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特徵
1樓:黑科技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黃土高原。
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寧夏平原,面積萬平方公里,滔滔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們就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佔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佔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佈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
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鬱鬱蔥蔥的六盤山脈。
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
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寧夏 *** 自治區的地理位置及氣候,風土人情,同出土物產
2樓:世紀網路
歷史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寧夏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屬北地郡,漢、魏分屬郡州。唐、宋分歸兩道(路)。
元稱寧夏行省(取「夏地安寧」意得省跡返清名),明設寧夏衛,屬陝西布政使司,清屬甘肅省。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成立寧夏 **自治區 地理 接鄰省區:
陝西、甘肅、內蒙古 位於東104°17′至107°40′,北緯35°14′至39°22′,面積萬平方公里,山地高原佔60%多,最高峰蘇峪口北海拔3556公尺,年均氣溫5-9度。 寧夏地處中國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區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地帶,黃河干流自南而北姿前穿行於寧夏中北部。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了寧夏自然環境具有顯著的過渡性、複雜性和不均衡性的獨特面貌。
大體上說,寧夏由南向北地勢呈階梯狀下降,氣溫和蒸發量遞增,降水量遞減。 經濟 200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億元,產業結構繼續優化,非農產業比重上公升,二、三次產業比重達到。 2004年全區人均gdp為7880元,約950美元。
人口 主體民族 漢族 漢族佔寧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自古以來是當地的定居民族。 少數民族 **約佔寧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是元朝跟隨蒙古大軍東征的色目人後裔,定居寧夏曆史約有700年。 文化 歷史文化名城: 銀川 旅遊 著名旅遊風景區有:
沙湖、西北影視城、世手中衛沙坡頭、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固原須彌山石窟、隆德六盤山長征紀念亭、賀蘭山滾鐘口風景區、賀蘭山蘇峪口保護區、賀蘭山岩畫、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等。
寧夏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3樓:匿名使用者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中國西北部(北緯35』14″——39』23″和東經104』17″——107』39″),地處黃河中上游,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東鄰陝西,北接內蒙古,南與甘肅相連。總面積為萬平方公里,其中引黃灌區佔41%,南部山區佔59%。
1999年末總人口為545萬人,共有35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1/3以上,約佔全國回族人口的1/6。回族在境內主要分佈在南部山區的同心、固原、西吉、海原、涇原和引黃灌區的吳忠、靈武等7個縣市。
寧夏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受黃河水利設施之惠,銀川平原沃野一千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人稱「自古黃河富寧夏」。主產水稻、小麥、高梁、玉公尺等糧食作物,以及胡麻、油菜、甜菜等經濟作物。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灘羊和沙毛山羊以裘毛品質優異聞名、寧夏還是我國重要的奶牛和肉牛生產基地之一。
寧夏春秋戰國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屬北地郡,漢、魏分屬郡州。唐、兩道(路)。元稱寧夏行省(取「夏地安寧」義得省名),明設寧夏衛、屬政使司,清屬甘肅省。
1928年設寧夏省。 唐至西夏時期,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大食人陸續來往寧夏,定居經商。元代,大批中亞、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軍士、工匠、商人遷居寧夏。
元末明初回族逐步形成,寧夏回族進入乙個相對穩定發展的時期。到了清乾隆年間,「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系回莊」。 回族由於長期與漢等民族雜居交往,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使用漢文、講漢語。
但也保留了一些阿拉伯和波斯語的詞彙,誦讀的經書大都是阿拉伯文。在文化、經濟、特別是風俗習慣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這裡把,或許對你有幫助大武口銀川中衛。
簡述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5樓:沙漠也長草
寧夏,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樑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萬多平方千公尺。
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 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中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範圍。
6樓:鄺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於中國中部偏北,西部地區東部,黃河上游中段,處於東經104°17'——107°39'與北緯35°14'——39°23'之間。地勢南高北低(一般海拔在2000公尺上下),東西最寬處250公里,南北最長處456公里。東鄰陝西,北接內蒙古,南與甘肅相連。
總面積萬平方公里。寧夏主要山脈有賀蘭山、羅山、六盤山等,海拔一般在2000公尺以上,最高山峰3556公尺。
改善南方丘陵地區的人地關係的策略 10
改善南方丘陵地區的人地關係的策略 南方山多,且多為丘陵,這對我國人多地少的狀況又增加了不少的難度。我有幾點建議你看看,希望對你有用。一 因為南方山多,且為丘陵不利於機械化操作,因此建議少種旱地作物在山上,對已開發的山頭多種經濟樹,如水果。或者直接退耕還林還草。二實現集中制經營模式。建立生態果園。把一...
人地關係理論是人文地理學的核心理論,請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分別
文化生態學研究的是文化與環境的關係。研究地域文化的組成 功能 結構 空間特性和時間動態,系統要素之間與系統內部發生的各種過程極其互相作用機制。系統的相互作用關係包括 文化與文化之間 文化與環境之間 各種過程之間的相互關係。文化生態是用生態學的觀點研究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在文化發展中...
圖書的演變歷史的,圖書的演變歷史的 資料
最早的書就是 甲骨文 時期的龜甲獸骨,之後就是 金文 時期鐘鼎之類的東西,然後就是木簡竹簡,再然後就是帛書 布書,到了東漢之後就主要是紙質的書籍,到了近代就變成了膠片 相片等,一直到現在的電子書。結繩一貝殼一甲骨文一金文一竹簡一帛書一紙書一光碟 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