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俘獲3萬兵馬,卻導致自己最終敗走麥城嗎?

2025-04-11 13:30:12 字數 4089 閱讀 2361

1樓:太悅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七月,關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留守後方後,覺得後方沒有什麼問題了,於是就率駐紮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笑燃。

當時關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長安除了指使曹仁據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而這,最終讓關羽完成了水淹七軍這一驕人的戰績。

水淹七軍,是一場經典的戰役,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成為關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生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反映的是,關羽蓄水,然後進行了決堤水攻。在《三國志》等正史記載中,關羽既沒有蓄水,也沒有決堤水攻,而是因為霖雨導致了「漢水溢流」 ,使得於禁等人被水災困住。

關羽趁機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不過,不管怎麼樣,關羽都在水淹七軍中迎來碰灶虛了自己人生的巔峰。當然,從另乙個角度來看,關羽水淹七軍,俘獲3萬兵馬,卻導致自己敗走麥城!

首先,對於關羽的這一情況,筆者不禁聯絡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一俗語。對於這一俗語來說,意思就是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出自《老子》。在西元219年的襄樊之戰中,關羽水淹七軍,不僅斬殺了龐德這位猛將,還俘獲于禁,獲得了3萬曹魏士兵。

但是,在筆者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快了關羽的敗亡。

具體來說,一方面,通過水淹七軍,關羽確實威震華夏,迫使曹操都差一點遷都,以此來暫避鋒芒。當然,這同樣引起了曹操和孫權的警惕,促使這兩位對手暫時選擇了聯合,從而共同對付鋒芒正盛的關羽。換而言之,關羽水淹七軍,俘獲3萬兵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當時三足鼎立的平衡。

在此之前,雖然曹操對於關羽是有所防備,不過,曹操的精力不會放在關羽乙個人身上,比如辯渣在關中、揚州等地,曹操都需要佈置重兵,以此防備劉備和孫權。而在水淹七軍後,連鎮守合肥的張遼,已經準備前來迎戰關羽了。

2樓:三棵樹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戰果,但由於自己手下的出賣,導致荊州丟失,最終敗走麥城。

3樓:煦日和風

因為關羽性格驕傲過分輕視東吳,才會最終給東吳找到機會偷襲。

4樓:愛貓咪的葉子

這是因為他性格非常的高傲,態卜所碰閉卜以不將敵人放在眼裡,最終中了敵人的埋伏,也讓自己丟笑穗失了荊州,最終甚至讓自己丟掉了性命。

5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是的,關羽前面罩培仗打得太過順利,導致他後面輕敵。再加上東吳和曹魏聯手一起對付兄悶如關羽,導致關羽最終兵敗麥城,被呂蒙擒羨啟獲。

關羽水淹七軍,擒獲數萬魏軍,為何成了後來覆滅的導火索?

6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因為成功做到了水淹七軍、擒獲數萬曹魏軍隊的關羽,真正地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之後的關羽是志得意滿,不懂得韜光養晦。說的直白一點其實就是驕傲自大這也就為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關羽,生年不詳,西元220年兵敗被殺。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因為關羽在個人武藝和兵法戰術上都很有修養,所以在後世的流傳單中關羽逐漸被神化,被稱為「武聖」。

但是,就是這樣乙個被神化的一代武將,最後的結局確實有些悽慘。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這個悲慘**於他水淹曹軍、生擒曹軍數萬人之後,可以說在人生巔峰的時候迎來了他的「滑鐵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曹魏軍隊之間的戰爭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關羽採取水陸並進分戰略,先圍襄陽,攻樊城,而後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這時候的關羽威震天下,甚至連曹操都產生過遷都的念頭,想要以此躲避關羽的鋒芒。

這時候的關羽可以說是迎來了他軍事史上的巔峰,但是在這個巔峰時刻來臨的時候,關羽並沒有韜光養晦,也沒有謹小慎微,而是有些志得意滿。

所以關羽在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之後,沒有鞏固自己的生理果實,而是貪心的想要繼續擴大戰果。這也是關羽後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被殺死的直接導火索。因為東吳政權派出了陸遜,他偷襲了關羽的大後方。

再加上關羽內部發生了叛亂,所以直接就導致了關羽全軍覆沒,而他自己也身死。

7樓:花晨月汐

鋒芒太過,導致後來的關羽驕傲自大,不懂韜光養晦。

8樓:雨點兔兔

因為關羽自那件事之後,有一點點驕傲自大,這才是後來覆滅的導火索。

9樓:可愛芹子丶

人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時候總會沾沾自喜,然後變得狂妄自大,妄自菲薄。失敗和錯誤就會接踵而來。

10樓:小小呂子博

主要是他的功勞太大了,所以有點兒沾沾自喜,最後變得驕傲了。

11樓:網友

因為關羽太傲氣了,一生得罪了太多人,對孫權對江東眾人都沒有好聽話,本來聯盟就不穩定,所以後來也可想而知了。

12樓:美丫檸檬布丁

關羽誰說忠肝義膽,被後人所供奉,可他為人傲慢!

