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隴望蜀的成語和寓言故事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2025-04-03 11:20:24 字數 2480 閱讀 3304

1樓:猴59408睹譾

資源是指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等的**。資源的有限性是指資源的絕對數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說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拿地球上的資源來說,按照資源是否可以自由使用分為:

自由資源和經濟資源。自由資源是指可以無代價取得的資源,如空氣、水、土壤等。經濟資源是指必須付出代價才可能獲得的資源。

假設全球的資源都是可以自由使用啟前的,那麼就不會存在什麼經濟問題了。然而現今世界,自由資源越來越少,資源的有限性問題變得日益嚴重。比如說在大部分城市裡,水已經成為需要代價才可以取得的資源,甚至在一些城市水已經成為非常緊缺的資源。

資源不僅是有限的,同時在一般情況下任何一種經濟資源都具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用途,即某種特定的資源可用於多悄芹清種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例如,一塊土地不僅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同時還可以建首裂造房屋或是廠房;一筆資金,不僅可以存入銀行,同時還可以用來購買**、**,或是用來投資建廠;一棵樹,不僅可以用來作為頂樑柱,同時還可以用來生產傢俱或是製造紙張但是如果一種資源已經被用於某種商品的生產後,那麼也就失去了用於另一種商品生產的可能。

2樓:壽碧安

經濟學的研究角度是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如何利用有限的、稀缺的資源來最大地滿足自己的慾望。實現這個研究目的需要有兩種思維方式:(1)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2)在需要的財富一定的情況下,怎樣才能節省更多的資源。

如果以做蛋糕為例,那麼第一種情況就是說在擁有的原材料、金錢、時間、工具及技術等資源一定的情況下迅運衫,如何做出最大的蛋糕;而第二種情況是說想要做的蛋糕尺寸是固定的,如何花費更少的資源。這樣,在成本一定下的收益最大化和收益一定下的成本最小化,為我們的選擇提供了非常清晰悄老的標準。事實上,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講,即使沒有學過經濟學,也應該依照這個規律來進行選畝腔擇,就像是我們每天看到太陽東昇西落,並且根據這個自然規律來判斷方向,但並沒有深究為什麼太陽按照這樣的規律執行一樣。

經濟學對人類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映,並形成了規範和系統的理論,不僅可以幫助人類解釋紛繁複雜的選擇,同時還能利用這些理論來**人類的選擇。

得隴望蜀成語故事

3樓:愛創文化

注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語故事】劉秀當了皇帝后,西部巴蜀蜀王公孫述及隴西的隗囂對東漢的威脅很大,光武帝建武八年,劉秀親率大軍討伐隗囂,隗囂大敗逃西域。劉秀命令大將實施他的「得隴望蜀」的計劃,繼而進攻巴蜀,勢如破竹,消滅了蜀王,使巴蜀歸漢。

典故】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後漢書·岑彭傳》

釋義】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貪心不足。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相反詞】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隴望蜀。

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

得隴望蜀成語故事

4樓:愛創文化

成語】:得隴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釋】:原意是指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常用以形容那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舉例造句】:

清·程允公升《幼學瓊林·人事》:「同惡相幫行基,調之助桀為虐;貪心無厭,謂之得隴望蜀。」2、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

成語故事】:

在漢軍不斷的攻擊和勸降下,隗軍漸有叛降的。將領,隗囂見形勢窘困,派大將王元入蜀向公孫述求救,自己則帶著家屬,投奔西城守將楊廣。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櫻侍命令吳漢、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蓋延包圍上部,自己動身返回洛陽。

月餘之後,楊廣身亡,隗囂的處境更加危急。又捱過了幾個月,王元、周宗帶著蜀軍五千,突然趕到西城,登高大呼:「百萬大軍來到!

漢軍大驚,還未排好戰陣,王元就衝入包圍圈,把隗囂接到冀縣去。漢軍糧食耗盡,撤兵返回關中。於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又倒向隗囂。

建武九年(33),隗囂財力人力消耗殆盡,處境每況愈下;而且又病又餓,只能以大豆和公尺,熬成稀飯充飢,終於憤恨而死。隗囂部下擁他的少子隗純為主,據守在落門(在今甘肅甘谷)。一年後,來歙率軍攻克落門,隗純和諸將投降,只有王元單身入蜀,投靠公孫述為將。

光武帝從隴中東返時,留下一函給圍攻西城的岑彭說:「如兩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帶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於不知足,才平定隴右,又想著蜀地。

從此,「得隴望蜀」就成為譏諷人心沒有厭足之時的成語。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其「中興」大業的;這也是歷代王朝更迭時,無數次兼併戰爭的內在動力。

得隴望蜀(東漢建武六年(30),劉秀率兵平西北。部將岑彭與吳脊帶吵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駐紮在上鄞(今甘肅天水),劉秀留蓋延、耿弇率兵圍之。

佈置好之後,劉秀便移駕東歸。臨行前他曾寫信給岑彭,說:「如果攻下兩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又望蜀。

每一發兵,頭鬚髮白。」後來人們把「既平隴、又望蜀」概括為「平隴望蜀」或「得隴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

寓言故事的成語,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狐假虎威h ji h w i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 標籤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虎的成語 濫竽充數l n y ch ng sh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合奏,好吃懶做的南郭先生想辦法混進了樂...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有關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 亡羊補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劍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濫竽充數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 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 替燕國遊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 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寫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不知道您要幾個,我稍微在網上找了幾個,不知您是否用得到 杞人憂天 邯鄲學步 掩耳盜鈴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狐假虎威 螳螂捕蟬 愚公移山 害群之馬 精衛填海亡羊補牢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南轅北轍 買櫝還珠黔驢技窮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 葉公好龍 畫龍點睛大家要注意出自寓言故事和歷史故事的成語有所區別!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