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歷史上有兩個秦惠公。
你說的 是哪個。
秦租野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繼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這個時期,孔子在魯國擔任要職。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是秦簡公的兒子。做了十三年國君,在位的第十三年,液旦秦對蜀國發動進攻,攻佔了南鄭。病死,其子秦出公繼位。
答案補充 他在變法時,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其中包括太子的老師,等太子登基後,他少了最重要的支援人,自然逃不過他們的抱負。
商鞅相秦期間,商鞅因執法較嚴引起秦貴族的怨恨。孝公卒後,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派官吏逮捕他。
商鞅打算逃入魏國弊埋喊,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計而喪師,故拒不接納。商鞅不得已而歸秦,乃與其徒屬發邑兵攻鄭(今陝西華縣),兵敗被俘。惠王車裂商鞅,並滅其族。
秦國 秦朝 秦始皇 秦孝公 商鞅的關係
2樓:網友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乙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國君為嬴姓。秦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
秦在戰國初期也比較落後。從商鞅變法才開始改變。前325年秦惠王稱王。
前316年秦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乙個大國。前246年秦王趙政(也就是秦始皇)登基,前238年掌權,開始了他對六國的征服。從前230年秦滅南韓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就是秦朝的開始)。
西元前207年,秦國滅亡於秦末農民戰爭。
秦朝也就是秦帝國,秦帝國(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6年),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秦孝公(前381—前338),戰國時秦國國君。嬴姓,名渠梁。秦獻公之子。
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秦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
其在秦執政二十餘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就是說秦朝是秦國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建立,商鞅又秦朝前期秦孝公(秦始皇的祖先)釋出賢令召集而來,他實施的變法為秦始皇創立秦朝打下基礎。
3樓:網友
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帶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公升大良造。
秦孝公 >>秦惠文王 >>秦武王 >>秦昭襄王 >>秦孝文王 >>秦莊襄王 >>秦始皇。
秦孝公和商鞅同時早於秦始皇。
而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
秦朝是秦王為"天子",本身即是乙個"天子國"
4樓:網友
秦國是戰國時期的乙個諸侯國,秦朝是嬴政橫掃六國後,統一天下,改稱秦朝,嬴政為秦始皇,秦孝公是秦國是的乙個國君,他在位時,任用商鞅,進行商鞅變法。
衛鞅和商鞅是什麼關係,衛鞅和商鞅是乙個人嗎
商鞅和衛鞅是同乙個人。商鞅 約西元前年 西元前年 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戰國時期政治家 改革家 思想家 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 商鞅變法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國戶籍 軍功爵位 土地制度 稅收 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
衛鞅有後代嗎,衛鞅有無後人
無,被滅族了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 欲反 內 秦容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中的衛鞅是指誰 反映了他什麼主張 文中一輪代表哪個階級?結果如何
衛鞅即商君 商鞅,他的主張是法治,不因循守舊。商鞅代表新興地主階級,而所反對的是老式奴隸主階級,但是商鞅最終的變法並未延續下去,在始皇死後,被車裂而亡 衛鞅指的就是商鞅,反映了支援變法的主張,表現的是統治階級,結果得到大家的認可。不過最後變法沒能持續下去 衛鞅指商鞅,他主張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