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2025-04-15 12:20:07 字數 1006 閱讀 5253

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1樓:達人方舟教育

黃鶴樓送別》是一文詩兼美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乙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簡局詩的創作情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慎清意。

一、感受畫面,進入詩境。在引導學生感受全文意境的環節,我分三步進行設計在。第一步:

第二自然段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體會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二步:第三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去讀,思考能從中讀出什麼?主要讓學生體會年輕的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和孟浩然作為乙個老大哥對小弟的安慰,感受濃濃的兄弟情深。

第三步: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自讀,產生疑問:為什麼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

引導學生走進李白的內心,傾聽李白的心聲。這一部分的教學我覺得因為班級學生的素質比較好,再加上我引導得巧妙、得當,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二、詩文對照,理解詩意。文包詩的課文主要是再現了古詩的意境,幫助學生學習古詩。寬咐前教學時,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後,我出示了古詩,先讓學生自讀,然後指名學生讀,要求讀出詩的。

節奏和韻味。接著進一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概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集中交流。最後我又讓學生質疑:

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這就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不細緻的地方。由於我提的問題放得比較開,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就偏離了我的初衷。

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提一些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但由於我設計問題時沒給學生乙個明確的方向,學生便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詩題是「廣陵」而詩句中卻是「揚州」?為什麼詩句中用「唯見」而不用「只見」?

這一些問題可以說就影響了我的教學。所以,在以後的備課中,對於問題的設計,應該多作考慮,以避免在上課時出現偏差。

描寫黃鶴樓壯觀的古詩,關於黃鶴樓的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

有關黃鶴樓的古詩,關於黃鶴樓的古詩詞有什麼?

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3 望黃鶴樓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

唐代詩人在黃鶴樓寫下的送別詩是為什麼唐代詩人寫得送別詩很多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曾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更寫下千古傳誦的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人家問的是送別詩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