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
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巨集富,與韓愈。
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爛正啟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飢如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
故稱蘇門四學士。詳細。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纖頃東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
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 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後以作 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 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
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
少數詩篇 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 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擅長行書、楷書,取遊鍵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公尺芾並稱「宋四家 」。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神豎巧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 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 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散文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蘇氏父子中,他的散文也是佼佼者。
蘇軾的文學成就是什麼?
4樓:邪神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生於西元1037年,去世於西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的文學成就極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蘇軾自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與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同時進士及第,一時成為一方美談,人說「一門三蘇」。
嘉祐六年,蘇軾應中碰譽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後來母親病故,因守孝丁憂故里,熙寧二年官復原職。復官之後,因為不贊同王安石的變法,而上書反對,從而受到排擠,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經歷坎坷,但也許正是因為其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留下如此多封著作。
擴充套件資料。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知拍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搭吵羨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的文學成就有哪些,蘇軾的成就有哪些?
1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 在詩歌方面成就卓著 3 詞 開宋詞豪放派之先河 4 是寫賦的能手,如 赤壁賦 5 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他的重大貢獻在於和歐陽修一起建樹了一種穩定成熟的散文風格,世稱 歐蘇 他的詩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來,亦莊亦諧,大巧若拙,題材廣闊,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化,是宋詩走向...
蘇軾在詩歌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詩歌上的文學成就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 一肚皮不入時宜 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
如何評價蘇軾的詩《贈劉景文》,蘇軾在贈劉景文的詩中用什麼讚頌劉景文品格和節操已物語表達對他的敬佩
蘇軾用不同季節的景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 大有作為的 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 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妄自菲薄。寫得特別富有畫面感,送給老友的一首詩,會賦予所有的感情在這個詩,讀起來有點傷感,但是,具有很強的邏輯和強烈的感情,讓人讀了也會身入其境。我覺得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