13樓:文娛吃瓜

關羽水淹七軍,擒獲數萬魏軍,成了後來覆滅的導火索的原因是:水淹七軍導致他抽調了鎮守荊州的兵力,使得後方薄弱;水淹七軍,讓東吳認識到其潛在的危險性,決心除掉他

關羽,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名列第一位,在劉備建立江山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他被後人以忠義所敬仰。

但是在襄樊一戰與曹魏拼殺中,擒住了于禁,斬掉了龐德,開掘河水,水淹七軍,走上了最輝煌的時刻,但是悄悄為自己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這是因為:

抽調了鎮守荊州的兵力,使得後方薄弱

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兵力不多,而關羽還要兩線作戰,一是與曹魏,一是和東吳。這使得他捉襟見肘,當與曹魏作戰的時候,已經馬上成功,作為統帥的關羽顧不了太多,抽調了駐守荊州的部隊,但是劉備在荊州周圍安排的駐軍由於各種原因,無法進行救援,使得東吳趁虛而入。其實這也暴露了他戰勝曹魏之後的僥倖、自大的心理,取得成功,稍有得意也在所難免,但是導致了他的不幸。

讓東吳認識到其潛在的危險性,決心除掉他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足鼎立,實力可謂相當,一方對另一方的鬥爭都會引起第三方的關注。關羽的異常勇猛,讓東吳的眾將士認識到此人能力非凡,今日不借機除掉他,必然後患無窮,對於東吳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正是基於這一點,關羽親手埋葬了自己。

14樓:網友

首先,根據《三國志》記載,在襄樊戰役中,關羽首先圍攻襄陽和樊城。于禁趕來營救樊城,卻遭遇暴雨洪水,水淹七軍。儘管關羽在俘虜了數萬曹魏士兵,達到了巔峰。

然而失敗也來得很快。當關羽希望一舉攻克襄樊,進一步擴大功績時,同時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呂蒙突襲荊州。

由於荊州後方失守,關羽進退失地,最終在東吳麥城軍隊的圍攻下,被擊斃。由此可見,從時間的角度看,水淹七軍不僅無助於關羽的進一步勝利,而且成為關羽死亡的導火索。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襄樊戰役俘獲曹魏的士兵讓關羽感到驕傲和自滿。關羽對敵人的輕視,直接反映在他繼續從荊州後方抽調兵力與襄樊作戰。

一時的勝利使關羽相信他很快就能攻佔襄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關羽進一步調兵到後方,寫信給劉封和孟達,希望他們能派部隊支援他。因此,後方力量薄弱導致呂蒙成功突襲荊州。

此外,根據《三國志》中記載,關羽是俘虜了幾萬人,但是反過來就是關羽增兵數萬人。而曹魏的數萬的俘虜顯然給關羽的後勤成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由於食物匱乏,關羽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竟然打上了關東吳糧食的主意。這也反映了關羽對東吳的輕視。對於關羽的行為,孫權、呂蒙等人都非常不滿。

這就導致了東吳的反擊,他們都以打敗關羽為目的,與此同時,關羽因為水淹七軍的巨大戰國,氣勢如虹。如果關羽的勢力繼續壯大,曹魏和東吳的處境將會非常危險。因此,曹魏和東吳在當時實際上結成同盟對抗關羽,二打一的局面。

15樓:網友

因為關羽這個人本身真的非常的驕傲自負,所以說最後才得了不好的下場。

關羽水淹七軍裡的七軍一共有多少人

據說大概數字是三萬,由於種種條件限制,沒法得出具體數字。因為水淹七軍,最後統計的時候就沒法確定士兵到底是淹死的,還是隨後因為傷口感染而死。畢竟水裡細菌感染造成的傷害也很大,而古代這方面防護做的並不好,所以最後官方給出的只是籠統的數字。說起關羽的水淹七軍,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場決定關羽生死的大戰 襄樊之戰...

七殺,破軍,貪狼是什麼,七殺,破軍,貪狼在古代寓意著什麼?

1 在復古代,七殺為攪亂世界之賊,破軍制為縱橫天下 之將bai,貪du狼為奸險詭詐之士。這三種人同zhi時出現,天下必將易dao主,無可逆轉!2 七殺 破軍 貪狼同時也是三顆星,出自紫微斗數,最早見於 易經 每個人命盤中都有七殺 破軍 貪狼三主星,永遠互相會照,七殺破軍貪狼三星同宮,名為殺破狼。3 ...

紅七軍有哪些將領

紅七軍將領 1 軍長張雲逸 參謀長龔鶴村 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2 下轄第一縱隊,縱隊長李謙 政治委員沈靜齋 3 第二縱隊,縱隊長胡斌 政治委員袁任遠 4 第三縱隊,縱隊長韋拔群 政治委員李朴。5 1930年2月,李明瑞被任命為紅七軍總指揮。6 1930年3月,代表鄧斌 為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