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得里亞海上的明珠:杜布羅夫尼克
1樓:青檸姑娘
杜布羅夫尼克以前叫拉古薩,在西元7世紀以前是羅馬帝國的乙個城邦,14世紀到19世紀,杜布羅尼科一直作為乙個獨立的拉古薩共和國存在。16世紀中期開始,拉古薩向奧斯曼帝國納稅,最後在1918年歸還拿型給南斯拉夫,1991年處於南斯拉夫鉅變中,到1992年克羅埃西亞軍隊將它從炮火中拯救了出來。也是因為這7個月的炮火,杜布羅夫尼克老城遭到了損毀,被聯合國科教組織認定為瀕危遺產,不過好在現在它的大部分建築都恢復了原貌。
從城門進入這座老城就像是開啟了中世紀的潘多拉魔盒,這些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的建築都能把你拉到那個年代。老城的街道是魚骨狀的街道,一條主街旁邊分佈著很多小巷,每隔幾個臺階都是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巷,每乙個小巷都是乙個獨立的世界。
這座城市不論是建築還是城牆都是用石頭壘砌的,就連主幹道上也都鋪著大理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頭城。
進入斯特拉頓街有杜布羅夫尼克大教堂、聖布萊斯教堂、總督宮、奧蘭多石柱、鐘樓、歐諾佛噴泉等建築,沿著老城的中軸線鋪開。每一座建築都有屬於它的 歷史 和故事,從12公里外引水入城構成杜城飲水計劃完成的歐諾佛利水池、為了紀念杜布羅夫尼克守護神聖布萊斯而建的巴洛克式建築聖布萊斯教堂、相傳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在十字軍東征中經歷海難有幸在附近的洛克魯姆島得救而建的杜布羅夫尼克大教堂、曾經是小型議會所在地的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融合的建築物總督宮等等,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傑作。
如果白天的時候你流連於老城的各個建築中,那麼夜幕降臨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坐纜車登高俯瞰,在山頂欣賞這猶如加了濾鏡一樣的美景,就連海都被染成了一片粉紅色,就像一張水彩畫一樣橋櫻。那時候的你一定會感嘆,造物主對克羅埃西亞是何其的偏愛,竟能讓這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亞得里亞海的自然景觀結合的如此完美,視線所到之處,海和城市已經沒有了邊界,它是人類建造史的代表作之一敏敏叢,也是大自然最天然的雕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