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吳越之爭,越國滅吳國,是打的正面戰還是趁人之危啊?
1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戰爭就是這樣的,沒有什麼所謂的趁人之危,如果道德能夠解決問題,也就不需要戰爭了,何況道德也解決不了古代諸侯國之間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正所謂兵者,詭道也!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需要運慧指空用種種方法欺騙敵人。
吳越之間的戰爭同樣如此,越國在勵精圖治,吳國在醉生夢死,這個就已經決前瞎定結果了,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個奇襲只是逗橋加速了過程而已。
2樓:江畔明月共潮生
吳國核心位於太湖平原的東側,越國則據有錢塘江以南的紹興-寧波平原,屬於一衣帶水的近鄰。吳、越之間的第一次聯絡,就是以一次爭端開始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提到,吳王闔閭以「越不從伐楚,南伐越」,吳國打贏了這次位於「槜裡」(浙純敗江嘉興)的戰役。
沒多久,越王勾踐又和吳國在槜裡打了一仗,《左傳》還是記錄為「吳伐越」。這一戰中,闔閭被越人砍中腳趾,傷重死了。接下去就是雀枝所有吳越傳說都要演繹的,吳王夫差圍困勾踐於紹興,為父報仇的事情。
即使圍做歲顫住了越國,《國語•越語》提到,勾踐派越國大夫文種去遊說夫差,給出了一硬一軟兩個假設,如果要和越國硬碰,越國「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兩敗俱傷還不好說;如果解圍,越國也能提供「帶甲萬人事君也」,供吳國驅策。在文種開出的條件面前,夫差只好撤兵了——沒有「西施」。
雖然文獻都記「吳伐越」,可相比越國腹地,嘉興「槜裡」距離吳國都城姑蘇還要更近一些。其次,經過兩次戰役,吳王闔閭卻被砍死。而夫差即使降伏勾踐,仍奈何不得。
3樓:在生活中成長
不能簡單說正面戰還是趁人之危,越國打吳國經歷了臥薪嚐膽多年準備,才能抓住時機獲勝。
4樓:楚狂徒笑孔丘
乘人之危,乘吳國在中原爭霸的時候,偷襲吳國。
5樓:酷愛釣魚人
通過正面交戰打敗了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被囚禁尤里7年後回國,等到越國強大後打敗了吳國。
6樓:十番樂
越滅吳算是偷襲,當時吳王夫差北蔽橋上會盟去了,國內相當空虛,差鬧等夫差得到訊息返回,越國就巨集慶猛可以打乙個以逸待勞,另外有城牆防禦加成。
7樓:網友
整體上吳國強於越國,越國滅吳是用多種鬥謀,有美人計,釜府抽辯薪,偷練甲軍等滅了吳國。
8樓:匿名使用者
越滅吳之戰是春秋末期位居長江下游的兩個諸侯國吳和好殲越之間進行的最後一次爭霸戰爭。自西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西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中經吳伐越的槜李之戰、越伐吳的夫椒襲頃之戰、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迫使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西施美人計,勾踐臥薪嚐膽,吳越爭霸到最後。
吳越之爭也是打了幾代人,在春秋時期每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都是持久戰,或嬴或輸,但是嬴的多是驕傲自滿,輸的便是忍辱負重,在吳越之爭中為什麼吳國先拍襪陸是戰勝國到最後卻是被滅國了。
越滅吳之戰爆發前,越國與吳國做的準備
9樓:心悸
<>《越滅吳之戰爆發前,越國與吳國做了哪些準備?
