。

13樓:jjppppp啊

其實我們今天還是要插茱萸的,只不過是沒有該怎麼普及。

14樓:不打烊的家

應該是有的,只不過普及度不高,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做。

端午節插茱萸嗎

15樓:

摘要。端午節沒有插茱萸的習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插艾葉、菖蒲。

端午節沒有插茱萸的習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插艾葉、菖蒲。

茱萸有個別稱是艾子,有混淆也不一定,茱萸在春夏季節時,和普通植物看飢搭慶起來爛握沒兩樣,端午節一般是找此時生枝磨長旺盛,又具有驅蟲作用的菖蒲和艾草來做裝飾,歷史上並無資料顯示有端午節插茱萸的習俗。

農曆五月在俗信中為惡月,民間又稱「毒月」。此時,氣溫迅速公升高,雜菌繁殖,毒瘴滋生,人極易生病。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插艾葉

端午節時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種疾病。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葉的習俗。因為艾葉具有芳香氣味,可驅逐蚊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 防病 保安康的作用。因此古時也有人稱端午是衛生節。正如 荊夢歲時記 所載 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青氣。端午...

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葉,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插艾葉

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 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 龍船花,制娛樂形或虎形,稱為艾人 艾虎 製成花環 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 艾蒿。它的莖 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

為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葉,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插艾葉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 荊楚歲時記 中記載曰 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