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墓地在哪 唐玄宗墓地在哪

2025-04-19 02:40:46 字數 5562 閱讀 3760

1樓:燕十三的能量

李崇家族墓地在今新建縣、生公尺鎮、生公尺山。

明朝有21位皇帝,除十三陵之外,其餘皇帝都被葬在**呢?

2樓:淡年華

明朝的皇陵中朱元璋、朱允炆、還有明代宗,朱元璋在明孝陵中安葬,至今完好。朱允炆也是有自己的陵寢,不過是朱棣給他修建的,而明代宗也是單獨的,不過不知道在哪。

3樓:李文林李倩

現在有21個皇帝,除了13點之外,其餘的房地都站在那裡。有的還有站在眼裡還有張在南京的。

4樓:i念念

明朝的皇帝除了葬在十三陵之外,還被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就像朱元璋就是葬在明孝陵的。

5樓:網友

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做過和尚、當過乞丐,參加農民起義,最後打下大明江上的時候定都南京(金陵),也死在南京並葬於南京鐘山之陽,即「明孝陵」。

6樓:我就是大公尺呀

明朝有21位皇帝中,除十三陵之外,其他的皇帝有的被葬在南京,有的墓地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呢,他們都不希望被打擾。

7樓:劇菁英

皇帝朱元璋被葬在南京的。建文帝下落不明。

8樓:愛小熊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被安葬在南京鐘山,被後世稱為「明孝陵」,比較出名的還有「明皇陵」,在鳳陽。

9樓:安爾妮薇爾

明朝有二十一位皇帝,除了十三陵之外,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於南京,他的墓坐落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上。

10樓:漫聊聊

在外面應該是有三位有一位在南京中山陵附近。

11樓:帳號已登出

明朝的皇帝除了葬在十三陵之外還有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墳墓葬在了南京。

12樓:宇宙大**

明朝有二十多個皇帝被葬在十三陵,其他皇帝究竟被葬在哪,我們得有考古依據。

13樓:網友

誰告訴你二十一位?

14樓:遺忘曾經

這麼專業的問題就得去查詢了。

15樓:落月瀟湘雨

明朝有21位皇帝被葬在了十三陵,還有的皇帝被葬在了南京,至於其他的皇帝,目前還沒有找到。

項城都出過哪些名人

16樓:網友

項城歷史上曾湧現出許多著名人物。項城這塊古老的沃土上留下了豐富的遺蹟和歷史傳說。如項羽、項燕、項伯等項氏家族受封於頂,以封地為姓,長期在項城居住、屯兵。

今項城市李寨鎮項營行政村是秦漢時代項羽屯兵之處,遺址尚存;南頓鎮在春秋時為頓子國、國都城牆雄偉堅固,至今仍遺留下一段古老的城牆,至東漢,劉秀之父劉欽曾任南頓縣令,劉秀隨其父在南頓長大,後來劉秀當上義軍首領,被王莽追殺,途徑項城,受到項城人的全力支援和保護,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蹟和典故。晾馬臺、跑馬嶺、扳倒井、白果樹都有一段傳奇動人的故事。項城比較出名的人士,古代有6人:

蔡衍、程秉、應瑒、周興嗣、袁世凱、袁克文等;近代有6人:張伯駒、黃維剛、李娜、張藝軍、王三偵、袁易飛等。

唐玄宗墓地在哪

17樓:聽風之小豬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氣勢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風格。陵區除唐玄宗主陵外,還附葬楊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經專家考證,泰陵建制仿唐長安城,規模巨集大,雖經一千多年風雨,現在神道兩側三十四對石刻基本儲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唐泰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樓:匿名使用者

泰陵 即泰陵位於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公尺山巒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它也是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

這裡長眠著曾經勵精圖治贏得開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

19樓:匿名使用者

位於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的泰陵。

20樓:匿名使用者

泰陵 位於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餘脈金粟山南。

21樓:元聽安

唐玄宗還有乙個墓地,唐玄宗是被冤枉的,另乙個墓裡還有唐玄宗的一些介紹他的原因。

李靜訓是怎麼死的?需要一張她的**

22樓:単聲噵鎝瞹眛

李靜訓不是被人害死的,是不幸染病歿於宮中。

她的曾祖父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李賢。祖父李崇,是隋文帝時名將,戰死沙場。小姑娘名喚李靜訓,自幼被外祖母——身為隋文帝長女、曾為周宣帝皇后的楊麗華養在宮中,備蒙恩寵。