春秋末期,位居長江下游的兩個諸侯國吳國和越國之間進行了最後一次爭霸戰爭,史稱越滅吳之戰,以越國獲勝,吳國滅亡告終。
自西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西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中經吳伐越的槜李之戰、越伐吳的夫椒之戰、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迫使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越王勾踐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準備。越國。
勾踐歸國後為報仇雪恥,與范蠡、文種共同制定復興國家的大計:
在內政方面,銀閉賀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其一,獎勵生產,充實國力。「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其二,獎勵蕃衍人口,「令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生多胎者,國家撫養;其三,照顧孤子、寡婦、疾病、貧困者家庭,國家發給廩食,教育其子弟;其四,尊賢禮士,延攬人才,對於「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對於四方之來士,必告先君之廟,以禮招待。
在外交方面:其一,掩蓋越國的實力;其二,鼓勵吳國北上伐齊、晉,結怨於晉、齊、楚三國。相反,越則「結齊、親楚鋒派、附晉」,聯合三國以制吳。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強盛起來。
吳國。吳國在降服越國以後,開始向中原地區擴張勢力態碼。西元前489年,吳國進攻陳國,次年攻魯。
西元前484年,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聯合魯國進攻齊國。 [22] 是役吳國出動四軍,夫差自將中軍,大夫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大夫展如將右軍。齊國出動三軍:
國書將中軍,高無丕將上軍,宗樓將下軍。西元前489年5月27日,雙方大戰。吳右軍擊敗齊上軍,齊中軍擊敗吳上軍。
但吳上軍得到吳中軍與王卒的支援,扭轉局勢,大敗齊軍。吳俘獲齊中軍將國書及大夫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等,並獲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此為「艾陵之戰」。
在發動戰爭的同時,夫差又徵調大批民工構築邗城,作為北上基地,開鑿邗溝,溝通江淮,以利軍運。為引導吳國北進中原,勾踐讓文種率萬名民夫協助吳國開鑿邗溝,以推動夫差北上。當吳國出兵伐齊時,勾踐親率其眾朝吳,向吳王及將士饋贈禮品,吳人皆喜。
唯大夫伍子胥諫阻吳王出兵伐齊,吳王不聽。吳王夫差勝齊歸來,聽伯嚭之言殺害伍子胥。
越國是如何打敗吳國的?
10樓:網友
西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
艱苦能鍛鍊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薪(柴草),又在屋裡掛了乙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使越國強大起來,並最終找準時機,滅掉了吳國。
越國滅吳國的戰爭經歷哪些戰役?
11樓:網友
越國滅吳國主要戰爭是吳郊之戰,笠澤之戰。
吳郊之戰內容介紹:
西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吳王夫差乘著勝齊的威望,率領主力部隊北上,參加黃池會盟。當年六月,吳國受災,越王發水陸兩路大軍乘機向吳進攻。一舉將吳留守部隊擊敗。
吳王會盟之後,率軍南返,見大勢不好,只得向越求和,越鑑於尚無徹底擊滅吳國的兵力,而同意議和罷兵。
笠澤之戰內容介紹:
西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吳越爭霸戰爭中,越軍在笠澤(又作囿,今江蘇吳江一帶)擊敗吳軍的一次著名江河進攻作戰。
而此戰消滅了吳軍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軍大破吳軍。吳軍「三戰三北」,屍橫遍野,一敗塗地,吳王夫差僅僅帶著少量的殘兵逃入姑蘇城(今江蘇省蘇州市)中,龜縮不出。越軍取得了笠澤之戰的重大勝利。
西元前473年(周元王四年),姑蘇被圍城數年,吳軍勢窮力竭,「吳師自潰」、「士卒分散,城門不守」。同年(西元前473年)十一月,吳都城破,夫差逃到姑蘇山一帶自殺,吳亡。
戰國時期吳國國王是誰人,戰國時期吳國將領排行
越滅吳之戰 自西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西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中經吳伐越的槜李之戰 越伐吳的夫椒之戰 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迫使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越王勾踐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戰國 西元前475年 西元前221年望採納 戰國時期沒有吳國。吳國 前12世紀 前473年 存在...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滅亡越國的詳細過程
越國亡於楚國。前312年,在秦國 南韓 魏國與楚國 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於曲沃和商於。越王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以 乘舟 君王乘坐用以指揮作戰的大船 戰船三百艘 箭五萬支,送給魏國以支援魏國。這些水戰所需的軍用物資運輸到魏都大樑,一定要從長江經邗溝,再經淮水和鴻溝,可推斷出當時邗溝和淮...
誰瞭解吳越爭霸時期越國范蠡的故事
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 今河南南陽 人,後居越 今紹興 我囯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 士 農 工 商 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公元前四九六年前 越,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