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語出伏曼容之周易伏氏集解(已佚,後人輯得寥寥數語)。此句乃解釋蠱卦。食字依原文當為時。
原文疑似錯亂,依曹元弼說為之讀正,則全句為:「蠱,惑亂也。萬事從好此喚惑而起,故以蠱為事也。
案:《尚書大傳》雲:「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
然太古之時,無為無事也。訓為惑者,正以時既漸澆,物情惑亂,故事業友凱因之而起矣。今言蠱者,是卦之惑亂也。
澆是薄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是說人間的事情由「惑」而起,蠱原扒擾來是惑的意思。但因為事由惑起,蠱這個字就有了「事」的意思。
然後又說,太古的時候,人們清靜無為,沒有事情(或理解為心地清淨,基本上沒有邪念)。現在這個卦叫「蠱」,意思是「不明白」,其原因就是時代變化,道德漸漸淪喪,萬物(包括人)因為不如太古時候的人那麼清靜,有很多雜念而出現了「惑」(心中不像明鏡般清楚,而是雜亂而有噁心,這個就是原文所謂「情」,易經上說的「性、情」中的情的一種)。所以就有各種「事業」(指起義作亂之事與大業小業,或美言之為「功業」)的興起。
2樓:網友
是時既漸澆 物情惑亂………
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是其義也。
蠱卦的卦辭解釋
3樓:網友
艮為山,巽為風,山下有風,風遇山而回,則萬物散亂,為有事之象。蠱者事也,惑也。物既惑亂當為治理。
故蠱象徵懲弊治亂,革新之義。但革新時,應先考慮革新前的狀況,再推斷革新後將出現的事態,來制定措施。
【起惑造業】何解?
4樓:月沙渺
淨空法師。
我們看到這些法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好像都在面前,沒錯,你知不知道它剎那剎那在變化?這個現在慢慢懂得。這個剎那變化是什麼?
是念頭剎那剎那在生滅,是這麼個原因。哪一天念頭沒有,這現象就沒有,相就滅了;只要相在,就說明你的念頭乙個接乙個,前念滅後念生,這個念頭沒有滅,相續不斷。所以你六根接觸到這些現象,你不知道它是假的,因為不知道是假的,以為它是真的,頭乙個以為身是真的,身是我。
以為這些萬法都是真的,於是跟萬法生起對立的念頭,引起自己無始劫的煩惱習氣,那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惡見,引發這些。
合自己意思起了貪愛,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起怨恨,看到別人勝過自己就生嫉妒,造業。這佛法講起惑,你起念頭,喜怒哀樂的念頭、貪瞋痴慢的念頭,起這個念頭就起惑,你迷惑,這個念頭變成行動就是造業,造業後面就有果報,貪愛的果報是什麼?餓鬼道。
嫉妒、瞋恨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所以六道從哪來的?自己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回過頭來再看三善道,天道、人道從哪來的?
從善的念頭變來的。
5樓:壩上小肥羊
我的理解,簡單的說就是 因愚昧而犯錯。
求《禮記·樂記》的【原文】、【註釋】、【譯文】謝謝!
6樓:網友
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盞斝及屍君.非禮也.是謂僭君.
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