大業四年夏,隋煬帝車駕幸汾源宮(位於今山西省寧武縣)避暑,李靜訓此時應是與外祖母同往,六月,不幸染病歿於宮中。

早夭的幼童,彷彿是無人記憶的朝露,而夭折之痛,會在餘生中反覆折磨著每一位深愛孩子的至親,葬禮於是成了愛意的最後表達。雖然生前並無封號,但小姑娘的葬禮規格超乎尋常,葬具採用了高等級的石棺槨,隨葬品精美豐厚。

1400年來,嬌小的李靜訓安臥棺中,頭戴金銀珠花頭飾,嵌寶石的金項鍊圍繞於頸,兩手腕各帶乙隻金手鐲,周身被奇珍異寶環繞,永遠地停留在了那個芳華年紀。

23樓:魚兒讀書會擺尾

李靜訓是隋文帝楊堅長女楊麗華(曾是北周皇后)的外孫女,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愛,一直在宮中撫養,可惜9歲就夭折了。

1957年,古都西安搞基本建設,施工人員在距離唐長安城西牆內約1公里的梁家莊附近基建工地上發現了一座殘長50公尺、寬22公尺的夯土臺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聞訊趕到工地,經過考古發掘後,發現了李靜訓的墓地。墓室中有一具完整的石槨和一方墓誌。

墓誌蓋上陽刻篆書「隋左光祿大夫女墓誌」九字,從墓誌中得知,墓主是乙個年僅9歲的女童,名叫李靜訓,字小孩,隴西成紀人。

李靜訓家世顯赫,曾祖父李賢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將,年輕時隨周武帝平齊,後又與隋文帝楊堅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國,開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戰爭中,以身殉國,終年才48歲,追贈豫、鄎、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父親李敏,也很受隋文帝楊堅恩寵,自幼養於宮中。

李敏多才多藝,《隋書》中說他「美姿儀,善騎射,歌舞管絃,無不通解」。開皇初,周宣帝宇文贇、皇后楊麗華(即隋文帝楊堅的長女)的獨女宇文娥英親自選婿,數百人中就選中了李敏,並封為上柱國,後官至光祿大夫。

墓誌記載,李靜訓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愛,一直在宮中撫養,「訓承長樂,獨見慈撫之恩,教習深宮,彌遵柔順之德」。然而「繁霜晝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臺,便悲澤蘭之天」。608年6月1日,李靜訓歿於宮中,年方9歲。

皇太后楊麗華十分悲痛,厚禮葬之。

李靜訓墓的石槨由17塊石板拼成,槨蓋由四塊石板依次順放,一塊石板上刻有「開者即死」四個字,顯然是以此四個字的詛咒來保護墳墓永固。裡面的石棺棺蓋上放有筒瓦,上面也刻著「開者即死」四個字。

可能是這個詛咒起了作用,李靜訓墓歷經近1400餘年,卻始終未被盜掘和擾亂,除易腐物外,其餘均儲存完好。墓中的隨葬器物既豐富且精美,日常服御器,種類齊全,把生前日常所需物品幾乎一件不漏地都殉葬了,唯恐墓主在陰間生活有所不便,這是已發掘的隋代其他墓葬所沒有過的。

24樓:僧秋巧

李靜訓,字小孩,隴西成紀人。 根據墓誌和有關文獻得知,李靜訓家世顯赫,她的曾祖父李賢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將,年輕時隨周武帝平齊,以後又與隋文帝楊堅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國,開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戰爭中,以身殉國,終年才48歲,追贈豫、(息阝)、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 李崇之子李敏,就是李靜訓的父親。

隋文帝楊堅念李崇為國捐軀的赫赫戰功,對李敏也倍加恩寵,自幼養於宮中,李敏多才多藝,《隋書》中說他「美姿儀,善騎射,歌舞管絃,無不通解」。開皇初,周宣帝宇文(上斌下貝)、皇后楊麗華(即隋文帝楊堅的長女)的獨女宇文娥英親自選婿,數百人中就選中了李敏,並封為上柱國,後官至光祿大夫。 據墓誌記載,李靜訓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愛,一直在宮中撫養,「訓承長樂,獨見慈撫之恩,教習深宮,彌遵柔順之德」。

然而「繁霜晝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臺,便悲澤蘭之天」。大業四年(608年)六月一日,李靜訓歿於宮中,年方九歲。皇太后楊麗華十分悲痛,厚禮葬之。

25樓:網友

因病夭折,李靜訓就是宇文娥英和李敏的女兒,即使擁有這麼多的權勢和寵愛,這個小女孩在9歲的時候就因病夭折。

26樓:網友

這個小女孩體質很差。長於深宮,她九歲就去世了!

