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ray聊教育
中秋節玩的傳統遊戲或活動如下:
1、賞月**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含如頌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2、走月。中秋節之夜談鄭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橡旅,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
3、祭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中的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4、玩花燈。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5、祭拜月神。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活動
2樓:網友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觀潮、燃燈、賞桂花、猜謎、飲沒團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侍高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枯談橘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中秋節聚會玩什麼?適合中秋的遊戲
3樓:情感專家李穎
篇一 桌遊。中秋節聚會,不要玩賭博的遊戲,玩一些有助於增加大家感情,有助於提高情商的遊戲,例如玩玩圍棋,象棋。
拍手背。可以玩玩拍手背的遊戲,兩個人一組,一人手心朝上,一人手心朝下,兩手掌對齊,手在下面的朋友迅速拍打手在上面的朋友,看看誰反應快。
篇二 唱歌比賽。可以去ktv裡一起去唱歌,聽聽歌,唱唱歌,可以分組比賽,讓電腦打分,看看哪組的分數高。
猜謎語。還可以玩猜謎語的小遊戲,可以大家一邊吃東西一邊猜,可以出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大家動動腦筋。
猜歌名。這個也可以在ktv裡進行,可以把大螢幕調黑,前奏一響立刻叫大家搶答。
篇三 中秋節猜燈謎的由來。
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
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
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
隋唐時期隨著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併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
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
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彭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其實家庭聚會,最重要的是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猜燈謎只是錦上添花。
中秋節活動方案,學校中秋節活動策劃
內容來自使用者 趙雅 一 活動主題 迎新生 慶中秋 二 活動背景 在夏末秋初這麼乙個富有詩意的季節裡,我們結束了漫長的假期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園,在這些重逢的日子裡同學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室友 同學 朋友再次相見的喜悅。校園裡的兄弟協會們也在尋找著適合的機會互相交流學習,同時也計畫著怎樣表達對即將到來...
為什麼有中秋節?中秋節的活動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中秋節傳統活動有哪些?傳統活動 1 吃月餅 月餅有 荷葉 金花 芙蓉 等等雅稱。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 贈送親友。2 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繫於竹竿之上,瓦...
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有什麼好過的,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有什麼好過的? 40
農村跟城裡人不一樣,農村傳統吉日,一般來講還是比較重視的,農村過節,一般兒女都要回到父母家中,看望年老的父母,畢竟平時都忙著工作賺錢,難得過節放假,和父母兄弟團聚,增加過節的氣奮。 竇琦 各家有各家的過法,你還沒有成家,雖然不喜歡家裡這種過節方式,也只能忍著,等成了家,過自喜歡的生活。 植慧秀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