27樓:網友

好像是出行中感染天花,沒熬過去。

隋朝9歲女孩石棺上刻著「開者即死」,考古人員開啟後,結果怎樣?

28樓:kimi和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有一口石棺,從外形來看像一座房屋。石棺的棺蓋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蓋下部分由六塊石塊鑲為一體,中間開門,兩側開窗,四周刻有斗拱、門窗、瓦當,併線刻有青龍、朱雀、侍從等圖案。石棺雕刻得非常精美,這是精美仿宮殿式石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石棺主人身份不凡。

萬萬沒想到,石棺的主人是年僅9歲的女孩。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玉祥門外西大街施工現場,人們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很快考古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地規格較高,是一座平面呈甲字形的土坑豎穴墓。

隨著發掘的深入,一具完整的石棺呈現在大家面前。據當年參與發掘的考古人員回憶,「眼前的石棺是一件藝術品,它實在太精美了。」從出土的墓誌來看,墓主名字叫李靜訓,是隋朝左光祿大夫、岐州刺史李敏的第四女。

李靜訓可了不得,家世極其顯赫,曾祖父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李賢;祖父是跟隨隋文帝打天下的李齊,後來因在抗擊突厥的戰鬥中戰死。隋文帝念及李崇的功勳,就把他的兒子李敏召入宮中撫養。李敏長大後,周宣帝宇文贇和皇后楊麗華(楊堅的長女)的獨女宇文娥英親自選李敏為婿。

當李靜訓出生後,外祖母楊麗華非常寵愛她,可她年僅9歲就夭折了。李靜訓的去世,讓楊麗華非常悲痛,決定給她修建最奢華的墓地,並陪葬了大量珍寶。從出土的珍寶來看,共有230多件,金器包括嵌珠寶金項鍊、嵌珠寶金翎、金戒指、金盃、金釵飾品等,還有玻璃器、玉石器、鋼鐵器、骨、木漆器和絲織品等。

這些陪葬品當時放在石槨與石棺中間不足3平方公尺的狹窄空間內,陪葬品非常精美,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這是考古人員沒有想到的。可真正讓這座墓地廣為人知的是石棺上的四個刻字,「開者即死」。

這四個字刻在棺蓋東坡正面的筒瓦上,如果不是真實的考古發現,現代人根本不敢想象。考古專家表示,這是李靜訓親人給盜墓者的一種警告。縱觀李靜訓墓地出土的文物,最為精美的莫過於那條金項鍊。

這條金項鍊出土時戴在李靜訓的脖子上,可見這是她一件心愛之物。

金項鍊製作工藝堪稱「巧奪天工」,由28個金質球形鏈珠組成,左右對稱各14個,每個球形鏈珠均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每個小環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顆,其上再各嵌珍珠10顆,璀璨奪目。金項鍊下面部分是一塊極其純淨的雞血石,埋藏地下千年依鮮豔如初。

29樓:格雷森的小甜餅

考古人員並沒有受這個詛咒的影響,我覺得其實並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詛咒,因為這屬於封建迷信,身在中國我們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學觀。

30樓:丈蝕僑巒詒炊

結果啥事都沒發生。在棺槨上刻字,只是為了唬人而已,並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邪乎。

武則天埋在哪兒,武則天的墓地在哪?

乾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 位於今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位於陝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修建於公元684年,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 武則天的墓地在哪?武則天墓和高宗合葬的乾陵 於今陝西乾縣 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墓前有兩塊碑,一塊...

誰知道張作霖現在的墓地在哪,張作霖的陵墓在哪

張作霖墓位於遼寧石山鎮南驛馬坊村,64米長的青磚甬道直通墳前,兩座墳墓為水泥築成圓拱型,一座是張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之墓。 張作霖墓位於遼寧石山鎮南驛馬坊村 張作霖的陵墓在哪 仲珊雨亭 位於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西頭的果樹林中。張作霖陵墓在哪兒?開放嗎?255 小棋子動漫社 曾為一代...

武則天的墓地在哪,武則天墓在什麼地方

四川成都市西70公里有個大邑縣。大邑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主要是因為三國名將趙雲,我們的 常山趙子龍 就葬在了那裡。趙雲是三國時期劉備軍中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對蜀國的建立功績昭彰。魏 蜀 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後,趙雲主要駐防在成都大邑一線,留下了靜惠山土城 望軍樓 望羌臺 躲兵溝 藏兵洞 九寨連營等...